抗戰時期危險性最大的動物,只要發現必須馬上打死,都是血淚教訓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得益於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如今我們即使足不出戶,依然可以通過互聯網瞭解外面的世界,人們交流、獲取信息、衣食住行等方面也越來越離不開互聯網。然而在古代交通、傳訊不發達那幾千年歲月長河中,人們是靠什麼來傳遞信息的呢?從影視劇中,我們可以瞭解到古代大多是依靠郵驛方式來傳遞信息,但這種方式經常會造成信息傳達不及時,甚至延誤戰機等情況,於是在這種時代背景下,聰明的古代先輩們想到利用信鴿來傳遞消息。

抗戰時期危險性最大的動物,只要發現必須馬上打死,都是血淚教訓

▲草地上休憩的信鴿

古代先民將生活中普遍所見的鴿子進行精心培育、訓練,衍生發展出具有傳遞信息作用的信鴿。相傳在古羅馬時代,古羅馬人出海捕魚時就會在身邊帶著鴿子,以便其傳遞魚汛消息和求救信息。我國在隋唐時期,人們為傳遞信息,開始有意識篩選自行尋巢能力強的鴿子進行繁衍,經過一代代改良,信鴿正式登上歷史舞臺。當時鄰國日本聽說後,曾派遣大量遣唐使者來求取信鴿飼養及其訓練技巧。日本戰國時期,用於幫助雙方軍隊傳遞內部消息的信鴿第一次出現在戰場上,隨著時間不斷髮展,在日本江戶時代,民間開始用信鴿傳達信件及商業信息。

抗戰時期危險性最大的動物,只要發現必須馬上打死,都是血淚教訓

▲關於日本遣唐使的繪畫作品

然而由於養殖信鴿成本巨大,當時日本普通人家根本養不起,僅有一些為傳遞糧食等大宗商品價格信息的富商才會養殖。富商們通過信鴿傳遞商業信息,多地哄抬或打壓物價,以此使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隨後為開發信鴿性能,使其成為軍鴿,日本國內開始大量尋找優良鴿種進行悉心馴養繁育。明治天皇時期,歷經“明治維新”改革後,日本的軍事力量顯著增強,信鴿逐漸成為各級軍隊標配。日本明治二十六年(公元1894年),日軍建立起日本近代第一座鴿舍,標誌日本軍鴿正式進入系統化培育時期。

抗戰時期危險性最大的動物,只要發現必須馬上打死,都是血淚教訓

▲“中日甲午戰爭”場景復原

得益於軍鴿傳遞信息準確,機動靈活性強等原因,多年訓練使用軍鴿的日本軍隊在“甲午中日戰爭”及“日俄戰爭”中獲得巨大勝利。嚐到軍鴿在侵略戰爭中帶來的甜頭後,日本國內更加重視軍鴿培育工作,為此不惜耗費大量資金和人力。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後,日軍開始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國領土大量淪陷。在遼闊的中華大地上,日軍現有軍鴿數量顯然不能為戰爭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於是日本民間為支持日軍獲取戰爭勝利,紛紛無償將自己家中最優秀的信鴿捐獻給軍隊,更有甚者還向軍隊傳授自己的馴鴿秘訣。就這樣,這些被帶到中國作戰的優秀軍鴿,成為了日軍侵華的幫兇。

抗戰時期危險性最大的動物,只要發現必須馬上打死,都是血淚教訓

▲侵華日軍舊照

抗日戰爭初期,因我軍對日軍馴養的軍鴿不甚瞭解,因此一直以來都沒有注意到這個幫兇的存在。在歷次戰役中屢屢失敗後,我軍終於意識到軍鴿的危險性,為擊斃空中的日本軍鴿,八路軍還專門成立了一支滅鴿神槍隊,用來防止我軍信息洩露。在那時,日本軍鴿所傳遞的信息可能會致使中國軍民死傷無數,其潛在威脅巨大,因此為絕對消除這一威脅,中國軍隊直接規定士兵們在戰場上可先擊斃軍鴿,其次再攻擊敵人,若是順序顛倒,戰士們還可能挨處分。

抗戰時期危險性最大的動物,只要發現必須馬上打死,都是血淚教訓

▲八路軍戰士劇照

當時,日軍為解決軍鴿供應不足問題,還在南京漢中門與蛇山一帶修建了一座軍鴿大型培育基地。為阻止我軍攻擊,日軍有一套極為嚴密的防禦體系,我軍多次攻打無果。起初,當地老百姓並不知日軍養殖鴿子的原因,都認為他們只是想吃鴿子肉,在知道具體緣由後,老百姓們開始自發用彈弓和土槍擊打軍鴿,然而軍鴿反應敏捷,普通人很難將其擊落。

抗戰時期危險性最大的動物,只要發現必須馬上打死,都是血淚教訓

▲日軍鴿舍舊照

為除掉軍鴿而組織起來的除鴿隊一時沒了方向,隊長華榮龍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不久後,華榮龍想出一條妙計,原來華榮龍的小舅每天都會給山上養軍鴿的日軍送一些生鮮食物,華榮龍喬裝混入其中,偷偷在軍鴿的水源地投入大量毒藥。當天下午,日軍基地裡的軍鴿就中毒死掉大半,華榮龍連同小舅一家為逃避日軍追捕,連夜逃出南京,日軍搜查無果,在憤怒之中,只得將其房屋盡數燒燬以洩憤。1945年8月15日抗日戰爭結束,老百姓們為了解氣,自發攻入軍鴿養殖基地,將基地裡現有的上萬只軍鴿用麻袋扛回家,做了一頓美味的鴿子宴,當天晚上南京城燈火通明,肉香四溢。

《抗日戰爭史料叢編》《日中戰爭史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