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大熱「爛劇」,真那麼不堪?

引子


周迅出演網劇,這消息對你的吸引力,有多大?


對我來說,5年前《紅高粱》2年前《如懿傳》,到今年這三番,新鮮感其實早沒多少了。


但我感興趣的是,周迅終於演現代劇了。


我對周迅現代戲的執迷由來已久,也沒什麼具體原因,大概就是,希望和這樣一個看起來與周遭格格不入、又異常執著的女子,生活在一片天空下。


這次在網劇中的新角色,看介紹,完美契合了我的小心思。


這是我第一時間點開它的原因。


《不完美的她》


這大熱「爛劇」,真那麼不堪?


說心裡話,我對這劇的期待值很低


一方面是對國產劇的信心終究不足,另一方面,來自對宣傳的反感。


看這官方的劇情簡介,透著一股中學語文閱讀理解標準答案的味道:


“《不完美的她》以獨立女性為視角,講述了林緒之憑藉心中的愛與光亮,在黑暗中尋找光明,守護希望,溫暖治癒、感動人心的女性‘自我救贖’的故事。”


當然,我給這劇打出不及格的評價,還是來自週末三天,連刷12集後。


豆瓣從開分7.5跌到現在的7.0,看著不算低,但細看評論,非常兩極。


這大熱「爛劇」,真那麼不堪?


很多人罵說,這劇的編劇,配不上這麼牛逼的演員陣容。


也有很多人回罵說,難得有國產劇主動去揭露社會問題,放大缺點就是見不得自己人好。


雖然我是毫不猶豫地給了不及格,但就還是,正反雙方,都說說話吧。


1.

先說說翻拍背景


《不完美的她》會引發口碑兩極,很大原因來自於,它是一部翻拍劇。


原版是10年前的日劇《母親》。豆瓣9.4,多少人心中的催淚神劇。


《母親》的故事,非常“日本”:


一位冷淡寡居的小學教師奈緒,偶然邂逅鄰班7歲的古怪女孩憐南,她的特立獨行和身上的傷痕吸引了奈緒的注意,而當她發現憐南正在遭受母親和情人的虐待時,奈緒潛藏的母性被喚起,她決定“誘拐”這個孩子,成為憐南的母親。


而當她自己幼年被生母拋棄的過往被揭開時,這段關於數個“母親”的故事,越發複雜而微妙起來。


這大熱「爛劇」,真那麼不堪?


《母親》作為經典日劇,元素非常豐富,尤其是虐童、犯罪懸疑和女性主題,讓它先後被韓國、土耳其和泰國改編翻拍。


周迅的中國版,已是《母親》的第四次翻拍。


《不完美的她》基本沿用了原版的故事設定:


女主林緒之和小女孩穆蓮生,林的生母鐘惠、養母袁玲,林的兩個妹妹林亦之、林果之,穆蓮生的母親穆靜、她的情人尚武,亦敵亦友的記者田放這幾段核心關係,都沒有改變。


改動在於,加入了幾個新的男性角色:


疑似林緒之的“家暴男”生父李澤,和一對負責偵辦此案的警察父子老郭小郭。


這大熱「爛劇」,真那麼不堪?


背景介紹大概就是這些,下面我會從優、缺點和個人感受來展開談談。


2.

再說說優點


雖然這劇我給了不及格,但有一說一,好的地方還是要贊一下。


先說個非常私人的感受吧:


難得有國產劇,讓我看到了一點歐美劇的創作思維。


除了它每集30來分鐘,一共22集的小體量,還體現在,每集結尾的剪輯點,基本都能落在一個抓人的懸疑瞬間上。


比如第9集的結尾,收在虐童的尚武,突然出現在穆蓮生的幼兒園門外。


我們在美劇中常看到這樣“危機突現”的結尾剪輯,但國產劇有這思維,還是很少見的。


這大熱「爛劇」,真那麼不堪?


然後就是,已經被誇了很多遍,直視社會殘酷一面的翻拍嘗試。


在我們現在這個創作環境下,咔嚓的剪刀隨時懸在頭頂,做這樣揭露陰暗面的網劇,總能預想到費力不討好的結局。


周迅不能去拍小妞喜劇或視效大片麼,主創團隊也大可以去拍更安全、也更賺錢的網劇,但他們最後還是做了這個選擇。


這就值得肯定。


雖然,這事情細想想,去批判去揭露這樣再正常不過的創作方向,如今都成了被拿來大誇特誇的優點。


也是無奈。


體現在細節上,比如驚豔的片頭設計。


這大熱「爛劇」,真那麼不堪?


