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疫”丨日行萬步、反覆爬樓,一個社區女書記的戰“疫”日常

凌晨零點一刻,踏進家門的冼麗嬋,累得癱在沙發上。這不是冼麗嬋第一次這麼晚回家。疫情防控至今,冼麗嬋已有60多天如此。

作為佛山禪城區祖廟街道朝安東社區黨總支書記,疫情期間,冼麗嬋每天的工作包括巡查社區下轄的6個小區設卡點,參與設卡點執勤,掌握轄區湖北籍居民最新動態,全面登記節後返回人員信息,上傳下達、彙總社區信息上報等。

更形象一些,就是每天要不停地走。

根據她的手機記錄,冼麗嬋每天平均行走超過1.4萬步、約10公里;而2月18日當天,她更創下日均行走最高紀錄,全天走了1.8萬步、約13公里,相當於從地鐵魁奇路站步行至金融高新區站。

在朝安東社區內,與冼麗嬋一起忙碌的,還有居委會的10名同事、7名社區駐點幹部,以及陸續加入的50多名志願者,其中也包括冼麗嬋的兒子。60多人分工協作,為社區築起了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

在祖廟街道,這樣的社區堡壘有50多個。在整個佛山,這樣的社區堡壘超過400個。正是數十萬基層工作者的努力,才確保了這座城市在疫情中的順利運行。

01日均走10公里巡查社區

2月18日上午八點半,冼麗嬋準時出現在辦公室。這是廣東省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後的第26天,元宵節後的第10天。當日,佛山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84例,連續三天確診病例零增長。部分企業已開工,政府要求疫情防控、復產復工並重。

與10名同事彙總前一天返回人員信息後,冼麗嬋開始當日工作:沒有突發狀況,工作一如昨日,3人負責電話回訪返回人員、彙總材料上報各微信群;2人負責居住證辦理、接收及派發物資;3人前往設卡點值崗;剩餘3人負責巡查。

佈置完畢,冼麗嬋帶著同事阿芝,開始每日必行的社區巡查,巡查社區的6個設卡點、已開檔的商鋪、社區沿途宣傳。最重要的巡查自湖北返回正在隔離觀察的居民家庭、以及尚未從湖北返回的居民家庭,要求對應花名冊、一戶不落。巡查的目的很簡單,確保及時、真實掌握整個社區信息。

尚輝苑、南桂西小區、豐澤新村、柏麗新村、兆祥路111號、果房新村、鎮安大十畝……巡查絕對是個體力活,冼麗嬋的手機記錄,日平均步行1.4萬步、約10公里。

除了在巷子內轉來轉去,更考驗體力的,是要反覆爬樓梯。作為老舊社區,朝安社區轄內有108棟居民樓,其中僅27棟裝有電梯,其餘均為七層老樓;更不巧的是,必巡的其中3戶家庭,就在七樓。

又爬完一個七樓後,45歲的阿芝已累得氣喘吁吁。“阿芝你要加強鍛鍊啊,要不要每天跟我一起長跑啊?乾脆明天叫阿亞跟我巡查,他150斤的胖子剛好減肥。”阿芝喘著氣回應,“累也比憋在家裡強。”

阿芝臘月二十七回湖北探親、臘月二十八返回佛山,回來即被要求居家隔離,為穩妥起見,她居家隔離了20天才返崗。

記“疫”丨日行萬步、反覆爬樓,一個社區女書記的戰“疫”日常

冼麗嬋(左一)和同事為居家隔離人員採購物資

七樓的這戶居民,已自行在家隔離觀察近十天。敲開門,雙方相視微笑、點點頭,冼麗嬋儘可能伸直胳膊遞出測溫槍,居民配合地伸過脖子,檢測體溫,正常,再次點點頭,離去。類似這樣子的居民,社區還有十多戶,居民們基本上都很配合。

拿著花名冊,冼麗嬋繼續巡查至另外一棟樓。樓內有幾戶居民,年前已回了湖北老家,貼在其家門把手旁、覆蓋門縫的標籤並未被撕開,這意味著他們尚未返回。這是冼麗嬋最操心的事,返回人員必須第一時間被社區知悉。

10多天前,有一居民凌晨三點半返回小區,幸虧所在小區物業隊長警惕性很高,通過車牌號比對,立即確認車主系湖北返回。五分鐘後,冼麗嬋接到電話,一夜沒睡好;天亮後的八點多,便和同事守在該居民家門前。十點多,估摸著業主差不多睡醒,冼麗嬋才開始敲門,隨後詢問、登記、測體溫,該居民很配合。

按照規定,該居民要在社區工作人員陪同下,前往醫院做咽拭子採樣檢測。誰陪著去?還是冼麗嬋,戴著兩層口罩、披著一次性雨衣。“其實大家還是有點怕的。我覺著戴好口罩就可以了,關鍵是肯定要有人站出來,誰讓我是書記呢?”

