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唐皇帝明武宗,何以稱“武”?

大明王朝在經歷成化年間的混沌之後,幸而迎來了“弘治中興”,使得大明這艘遠航巨輪得以喘息。

無奈好景不長,開創“弘治中興”的掌舵人明孝宗英年早逝,一個荒唐皇帝接下了整個帝國,一個廟號為“武”的帝王究竟會帶領大明如何前行?

首先,我認為,在明朝那個時代,“武”並算不上是個褒獎的字。

明朝沒有繼承宋朝的開放,卻完完全全地繼承了“重文輕武”的這一習俗。

明朝的士大夫普遍看不起當兵的,能與之交談的將軍,也必然是儒將,例如戚繼光。並且在民間,‘好男不當兵’這一思想在社會上也是普遍存在的。

荒唐皇帝明武宗,何以稱“武”?

所以說,後世的知識分子對朱厚照稱明武宗,本就是對其帶有一種貶低和諷刺。

明武宗究竟是怎般模樣?竟被當時的知識分子如此摒棄。

~1~

宦官專權,劉瑾亂政。

明武宗是孝宗獨子,從小受到過分寵愛,從小養成了恣意妄為的性格。劉瑾從小陪武宗長大,所以他倆的感情堪比發小。

由於受到武宗的如此信任,劉瑾便藉此機會,打擊異己、招權納賄、結黨營私。

當時民間便有人譏諷道:朝廷有兩個皇帝,劉瑾是“立皇帝”,朱厚照是“坐皇帝”。

後來劉瑾雖然被朱厚照誅殺,但是正德一朝的政治風氣已然是烏煙瘴氣。

~2~

崇信佛教,揮霍無度。

武宗的腦子確實很好使,他身處大內,卻對佛經梵文無一不通。可見興趣確實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為了表示對佛教的篤信,他自稱“大慶法王西天覺道圓明自在大定慧佛”。並且大修佛寺,任用西藏喇嘛為國師。自己也經常穿起喇嘛僧衣,在內廷做法事,由此花費大量錢財。

武宗的這種行為,與儒家知識分子的“不在其位 不謀其政”思想大相徑庭。

故武宗十分不受知識分子待見,當然嘉靖皇帝也是如此,儘管這些帝王在位期間多麼捧佛道兩教,在他們死後還會被儒家知識分子扣上誤入歧途的說辭。

~3~

階級矛盾尖銳、農民起義頻發。

正德年間爆發過明朝中葉以來最大的農民起義,劉六、劉七起義。起義堅持兩年,縱橫七省,最後還是調來邊防軍才得以鎮壓。

荒唐皇帝明武宗,何以稱“武”?

這便可看出,大明內部地方政治也是相當腐敗。

~4~

內部分裂、藩王叛亂。

明朝的藩王自明成祖朱棣篡得皇位後,被限制的非常厲害。

這些藩王一方面在經濟上享受著極為優厚的待遇,另一方面政治上不准許其有任何的出路。

受此限制藩王只有在自己的封地上,花天酒地、胡作非為,活脫脫一幅頑固子弟、不學無術的模樣。

中央看到此等現象,不但不加以限制,並且還加以鼓勵、縱容,任這些藩王變成寄生蟲般的人物,這便使其對中央皇權構不成威脅。

所以說,在明朝中葉,要是有藩王能夠起兵造反,那必然是中央政府腐敗黑暗到何等地步,要不怎麼可能讓這等寄生蟲類的人物起兵造反。

~5~

佞幸用事、巡遊南北、擾害民間。

武宗也親自上戰場打過勝仗,因天子不易離開京城,他便自封“威武大將軍朱壽”節制全國軍隊,若非這朱壽正是皇帝本人,武將萬萬是不可能由此權利的。

荒唐皇帝明武宗,何以稱“武”?

明朝文官對武宗的所作所為當然是無法容忍的,他們十分不理解,為何皇帝放著舒適的皇宮和乘輿不坐,非要跟一些粗魯沒文化的將軍一起飲酒醉臥、鞍馬馳騁。

所以文官,對於武宗的勝利,便著重強調了我方的死亡人數遠遠大於敵方,認為武宗的勝利並不值得誇耀。

武宗在一些奸佞的帶領下,所到之處聲色狗馬、任情需索,都是為了滿足封建帝王自己的一己私慾,給社會造成了極大的危害。

明武便在肆意妄為、精神極度興奮的狀態下,過完了自己十六年的皇帝生涯。

荒唐皇帝明武宗,何以稱“武”?

他於自己一生個性的探索、滿足,可謂極致的,對他自己來說,他做了他想做的一切。可對於大明王朝來說,這是一場災難。

整個以儒家思想為基礎的大明王朝,面對如此荒唐的君父,只得給其君父一“武”來作為朱厚照一生的總結

廟號自然是為了歌頌君父功績,畢竟在那個時代還是以君父為大。

可這“武”字背後的有趣之處,還尚可細細品鑑。

明武宗他不是一個奇怪的皇帝,相反他是一個有趣的皇帝,瞭解一個普通人尚且需多方面觀察,何況一個皇帝?

今日僅僅是從他荒唐的一面,作以片面的瞭解,試想他的種種作為,後世的乾隆皇帝哪樣沒做過?為何一個稱之昏君、一個稱之明君?

故所以君王絕非“明”“昏”二字便能看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