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臺BRONICA —— RF645

最後一臺BRONICA —— RF645

BRONICA RF645


今天我們來聊聊勃朗尼卡公司的最後一臺相機,2000年出品的RF645,當時BRONICA已經被騰龍公司收購了,所以這臺相機其實是騰龍公司推出的,但是也是最後一款掛有BRONCIA商標的相機。

之後BRONICA這個品牌就消失了,不過BRONICA到最後也沒有推出自動對焦的相機。RF645推出時,中國已經有了規模不小的膠捲迷,也有不少人已經富起來了,因此這款相機在當時的國內還是有一定影響力的。

最後一臺BRONICA —— RF645

BRONICA在這臺相機推出之前沒有造過120旁軸相機,他們從發家開始做的就是哈蘇那種模塊化的單反,從D到S,到後來的ETR,SQ,GS,都是這樣。不過實際上在1980年,BRONICA曾經在PHOROKINA上推出過他們的VX-1和VX-2的135旁軸試作相機,很可惜的是這個計劃最後沒有被實現。

下圖就是當年的VX試作相機。

最後一臺BRONICA —— RF645

VX試作相機


縱觀戰後的120相機發展,只有富士是旁軸大戶,什麼畫幅都能搞成旁軸,出了一大堆120旁軸,其中有一些可以換鏡頭,比如富士早期的6X9相機,而更多的則是不能換鏡頭的固定相機。

和富士比起來,瑪米亞的6和7顯得非常特別,特別是瑪米亞7,堪稱和賓得67媲美的經典6X7相機,將電子化,可更換鏡頭兩者聯合起來。

最後一臺BRONICA —— RF645

雖然MAMIYA製造了6X6和6X7的相機,但他們並沒有製造645的旁軸,因為645旁軸在設計上特殊性。

645是常見120裡唯一一種以6cm端為長,以膠捲段為寬的畫幅,旁軸相機只能豎過來裝卷,這意味著旁軸如果使用645畫幅,在正常手持時畫面是豎過來的,而不是橫過來的,在一般的攝影中,我們並不會太多用到豎拍,或者說我們更習慣橫向拍攝,除了在拍攝一些人像時。

所以645旁軸並不多,主要是富士在製造。最初的富士645旁軸只是為了開拓市場的入門級別產品,而富士也始終沒有在645相機上進行太專業的開發,90年代富士645自動旁軸更多是方便使用,雖然打著PROFESSIONAL,但根本不專業。

因此,BRONICA RF645可以說是鑽了2個空,是空擋中的產物,一方面,它使用了MAMIYA沒有的645畫幅,另一方面,它採用了富士沒有實現的更換鏡頭。


最後一臺BRONICA —— RF645


RF645在2000年的PHOTOKINA上展出,那個時候已經開始向數碼相機轉型了,而120相機的發展方向是全自動化,但這臺手動相機依然是當年最為熱門的120相機之一。

BRONICA的RF645並沒能實現自動對焦功能,但是還是實現了P檔和A檔,鏡頭和機身的同步也完全電子化,沒有任何機械部分,完全通過電提供動力,而不再像ETR那樣電子控制,機械動力,總體來說,自動化有所提升。

BRONICA RF645使用的是鏡間快門,速度由機身控制,動力則完全是電動提供的。在取下鏡頭的時候,遮光板會自動關上防止膠捲漏光。但也因為可更換鏡間快門系統,RF645沒辦法實現TTL測光,測光擁有獨立的模塊。

也因為是鏡間快門所以在閃光燈使用時沒有什麼限制。

最後一臺BRONICA —— RF645

這款相機實際上和BRONICA傳統無關,更像是一臺騰龍的相機,騰龍似乎並沒有準備把這個機器當一個大系統來做,似乎是參考了MAMIYA的思路,只出了4枚鏡頭,標頭是65mm/4,比645標頭75mm的角度要稍微大一點,一枚長焦鏡頭是100mm/4.5,一枚135mm/4.5,還有一枚廣角頭45mm/4,使用這枚鏡頭需要外接取景器,角度大致相當於135裡的28mm焦距。

因為旁軸相機必須考慮鏡頭體積,同時還要考慮鏡頭受機身控制的情況,因此RF645的所有鏡頭的光圈都不大,一般120單反標頭的光圈都是2.8。


最後一臺BRONICA —— RF645

取景器內部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信息,包括快門速度,光圈值等等。

衡量旁軸相機的重要指標是取景器和黃斑是否足夠明亮,BRONICA RF645在這點上做得非常好,取景器非常亮,黃斑面積也比較大。

BRONICA的四枚鏡頭都是小光圈鏡頭,而且鏡頭指標也不是645相機上常用的,這應該是充分考慮到旁軸相機的特性,信息如下:


最後一臺BRONICA —— RF645


最後一臺BRONICA —— RF645


最後一臺BRONICA —— RF645


最後一臺BRONICA —— RF64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