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照邻:一代天才偿情债 麻风颠狂投水亡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这两句动天彻地的爱情诗句,让多少痴男怨女感动到不要不要的。这是

“初唐四杰”之一卢照邻的名篇《长安古意》中的经典诗句,从此可见他和所有文学天才们一样,根本就是个多情种。

说到“初唐四杰”,时人给他们的排序是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俗称“王杨卢骆”。很奇怪的是,年纪最大的两位,排名却在后面,真搞不懂唐人为何如此论断。

卢照邻:一代天才偿情债  麻风颠狂投水亡

文人总是相轻,杨炯就很不服气,说“愧在卢前、耻居王后“,气量明显就小了些。倒是卢照邻不这样想,他认为自己”喜居王后、耻在骆前“,还蛮有谦虚谨慎的精神。其实,这四人都是天纵之才,排名又何分轩轾呢?

天才多命运多舛,原因在于轻财傲物、放浪不羁,卢照邻既然能跻身于”初唐四杰“中,就逃不出天数。但他的境遇却太惨了点,是四个人中最不堪的,后半生被病魔害到痛不欲生,最后投水自杀,自行了断残生。

卢照邻:一代天才偿情债  麻风颠狂投水亡

他们有很多类似之处,都出身官宦世家,幼时就有神童之誉,年纪轻轻又都高中进士,还都有藩王府中幕僚的经历。但也有不同,王卢骆三人都不得好死,唯有杨炯尚可,仕途上也比其他人好不少。

卢照邻出生于幽州范阳的官宦之家,这让他从小衣食无忧,生活得很滋润。他少有才气,善读诗书,是那种过目不忘的天才类型。很快,家里延请的塾师就教不了他了,好玩爱乐的卢照邻向往外面的世界,十多岁就拿了父母给的钱外出游学去了。

卢照邻:一代天才偿情债  麻风颠狂投水亡

这一走就很远,从河北到江苏,”累茧重胝,千里不辞于辛劳“,走到脚都起了茧。从这里可以看出卢照邻倒也并非纨绔子弟,骨子里非常爱学习,还能吃苦。求学虽不易,但收获很大,因为他拜的两位老师曹宪、王义方都是隋唐之际的大儒,分别为当时最牛逼的文字学家和经史专家,大约和王国维、梁启超在清末民初的地位类似。

曹宪历南朝和隋唐多代,在隋朝被称为赅博,曾奉隋炀帝之命编撰《桂苑珠丛》100卷,又训注《广雅》10卷。到了唐贞观初年,唐太宗闻其名要征其为弘文馆学士,但他以年迈为由不赴。太宗皇帝干脆派朝官到曹宪家宣布他为朝散大夫,在家也能当官。皇帝遇到不懂的字,就遣使问他,可见多么受李唐王朝重视。

”名师出高徒“,卢照邻在两位大儒恩师处学成后,就来到了帝都长安。不久后,他参加科举考试,雏鹰新扬就高中进士,这时年方十八岁。陈子昂是第三次应试才中进士的,相比子昂近乎自学成才,卢照邻基础确实要扎实很多。

卢照邻:一代天才偿情债  麻风颠狂投水亡

风流儒雅的年轻进士,能言善辩、才华横溢,家中又不缺钱,自然就很受大家喜欢。卢照邻长于迎来送往,到处递帖子、拜码头,成了社交圈的中心人物。

因为他”俯仰谈笑、顾盼纵横“的神彩,得到很多上层名流的欣赏,这中间就包括唐太宗的异母弟、邓王李元裕。李元裕对卢照邻一见如故,就延请他到邓王府中为”典签“,

负责管理书册薄疏。这是个闲差,相当现在的文书工作,虽谈不上大富大贵,但能确保衣食无忧。最令卢照邻兴奋的是,王府中藏书很多,正合新科进士的喜好。

邓王府书多,自然说明邓王爱读书,所以对卢照邻非常看重,凡是对外介绍他时,总是自豪地说:”这是我的司马相如啊“,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卢照邻:一代天才偿情债  麻风颠狂投水亡

王府典签真是份好差事,整天无非就是看书喝茶,和王爷聊天说地,陪着外出应酬,见得都是达官显贵。就是替邓王写写文书、应酬诗词,对卢照邻这样的大秀才也不过是小菜一碟。

这职位相当于六品官员,按唐代官制规定年收入33万钱,在唐初算是笔丰厚的收入了。要知道,唐太宗贞观年间,一斗米(12.5斤)仅需5文钱,卢照邻跟随邓王迁徙于京城和各地任上,吃住根本无需他买单。王爷逢年过节按例要给府中幕僚们赏银,因他对卢照邻特别垂青,自然会份外多给他些。卢照邻自己家不缺钱,又不结婚无家小拖累,正常生活方面就花不上多少钱的。

快乐时光总是匆匆如水,一晃十年过去了。这期间,卢照邻写了不少诗,多是应酬之作,最有名的是他面对繁华长安城,有感而发所写的《长安古意》,算是真正能代表其诗作最高水平的经典作品。

卢照邻:一代天才偿情债  麻风颠狂投水亡

这首诗有点落寞,更有些颠狂,颇有台下观众观看精彩的舞台剧,虽然不知不觉对剧情、舞台和表演叹为观止,心里那个羡慕忌妒恨啊,但却有距离感,好像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

