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野之战,周武王击破帝辛软肋

公元前1050年,后天八卦祖师周文王姬昌在西岐病逝。二代姬发继位。

在今天,二代接班也是个大事。

2004年,山西富豪海鑫集团老板李海仓在办公室遇刺身亡。给儿子李兆会留下了几十亿的家业。

22岁的青年李兆会接班了。乘着中国经济腾飞的浪潮,海鑫的财富曾涨到125亿以上。

但最近爆出的是李兆会因一笔2亿的担保贷款因无力偿还,被限制出境。而海鑫集团早在去年已资不抵债,破产了,被人收编。

也就10年多一些时光吧!一个富二代就把他老爹几十年积累的万贯家财折腾完了。

这么看来,继承接班不仅是大事,还是个大问题。

周武王名叫姬发,人家那可真是响了名了,真正继承发扬了。他把他老爹在岐山的势力扩展到了全国,还建立了周政权。

所以接班人很重要,要选就要选能继承能发扬的。而不是只扔给自己的后代。

如果后代贤,能撑起大业,可以交棒。如果二代玩劣,应该让有才能的人去撑起大业。

刘玄德白帝城托孤,张居正照顾万历,都是帝国大业后代无法撑起时,德才兼备的人给代为掌舵。

中国商界的大佬,今天都面临着这样的问题。这事还比较重要。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牧野之战,周武王击破帝辛软肋

公元前1048年,周武王到孟津(今孟津县)观兵。一方面观察商朝的动向。另一方面,还在谋着一个局。

《史记》说:“不期而会盟津者八百诸侯”。其实司马迁也是闻来的,并不准确。

根据现在出土的甲骨文内容显示,其实武王和其他诸侯这次观兵不是“不期而会”。而是早就串联好的。

周朝到汉朝,中间隔了一千多年,当时考证是怎么样的,我们不知。但甲骨上纪录的事情应该是准确的。这是实物验证历史。

据说参与会盟的国家不少,关中和江汉间的国,还有西南方的羌、戎等国都参加了。

周武王有雄心大志。是一个有准备的人。搞统一战线看来也是一把好手。

历史上有名的孙刘联合在赤壁大败曹操就是统一战线搞得好的典型。

那问题来了,一个年轻人想创业,想干点事,一个人的力量恐怕还是有限。好办!学学他们,搞统一战线,联合几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干。

志同道合的人有了,还不能莽撞,还要审时度势,制定计划,琢磨方法。其实就是要有准备!有的放矢。

“成功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武王姬发就是这样的人。

牧野之战,周武王击破帝辛软肋

纣王帝辛穷兵黩武,征战东夷,花费了大量的军费。钱从哪来?

摊牌给了各个方国。“神仙打仗,百姓遭难”,各国不堪重负。意见很大,民愤人怨。

朝廷里忠谏之臣提出了反对意见。《史记》记载帝辛:“帝辛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乐,嬖於妇人。”

帝辛不听,杀了他的伯父比干,囚禁了他的另一伯父箕子。他的一个哥微子看情况不妙,逃了,跑到了周国。

武王从来投奔来的殷商贵族那里了解到了朝歌真实情况。应该说是得到了准确的内部情报。

但武王的力量和殷商相比,那还是一个弱鸡。

《国语》记载:“昔武王克商,岁在鹑火,月在天驷,日在析木之津,晨在斗柄,星在天”。

1976年出土的文物《利簋》铭曰:“武王征商,唯甲子朝(早晨),岁鼎克昏辰,夙(日出)有商”。

这时天象也出现了异象。《文献通考》上说:“周将伐殷,五星聚房”。

星象学里,把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在日出之前同时出现东方认为是一种罕见的天象。

周武王虽然力寡,但他觉得时机很好,决定出兵伐商,同时通知了盟诸侯一起行动。

当时的情况是商朝主力军在东南,攻打东夷,战争虽然取得了胜利,但商朝部队也损失不少。朝歌部队空虚,但征来的战俘奴隶不少。

毛主席后来在谈到帝辛时说:“是个能文能武的人,但他的俘虏政策做得不好。”

就是这俘虏奴隶……

牧野之战,周武王击破帝辛软肋

时机,情报都有了。而且天象昭昭,民心所向。

周武王亲率领战车三百乘,虎贲(精锐武士)三千人,以及步兵数万人,出兵东征。

人们都说,商战如战场。此话道出了商道的核心。

一个生意人,不论是卖产品,还是抓项目,你首先得有情报啊!

有了需求,才有供应。情报很重要,有时候决定成败。

有了情报,还万事大吉不了。还要掌控一个时机。把握住了准确的时机,就相当于抢抓了机遇。


牧野之战,周武王击破帝辛软肋

江晓原研究商周,用天文天象纪录筛选分析武王伐殷,用行星历表数据库软件推算,他认为:武王伐殷时间应该是公元前1045年12月3日(丁亥)。那天天还在下雪。

当时武王的军队祭祀完上天和先祖,沿着渭河、黄河南岸就向东进军了。

公元前1044年1月3日,武王的军队从孟津度过黄河,遭遇大雪。但武王的军队迎风雪而上,和赶来的诸侯庸、卢、彭、濮、蜀、羌、微、髳等部族在莽原胜利会师。

据考证说法,当时联军总数大概4.5万人,不少方国的国君都亲自来了。史称联军共有“六师”。军事史家推测,大概武王的三百乘战车,三千名虎贲为第一个“装甲师”,为第一梯队。其余的四万多人分成了五个“师”,在后面组成方阵,为第二梯队。

