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各地的農民朋友們?能否晒一下你們的種地收入?

三農木木


除非是承包種植,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是很難有多少收入的!

農民工是中國特有的一種身份,一個特殊的群體,他不是一種職業,叫農民因為他們種地,但土地並不能帶給他們太多物質收入,不得已,他們把土地留給家人或出租,自己到城市打工,成為背井離鄉的勞力。

所以如今,大多數農民的主要收入是靠打工而來而非土地。而那些能夠通過土地承包,種植、養殖來獲取收入的,反倒是更像國外的農場主,算是個富農,在農民群體裡反倒屬於少數


逼格苯


全國不同農村地區因其氣候條件不同、土地貧瘠肥沃程度不同、種植農作物的種類不同,每畝土地的收益也是有差別的,但總體而言,大部分農民朋友通過種地獲得的收入是非常有限的,這就是為什麼農村很多土地出現了撂荒現象的原因,因為他們種地的付出與收穫不成正比。

1、傳統農作物種植

我們熟知的玉米、小麥屬於傳統農作物,一畝地一年又種小麥又種玉米的話,在年份好的情況下,順風順水的時候,大概可以收入2000元左右,而因生產投入的農資化肥人工等費用大概也得1200元左右,這樣以來,畝產效益還不足千元。正是因為收益少,為了鼓勵農民種糧,國家才有農資補貼,良種補貼等。

2、特色農作物種植

與傳統農作物的收益相比,一些特色農作物的種植收益相對而言要高一點,比如種植一畝黑蕃茄,如果畝產比較好的情況下可以收人5000元。其實不止這一種特色農作物可以有這麼好的收益,特色農作物市場需求比較廣泛,大家可以結合當地市場行情情況選擇種植,行情沒有問題的情況下收益都好過種植糧食的收益。

總之,農業屬於高風險行業,也就是大家說的靠天吃飯的事情,加上市場行情的波動,糧食價格的低迷等等原因,很多農民朋友僅僅依靠種地無法滿足家庭生活開支,因為大多數農村家庭承包的土地面積都比較少,特別是一些山區農村,土地貧瘠,其收入會更少。


洞察三農萬象


座標:江蘇儀徵中西部丘陵山區,我們這裡屬黏性黃土泥,農民人均耕地面積約一畝左右,農作物主產水稻和小麥,由於小麥不是當地的口糧,雖然小麥要比水稻種植不需要人工少,管理輕鬆,不過,黏質土壤易遭遇漬害等多種不利因素,小麥產量畝均只有600~700斤,小麥扣去種子、農藥、化肥、機械作業種植和收割,每畝純收益400元左右,就以一個家庭種植5畝小麥,總收益約2000元,如果再計算家庭人工前後成本的付出,實際純種植小麥收益了了無幾,因此,我們這裡有不少的農戶已多年不種植小麥了。



不過,農村家庭的承包地少,數口之家庭總是每天要大米消費的,就以我的家庭來說一說,有不到4畝承包耕地,女兒出嫁生活在揚州市區,兒子在國有企業上班,他們所需要的口糧,我們老倆口也不是年老體衰,不過,靠純在農村種一季水稻根本養不活自己,而如果永久拋荒耕地,國家對分配給農戶集體承包地政策也不允許,還可能被取消對農業種植耕地的補貼,再說,我們當地的水稻產量有1100斤以上/畝,留足一年的6人口糧,每年還能賣出去2000多斤,這樣,種植一季水稻還能得到收益近3000元。



說實話,這幾年國家對水稻、小麥等農作物最低保護價的逐步調低,對農村人種植收入影響很大,最根本的因素也是人均承包地少,每個家庭也只有數畝的耕地,農忙農忙,田多也是忙,田少一樣忙,農業機械化的優勢,家庭總承包地少,小農經濟的家庭承包耕地也不具有多大的增收優勢。


這幾年國家實施農村土地“三權分置”的政策,其意義所在是農業是微利產業,允許農村戶口保留土地承包權,可以把自己家庭的承包地流轉出去,並可以得到承包地的租金收入,也能長久並放心地外出打工或做生意等,能增加更多的家庭經濟收入,其根本的目的也是逐步的建設農村城鎮化,增加農民收入,縮小城鄉差距。

與此同時,農村耕地的規模化、集約化等,讓一些有種植農作物先進技術,懂管理的優秀種田行家裡手,利用高效機械化等優勢,降低種田成本,增加糧食產量,提高種植收益,更可以確保國家的糧食安全能掌握在自己手中!



老農話三農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這個問題!