每一段都是中國一個省份內,真實發生的女性被家暴事件。


比如角色的一段扎心臺詞。


“法律能對這些一直在黑暗中做惡的人有什麼辦法?”


這大熱「爛劇」,真那麼不堪?


主題之外,一些段落的鏡頭設計,放在國產劇中也算很有想法。


第1集,林緒之和尋女老人的對話,周迅說著“丟掉自己孩子的人,是不配做媽媽的”。


此時穿插進穆靜與穆蓮生的母女畫面,很是高級。


這大熱「爛劇」,真那麼不堪?


第6集,林緒之帶走穆蓮生,初次遇見生母鐘惠,鍾惠教穆蓮生玩積木。


這裡玩的多米諾骨牌遊戲,隱喻了鍾惠介入到她們的生活中,勢必帶來連串的連鎖反應。


這大熱「爛劇」,真那麼不堪?


最後,對女主林緒之人設上的一些改動,我也是認可的。


被生母拋棄帶來的創傷,是每個版本中女主性格最重要的塑造因素,相較原版,《不完美的她》著重放大了這個創傷。


體現在,放大了林緒之自我救贖的過程。


從強烈希望找到生母,到對親密關係的抗拒,最後通過拯救小女孩穆蓮生,完成這個自我救贖。


包括這個角色身上的利落感,和強裝堅強的執拗,都是打動我的地方。


這大熱「爛劇」,真那麼不堪?


當然,還有周迅。


我不想再展開誇她了,反正,隨便截幾張圖疊在一起,就是一張海報。


這大熱「爛劇」,真那麼不堪?


好了,到這,我的好話正式說盡了。


3.

重點說說不足


擼胳膊挽袖子憋了一肚子的槽點,現在冷靜下來,無非就是歸結到一點:


編劇,偷懶了。


這個偷懶,是全方位360度無死角的。


我按嚴重程度,來分別說說,劇本上的偷懶,對這部劇的傷害到底有多大。


首先,最輕一級:


巧合可以有,偶爾失真也不怕,但太多巧合和失真,就讓人討厭了。


偶爾的巧合,是生活魅力在藝術中的再現。而當巧合和失真過多時,就只有一個答案,編劇在偷懶。


從開場林緒之與穆蓮生“命中註定”的多次偶遇,到後來兩人出逃後與林緒之生母鐘惠“命中註定”的多次偶遇。


作為劇中最重要的兩對人物關係,編劇都拿“命中註定的偶遇”做敷衍處理,這是讓我無論如何也不能接受的。


這大熱「爛劇」,真那麼不堪?


看到後面,我甚至覺得,編劇從這些偶遇中感受到了創作的快感,要讓觀眾在偶遇中感受人物的心情變化。


比如當小女孩對林緒之說“如果你也能見到以前的媽媽就好了”,這個時刻,生母就一定要在旁偷聽,然後面露哀傷。


失真同樣可怕。


比如為了突出林緒之身為黑客的牛逼,她可以分分鐘黑入他人的微信公眾號後臺(瑟瑟發抖),創作一篇打臉文章然後發出。


還有那種巧合+失真的雙倍崩潰:


林緒之前往某講座現場,意圖盜取公司信息。


首先是巧合地被選中上臺,隨後又失真地在一臺合上的MacBook上偷插了一個小U盤,半分鐘不到就拷走了電腦上的所有資料。


這大熱「爛劇」,真那麼不堪?


這種踐踏觀眾智商的偷懶,我懶得再多舉例了。


接著是次輕一級:


人物懸浮,缺乏現實根基。


如果說巧合和失真還只是細節上的問題,忍一忍總能過去,那下面這些,就是忍無可忍的部分了。


很多人在吐槽女主身份的改編,從原版的小學教師改成了網絡安全員/牛逼黑客。


有人說了,那麼多接地氣的職業不用,為啥偏偏選了這個?