記“疫”丨日行萬步、反覆爬樓,一個社區女書記的戰“疫”日常

冼麗嬋為居民測量體溫(左)

03特色小區管理特事特辦

很快到了中午飯點,返回辦公室經過小區出入口時,冼麗嬋和幾名志願者打了聲招呼。在朝安東社區,參與戰疫的志願者有50多人。其中一名叫馬焯勤的志願者,是志願服務超過1500小時的五星志願者。

同事們陸續回來了。在電腦前忙了一上午的阿明,負責社區返回人員的回訪,打了一上午電話、錄入資料,渾身痠痛。而疫情之初他的工作量更大,每天打三四百個電話排查,經常中午吃飯時,才發現一口水都沒喝。

保持著一米間距,扒拉著盒飯,社區工作人員享受著難得的休息時間。此時的冼麗嬋終於得閒,掏出手機,查看微信群消息。這樣的微信群,隨著抗“疫”的延續不斷增多,現在已經有十多個。

吃過午飯,冼麗嬋的兩名輪班同事,此時正在包括南桂西小區在內的2個設卡點執勤。南桂西小區的管理在禪城很有特色。這是一個開放小區,與東邊的桂城街道某社區犬牙交錯,疫情之時才被臨時圍蔽。小區只設了一個出入口,但卻同時接受兩個社區的雙重管理

禪城、南海兩區對社區出入口的管理標準不一,具體到小區出入口,小區內的禪城居民出入只需出示身份證、南海居民則要同時出示“出入證”。如何協調?正月初七,朝安東社區成了禪城區第一個辦理“出入證”的社區。

兩名輪班同事,從中午十一點半,工作到下午兩點半。不忙的時候,可以在十一點半前吃飯;忙起來,只能在早飯七個小時後,才吃到第二頓飯。

記“疫”丨日行萬步、反覆爬樓,一個社區女書記的戰“疫”日常

冼麗嬋和同事們開會

04兒子被她影響當志願者

下午兩點,冼麗嬋又開始在社區裡新一輪巡查。復產復工的企業逐漸增多,轄區內的50多家商鋪陸續營業,防控措施是否到位,冼麗嬋不敢掉以輕心;轄區內有一工地,今天是否開工,讓她牽掛。

下午六點許,冼麗嬋回到辦公室,同事們仍在忙碌,其中不少人是90後。看著這群90後,冼麗嬋有些心疼、也有些自豪,持續工作一個多月,沒人抱怨過。特別是之前有一晚執勤,帳篷被風雨吹散了,次日上班後冼麗嬋才看到,同事們舉著雨傘為居民測體溫。

“如果放一天假,你們會幹嘛?”冼麗嬋突然拋了個問題。“睡覺”,“對,睡覺”,“就怕習慣了天天忙,睡也睡不著”。眾人咧著嘴笑一笑,道一聲“明天見”,下班。

晚上十點,冼麗嬋從家回到社區。這是冼麗嬋給自己設的“特權”,不管是否輪班,每晚都來執勤兩小時,這已持續了一個多月。

“很多從外地返回的居民,都是晚上才到,越來越多。晚上出入口值班的人少、精神也沒白天好,我要自己現場盯著才放心。”相比白天,夜間執勤更辛苦,三月佛山,冷熱交替,冷的時候凍得人發麻,熱的時候蚊子咬得人心煩。

一天晚上,冼麗嬋回到家已是零點一刻,踏進家門直接癱在沙發上。當獄警的丈夫春節值班,一直沒回家,正在讀大學的兒子還沒睡,“媽,看你這麼累,我從明天開始跟你一起值夜班,做個志願者吧?”

冼麗嬋眼前一亮,突然來了精神,坐直了身子,“說話算話,去了要好好幹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