我是來自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林口縣的一位普通農民!在我們主要以種植玉米和大豆為主!我家每年固定就種100畝地,全部都種植玉米,每畝地的面積是1000平方米,有40畝地是自己家的地,其餘60畝是承包他人的,自己家地的話地租是免費的,每畝地種玉米的話成本有種子80元左右,農藥苗前苗後各一遍加上葉麵肥、殺蟲劑大約120元左右,化肥苗前底肥和苗後追肥大約160元左右,秋天收割費每畝地90元,再加上車的油錢和人工大約150元、總計600元,在我們這每畝地玉米產量大約2000斤左右,按去年我家賣的玉米價格0.6元一斤,每畝地純利潤大約600元左右!加上所有的糧補利潤大約為750元左右。以上我說的都是按照我們當地成本價格計算的!

承包他人地的話,我們當地租地價格550一畝地,加上以上我說的所有投資每畝地成本約為1150元,但是所有糧補都是歸承包的一方,每畝地利潤約為200元左右。

我家去年100畝地玉米,賣出去糧款是121626元,除去所有的投資成本包括地租純利潤大約是27000元左右,加上所有糧補利潤大約42000元左右!

以上是我按照我們當地實際情況來說的,現在種植玉米和大豆利潤不是很大,如果可以種植一些經濟作物的話會增加農民的一些收益!以上就是我的回答 希望可以幫到您、謝謝🙏






農家大強


座標山東臨沂,首先呢現在已經不指著種地生活了,種地是因為這些地就是我們的,不種的話就荒了,種地真的就是自己自足,小麥翻地摟地就得一百多,澆水兩遍,去油費人工費也是好幾百,收麥一畝七八十,還得去除打藥人工化肥這些費用,就是種了自己吃,小麥我們沒有賣過,玉米除去各種費用,賣的話是九毛多一斤,我家一般也就能賣三千多一點,幾畝地我忘了,掙肯定是掙不多,和種地的費用差不多持平吧,花生我們也是自己吃的,打花生油自己吃還有送人的,剩下的賣了好像會餘一點錢,但是收花生時間長點,一家人的人工費也不少,我們一家幹活一天能收入七八百呢,所以現在都是打工為主,種地已經不重要了!





農村生活小分隊666


說到種地。我家種的全是蘋果樹。有六百多棵有一半掛果。一半還沒有結果。我和老公一年四季在地裡。毛收入去年2萬元。哎。莊稼人。沒法算。光工錢不算。農藥和人工。化肥。放水錢。就一萬過了。白忙著。








天水老陳


河南的。一年種兩季冬小麥夏花生,冬小麥一般天氣順的話畝產900斤,現在價格1.1元左右,也就是1000元。成本化肥麥種200.農藥80.收種100.共380.淨收入也就700左右。夏花生好收成的話畝產200斤米,今年價格比較高單價5.3,成本在600左右。上面情況是沒天災,如果遇見乾旱或者洪澇,也有可能減產或絕收。


小村愛情故事


我是四川眉山的。我們這裡主要是種植水果,品種有愛媛38,春見(粑粑柑),不知火(醜八怪)愛媛和粑粑柑收了2萬斤,每斤4元,買了8萬元,不知火有兩萬斤,由於受疫情影響還沒賣。今天一老闆來只給我2,4元一斤,我覺得價格太低了沒賣。如果賣了只夠肥料農藥和人工錢。我想看看收果的老闆能不能再把價給高點。畢景我辛苦了一年嘛,也想多賣點錢。





醜八怪周哥


地標:煤炭大省西北靠離黃河十公里的小山村

地貌:黃土高原梯田地

主要經濟作物:這個好像現在沒有,以前靠紅棗為生,現在紅棗沒人收購,都爛在地裡了.。

其他作物:穀子,土豆,玉米,都是口糧類的,僅僅夠自己吃。全年收的一口袋穀子,五六袋土豆,二三百斤玉米,紅棗撿了一些一顆都賣不出去,對了,還有兩口袋黃豆,就這些收入。

所以,幾乎沒有可以變現的收成,可以說住在村裡吃白麵的錢都沒有,因此,村裡幾乎沒有五十歲一下的人,能跑得動的都去“勞務輸出”了。

今天還和因躲避疫情回鄉的鄰居聊起來,村裡住著要比城市裡舒服的多,可是沒有收入,日子沒法過啊,不然誰願意在外面漂泊。




呂梁山小李


我不知道算不算農民,我大學畢業,戶口在老家,是農業戶口,還有口糧地,現在在家弄著幾畝地,我自認為我是農民。

收入多少這個只看一年的不行,今年疫情就比去年差一點,去年春節期間草莓值錢,賣的行情也不錯,西瓜也挺好,只是後來線椒的價格不太理想,所以去年的收入總體挺好,但從疫情開始後,目前的銷售勉強能到去年同比的75%左右,不過刨除增加的人力和運輸以及損害等成本,總體能過半就不錯了,還好現在甜瓜開始上市,疫情開始好轉,希望能有個好收成。

從土地裡摳錢,是需要耐心和細心的,土地也是會耍脾氣的,也是你的一面鏡子,你對它如何,它亦待你如何,加之土地的產出週期較長,所以更需要種植技術和長遠眼光,總之就是耕好當下的地,看好未來的路,熬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