編劇當然明白這點,因為這兩個身份,是最能大搖大擺偷懶的。


當林緒之需要獲取新的信息時,黑客上身,分分鐘搞定;其他時候,職業身份自動消失,她得以不被打擾地留在主線劇情上。


如果你有異議,一句你瞭解黑客的生活嗎,就可以堵回去。


除此之外,林緒之的養母袁玲的身份,是單身女強人,上市公司大老闆。


但除了給過幾個疑似給寶馬打廣告的坐豪車鏡頭,關於她的職業我們一無所知。


這大熱「爛劇」,真那麼不堪?


而她的這個身份,不僅可以讓編劇偷懶,連帶著美術部門也一起跟著偷懶。


袁玲的家,是劇中一個很重要的場景,而一個女富豪的家,完全不需要主創們再去花心思如何做得有生活氣了。


無論如何懸浮虛空,一句你瞭解富豪的傢什麼樣子嗎,就可以堵回去。


連帶家裡人聊天喝茶,都是下面這樣的場景。


是暗含著通過奢華逼仄的空間,體現養母女之間的情感隔閡嗎?


這大熱「爛劇」,真那麼不堪?


其他角色,我不能忍的,還有黃覺飾演的自媒體人田放。


這個記者角色的戲份,比起原版要重了許多。我想編劇這麼做,除了給男性加點戲,主要是讓他成為那個串聯所有角色的人,繼而推動劇情向前走。


這個想法沒問題,但偷懶的後果就是,記者這個角色從基礎設定,到一系列行為動機,都完全禁不起推敲。


而這個自媒體人的戲份,又偏偏非常之多,跟每個主要角色都發生關係。


於是他的戲份越多,就越影響觀感。直到有他的戲,就有快進跳過的衝動。


甚至連黑自媒體這種抖機靈的臺詞,都是編劇嘗試跟當下結合失敗的偷懶表現。


這大熱「爛劇」,真那麼不堪?


再接著是,次重一級:


劇本結構混亂,懸念過早揭秘。


如果你沒有看過原版,我不打算給你劇透。但原版的確是在後半段,才開始慢慢揭開角色的身份之謎,乃至最後最重磅的,生母拋棄女主之謎。


好的劇本,先通過人物日常行為鋪墊懸念,再通過人物之間的矛盾衝突解開謎團。


而在《不完美的她》,編劇上來第1集開場,就把林緒之的秘密抖了個乾淨:


“我是誰,為了得到這個答案,我一直在尋找那個給我生命的人,我的媽媽,我一直都沒有找到她。”


這大熱「爛劇」,真那麼不堪?


這等於是一上來,就抽走了觀眾一多半的看劇樂趣。


除了女主,其他如穆靜這樣的配角,也是早早揭曉了拋棄女兒是生活所迫,讓這個角色很快就失去了繼續關注下去的興趣。


基本上,編劇對懸念是來者不拒,劇本的主線故事,人物關係,各種前史,沒有任何藏著掖著,很快就清晰無比地呈現了出來。


就連尚武為何如此惡的懸念,編劇也讓他早早說了句,“我沒有小時候”,間接算是給出了“童年陰影造就惡魔”的答案…


這大熱「爛劇」,真那麼不堪?


如果我對後續的故事走向已經失去了興趣,我為什麼還要看下去呢?


最後是最重一級:


靠口號式的臺詞完成敘事。


我們說有的好劇,是靠故事走向推動敘事,有的好劇——比如原版《母親》——是靠角色塑造推動敘事。


到《不完美的她》這,編劇的方法可謂是簡單粗暴。


臺詞搞定一切。


關鍵內容,重要轉折,都是靠角色說出來。我們看到的,沒有影像敘事,就是大段大段的對白。


這大熱「爛劇」,真那麼不堪?


甚至連龍套角色的產檢醫生,編劇都要讓她在不經意間,說出幾句女性話題的代表性臺詞。


無論是吐槽男性的不作為,還是大談育兒的困難,編劇的邏輯其實很清楚:


像寫10萬+朋友圈爆文那樣寫劇本。


這大熱「爛劇」,真那麼不堪?