近代著名诗人闻一多评论它,”颠狂中有战栗,堕落中有灵性“,不能不说是很有见地的。”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多么形象地烘托出长安城中醉生梦死的生活形态,在这里只要有权有势有钱,没有买不到的感官享受。”游蜂戏蝶千门侧,碧树银台万种色“,千门万户,到处蜂飞蝶舞,令人眼花缭乱。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他并不否认灯红酒绿的迷醉中,有真挚的爱情,但更多是逢场作戏,”妖童宝马铁连钱,娼妇盘龙金屈膝“,不必太认真。一切都不过是云烟过眼,”节物风光不相待,桑田碧海须臾改“,

到头来乃南柯一场梦。

卢照邻:一代天才偿情债  麻风颠狂投水亡

”寂寂寥寥杨子居,年年岁岁一床书“,汉代杨雄甘于寂寞,潜心读书写文章,终能名满华夏。卢照邻也喜欢莺歌燕舞的热闹,但终归是个读书人,”文章耀千秋“是他最后的归属。

邓王李元裕身体每况愈下,担心自己死后卢照邻无处落脚。为了能给卢照邻谋个好去处,多次向朝廷举荐。不知为什么,总不得要领。最后,无奈之下把卢照邻弄到

益州(今四川成都)新都县当县尉。不能不说邓王为人有情有义,益州虽远离长安千里,但天府之国的富裕还是能让人有点想象力的。

县尉不算大官,相当现在的副县长(上面有个县令),好歹是个落脚处,可以安身立命。但书生意气的卢照邻,屁股都还没坐热,就被人整到监狱中去了。大约他忘了,新都不是长安城,邓王爷也已不在人间,在人家的地盘上强龙尚且不压地头蛇,何况他不过是没了靠山的一介书生了。

幸好,遇到个京城旧识也在成都,手上有点权力,拼死把他给捞了出来,卢照邻死里逃生。但这预示着十多年来的好运到头了,他的下半生将诸多不顺,后来的事实也确实如此。

卢照邻:一代天才偿情债  麻风颠狂投水亡

几年的蜀地官场生活,实在沉闷不堪,遇到来川的王勃算是唯有的亮点。两人同病相怜,志趣又非常相投,常在一起出游,喝酒吟诗,倒也自得其乐。

更大的惊喜来自和郭姓川妹子的偶遇,现在已没人知道他们是怎么认识的,或于郊野,或在歌场,总之卢照邻抵挡不住川妹子的美丽麻辣,就和她相爱同居了。很快,郭女怀上了卢照邻的孩子,两人山盟海誓,本想就此相守白头。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卢照邻任职届满,要回长安参加吏部“典选”,希望能在仕途上再上一层楼。离别总是痛苦的,郭女虽有万般不舍,也知道典选对卢照邻的重要性,只能含泪送走心上人。她从此日日倚门,望穿秋水,盼着卢照邻能兑现当初许下的诺言,娶自己进卢家的门。

卢照邻:一代天才偿情债  麻风颠狂投水亡

不幸的是,郭女在卢照邻走后生下的孩子,因病夭折了。更让她想不到的是,本以为只要一年半载,心上人就能来成都接自己,但几年过去了,卢照邻渺如黄鹤,一去再没有回来。

这事恰巧被来四川的骆宾王知道了,看着川妹子悲伤的哭诉,好打抱不平、为人侠肝义胆的骆宾王气愤不已,写了首《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大有昭告天下、质问“陈世美”之意,卢郭这段情方为世人所知。

卢照邻到底是不是负心汉?骆宾王冤枉他了。从四川回长安的卢照邻,不幸之事接二连三,根本自顾不暇,就谈不上返回成都娶郭氏了。首先,他典选失败,成了个“无业游民”;紧接着,他的父亲去世,卢照邻按制要守孝三年,哪里都不能去,啥事也不能做。卢父走后,家中大梁倾倒,卢家境遇大不如前了,离破产仅一步之遥。

卢照邻:一代天才偿情债  麻风颠狂投水亡

更大的打击接踵而至,卢照邻突然患上了“麻风病”,这在古代虽不致命,但无药可治,基本上等于混吃等死。最凄惨的是这病发作起来非常凶厉,疼痛异常,简直让人生不如死。据卢照邻自己话说,得病后多要在地上爬行,“寸步千里、咫尺山河”,几乎和全瘫差不多了。

但郭女不知道这些啊,还以为自己遇上了负心郎。可怜的痴情女,遇上了更可怜的病困穷书生。她要是明白了心上人遭此大难,哪里还会怪罪于他呢?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在很常的一段时间内,搬到太白山下自己买下的几十亩院落孤寂生活的卢照邻,靠着药王孙思邈的悉心调理,苟延残喘地活着。孙药王虽然医术高明,面对卢照邻的风疾也是束手无策,治疗仅能维持他不马上死去罢了。

后来,卢照邻病越来越重,双脚萎缩到不能挪动半步,一只手也残废了。在孙思邈被唐高宗招到京城,不久离世后,卢照邻活下去的最后点希望也破灭了。他不堪忍受无尽的病痛折磨,终于选择了

投水自杀,以求一了白了。

卢照邻:一代天才偿情债  麻风颠狂投水亡

不知造了什么孽,卢照邻遭此下场,在“初唐四杰”中结局最为悲惨。王勃溺水而亡、骆宾王腰斩弃市,不过是一瞬之痛。杨炯是生病死的,但并无如此痛苦。难道是年轻时放浪形骸?风流才子多爱玩乐,卢照邻也不例外,看看《长安古意》中风月场所描写,就能知道他并不清净。至于他辜负了郭女,虽情有可愿,但别后连一封书信都没有,更是不应该。从这个意义上说,卢照邻确实无情,始乱终弃之后,因果如影随形而至,也是无可躲避的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