当天,牧野下着凄冷的雨。

1月9日黎明,武王左手执青铜钺,右手执白尾旗,在牧野做了最后一次战前动员大会。

武王说:大家远道而来,都辛苦了。西周的士兵,和我会师的诸侯兄弟们,请举起你们手中的武器,我们一起宣誓。这就是《尚书》里著名的牧誓。

誓言说:帝辛现在让老母鸡报晓太阳升起,让一个女人主宰国家,他只信一个妇人的话。他把那些谏言国家的忠臣都割去了舌头,剖开了心脏。他荒淫无道,背弃宗庙,废弃祭祀,背叛祖宗亲属,任用奸人,残害百姓。今天,我们秉承天道,执行天道,执行上天对他的惩罚。你看岁星中天,我们承受的是天命,我们要同仇敌忾,我们要为民除害。

最后我再宣布一下纪律,我们所有人要勇猛向前,我们要像老虎一样,凶猛的扑向敌人,我们要向咆哮的熊一样,把敌人撕裂。我们只前进,不后退。真有后退者,那杀无赦!

《诗经》记载了战场的盛况:“牧野洋洋,檀车煌煌,驷騵彭彭。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

人是环境情绪的动物。一个团队,除了团结协作,最重要的士气。

周武王是一个优秀的管理者,他调动起了大家的信心。

温家宝总理曾说:“信心比黄金还重要。”

信心是取胜的号角。

牧野之战,周武王击破帝辛软肋

狭路相逢勇者胜。

有一个成语叫“势如破竹”。势是一个气场。是一股力量。

说一个人的气势,其实说的是一个人综合性。他展现出的是一个人的自信勇气胆量气概。

势是个可修为的,通过后天的学习,也可以获得。

武王方面,还有个卓越的组织指挥者姜尚。他是我们古代著名的军事家。

朝歌方面,紧急军情刚传到,联军的后脚就跟着来了。

朝歌城内没有足够的精兵,而且也没有可用的战车,单靠步兵,很难和冲击力强大的战车阵相抗衡,更何况周军士气锐气冲冲。

帝辛惊闻周军来袭,大惊!

就让大批奴隶、战俘武装,由守卫国都的军队押送,开赴牧野迎战。根《史记》记载,帝辛出动的总兵力有七十万人。其他地方记载说十七万。总之,殷商的人数几倍于武王及联军。

《诗经·大明》描绘说:“殷商之旅,其会如林”。

《逸周书·克殷》记载:周军先由吕尚率数百名精兵上前挑战,震慑商军并冲乱其阵脚,然后周武王亲率主力跟进冲杀,将对方的阵形彻底打乱。商军中的奴隶和战俘斗志全无,纷纷倒戈。

奴隶、战俘回逃,遭到了后方精兵的阻拦。但奴隶战俘人众。在人潮的冲击下,奴隶们于是倒戈相向,和精兵们也打了起来。身后又是联军的战车、甲士、步兵一层层的进攻。帝辛最后设置的精兵阵营,是最后一道防线,垮了。

敌众我寡,但精锐之师遇乌合之众,击而破之!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诞生了。

帝辛看大事不妙,快马加鞭,逃离了战场。商军残余的抵抗持续了一天,但已无法挽回局面。

纣王见大势己去,返回朝歌,登上鹿台。“蒙衣其珠玉,自燔于火而死”。商朝灭亡。

看司马迁在《史记》评述帝辛,我们可以看出,帝辛的优点是出众的,但他的缺点也是致命的。

周武王赶到鹿台时,用“轻吕”击刺纣王的尸体,并亲自斩下他的头颅悬旗示众。另有一百多个商朝的大臣贵族被俘。他们被带回周都,被武王祭祖了。

第二天,武王在几个将帅的簇拥下,在商宫中举行了盛大的“受命”的仪式,表示革命成功。

毛主席说:“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攻城略地告捷。取得胜利是打了一个漂亮的大胜仗。是好事,但在胜利面前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才是持续胜利的韬略。

李自成灭了明,但被满族人干掉了。

柯达、摩托罗拉、诺基亚都曾经是世界巨头,但一夜之间都倒掉了。忧患的华为,却步步为营,越来越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应该是每一个人前进路上的座右铭。

攻克殷都并不意味着战争的结束,更重要的任务是消灭东方的商朝残余势力。按照事先的方略,联军随即兵分四路,向东南方进发,去征讨商的残部和忠于商的方国。剩下的商军由于后方的根据地已经失去,前方又处于敌对夷人的包围下,实为两面受敌,经过激烈战斗,大部分也被击溃。

商朝大将蜚廉(即后世传说中的黄飞虎)于海滨被杀。

出身戎狄的联军进行了长时间的屠杀和劫掠。《逸周书·世俘》记载:牧野之战周武王大获全胜,被杀死的商人有十八万之多,被掳为奴隶的有三十三万,这么大的数量不都是军人,还有有大量的平民,周人还在商人的国土上大肆捕猎,虎、熊、犀牛、鹿等动物仅在武王名下就被猎杀了一万多头,并掠夺了大量的珠宝财物,仅佩玉就达到十八万块。

不到两个月,主要的战斗结束。四月中旬。武王在商都建立祭室,向列祖列宗告捷。祭室的地点就选在牧野,正是这个地方,奠定了周朝八百年的大业。

但牧野之战并没有完全消灭商朝,商朝原领地的一部分作为帝辛之子武庚的封地,建立殷国,作为商朝的延续,商朝南征的军队也没有被完全消灭。周武王死后,武庚联合周室的管叔、蔡叔、霍叔发动“三监之乱”,最终被周公旦和周成王平定,商朝的残余势力才被完全消灭。

唐太宗李世民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衰,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郭靖给儿子起了一个郭破虏的名字,而守住了襄阳。周武王用的就是破虏这招,成就了周的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