這些對白單拎出來,都是金句。


但拍劇,不是寫10萬+的爆文,也不是做一呼百應的超級演講。


拍劇,是要用鏡頭講故事的。


只會讓角色說臺詞來講故事,是最初級、最偷懶、最沒技術含量的編劇手段。


這四個偷懶行為,最終讓這部題材本來厚重的網劇,成了主線混亂、支線雞肋的不及格作品。


而且,我甚至都還沒提,編劇照搬英劇《公關》橋段的大黑點…


4.

最後聊點個人感受


我知道,國產劇向來兩極評價的背後,更多是大家在“看劇”這件事上,標準的不同。


有人看劇講究正襟危坐細細欣賞,有人追劇則只是看個熱鬧打發時間。


於是,後者說前者裝逼又挑剔,前者說後者不懂什麼是好東西。


其實真的大可不必。


希望甚至說服他人和自己一樣感同身受,這想法很好,但也真的很傻很天真。


最後,我還是想就這個故事中展現出的女性主題,尤其是母親這個話題,談談自己的感受。


因為它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有著足夠份量的現實意義。


這大熱「爛劇」,真那麼不堪?


在劇中,一共出現了五個不同的母親形象。


林緒之的生母鐘惠,因為嫁給了家暴男,一生盡毀;


林緒之的養母袁玲,因為生不出男孩而離婚,獨自撫養三個女兒長大;


這大熱「爛劇」,真那麼不堪?


穆蓮生的母親穆靜,因為不堪單身母親的壓力,拋棄了女兒;


林緒之的妹妹林亦之,未婚先孕,男方臨陣脫逃,讓她成了單身媽媽;


這大熱「爛劇」,真那麼不堪?


以上這四位母親:


兩位年輕的,代表了單身媽媽從開始到結束的命運;


兩位年長的,代表了錯誤的婚姻對女性造成的剝削與傷害。


她們都詮釋了原版中的那句臺詞,大意是:


母親就是男女之外的,第三種人類。


錯誤的婚姻,女性作為母親,承受了更多的代價和痛苦;


男性的缺失或不作為,讓女性作為單身母親,同樣承受了最多的代價和痛苦。


這大熱「爛劇」,真那麼不堪?


身為女性,她們已經承受了太多。


當女性這個身份之上,再加上母親,這份生命不能承受之重,顯然是多數男性絕然無法感同身受的。


但如果這個故事只是在哭訴母親之苦,那它絕不會被屢次拿來翻拍。


這就要落到第五位母親形象上來:


即林緒之本人。


林緒之作為童年被拋棄的女性,長大後一直試圖找到生母,完成自我救贖。


但這個自我救贖,最終是在她“誘拐”小女孩穆蓮生,成為她母親之後,才得以完成。


這大熱「爛劇」,真那麼不堪?


即,成為母親,讓她實現了對自我的探尋,並有了真正的自我意識。


直到與穆蓮生的相處中,拯救了自己。


如果說前四位母親,都是在展現母親的身份之苦。


那麼第五位母親,則是在告訴我們,通過母親這個身份,女性或許才能實現長存心中的自我和解和自我救贖。


就像養母告訴林緒之,如何做好一個母親?


第一,要會妥協;第二,要會求助。


這大熱「爛劇」,真那麼不堪?


當然,在這個時代,做不做母親,早已無關女性的自我實現,而只是她們的自我選擇。


但對母親這個身份的討論,在我看來,依然很有必要。


因為能否找到正確的方式應對,決定了很多母親一生的幸福。


從這個角度,即便《不完美的她》有著太多問題,但它或許仍值得一看。


尾聲


收尾再說個我自己的猜測,也算是罵了編劇整場後,稍稍拉回點好感。


劇中被虐待的小女孩穆蓮生,這個名字,我猜測是來自佛教故事:


目蓮僧救母。


這大熱「爛劇」,真那麼不堪?


不單單是因為相似的諧音,還有這個故事,是關於佛陀底子目連,拯救惡母出地獄。


這和穆蓮生被母親穆靜虐待,有著類似的設定。


所以,劇中的後續發展,我想會是穆蓮生原諒母親,穆靜幡然醒悟,最終和女兒和解。


雖然依舊沒有逃過國產劇“結局必大和解”的老套定律,但至少,編劇在起名字上,還是花了心思的啊…


那麼,就給偷懶的您,小小地比個贊吧。


這大熱「爛劇」,真那麼不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