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記星球】業財融合的重要性(一)傳統成本法PK作業成本法


【日記星球】業財融合的重要性(一)傳統成本法PK作業成本法


財務要支持業務,財務要懂業務,如果財務不懂業務,那麼這個財務工作並沒有多大的價值。這句話是我做了20年的老財務肺腑之言。財務這個工作本身專業性真的不是很強,給一個正常的成年人稍微培訓一下都可以幹,但是要做好財務的工作,做數據透視分析,從一堆零散的數據中提煉出有效的信息,供企業高層做出有依據的決策,提前預測公司的未來財務指標,這就是段位高的財務幹得活。

但是現實工作中,老闆並不懂得這個道理,特別是小公司老闆,不但不希望財務知道公司的業務,還怕財務知道的太多,保守不住秘密。財務只需要知道一個付款總金額,裡面付款明細千方百計的隱藏,那麼財務什麼不知道,怎麼辦?只能拍腦袋,特別是很多需要分攤成本的地方,只能按照平均數分攤,但是這麼分攤的結果肯定是離實際事實差了十萬八千里。

我給大家舉個例子,比如說2017年8月,某汽車公司發佈了首款互聯網定製汽車,你可以在手機上DIY自己想要的汽車樣式,如錶盤的樣式、車身顏色、座椅佈局、輪殼樣式等等,有多種配置組合可供選擇。

在推出這款產品同時,這家公司還銷售另外一款非定製普通車型。

去年這家公司業績不太理想,公司必須採取措施,通過調整生產策略來提高利潤。

你可能會說,這個決定很簡單,算算兩款車各自的利潤,選擇利潤高的那款車型啊。

1.收入和直接成本

從下面這張圖,你就可以看到兩款車型去年各自的銷售額和成本。

【日記星球】業財融合的重要性(一)傳統成本法PK作業成本法

咱們先看兩款車的銷售收入。普通車總共賣了3600萬元,定製車面因為對的小眾人群,只賣了800萬元。

現在咱們再看看成本。製造一臺車的成本包括哪些呢?最直接的是原材料和人工。原材料包括鐵板、塑料板、螺絲釘這些。人工主要是生產線上工人的工資。

如果我們只考慮這些成本,你可以看到,普通車的成本是1980萬,定製車的成本是220萬。

這樣算下來,普通車的毛利率是45%,定製車的毛利率是72.5%

這個結果似乎很符合我們的直覺,定製化的產品,比大眾化的產品通常毛利率會更高。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想,那就應該主推定製車。

但真的是這樣嗎?財務高手會告訴你計算錯誤。

2.間接成本

你想想,製造一臺車,除了原材料和流水線上的人工,還會產生其他什麼費用嗎?

當然會啊,比如車間設備的折舊,設備使用時候消耗的電,這些也都是生產成本啊。

在財務中,企業為生產產品而發生的這些非直接費用,被統稱為“間接費用”。間接費用也是產品成本的一部分。

當企業只有一個產品的時候,間接費用很好計算,因為所有的費用都只和這一個產品有關,直接算到它頭上就好了。

但是當企業不斷擴張,開始生產多種產品的時候,間接費用就不是那麼好計算的了。

比如說,普通車和定製車都涉及同一種間接費用,那就是工程師的後期調試費用。

那麼這筆費用應該怎麼分到兩個車型上,才是公平的呢?

準確計算成本是管理會計的一個核心目標,同時也是最大的難題。

當產品品種越多,間接費用越高的時候,我們就越需要考慮間接費用的分配問題。因為如果分配的不精準,就會導致兩個產品的成本和毛利率完全算錯了。

這個後果是什麼呢?錯誤的財務分析,會直接導致錯誤的經營決策。

假設前面這家公司去年一共產生了2500萬的間接費用, 現在我們需要在兩款車型當中分配這些費用。

應該怎麼分配呢?

最簡單的分配方法是一種車型背一半,但實際上兩種車型消耗的間接成本不一定是一樣的,這樣分配顯然不符合管理會計的目標。

你可能會想到另外一種分配方法,那就是根據產量來分配。這個思路聽起來挺靠譜的。

假設普通車和定製車的產量比是9:1,那麼間接費用當中的90%就應該分配給普通車,剩下的10%分配給定製車。

通過下面這張圖,你就可以看到加入間接成本之後,兩款車型的總生產成本和毛利率。


【日記星球】業財融合的重要性(一)傳統成本法PK作業成本法

我們發現,加入了間接成本之後,普通車的毛利率是-17.5%, 定製車的毛利率是41.2%。

3.作業成本法

用產量作為標準來分配間接費用,是傳統的做法。但是這個標準很多時候會出現問題。因為數量並不能完全反應一項工作的投入。

你肯定知道,生產定製車耗費的功夫比普通標準者耗費的功夫多。如果用數量作為分配費用的標準,由於普通車生產的多,所以普通車會揹負更多的費用,這顯然是不對的。

那麼更合理的成本分配方式是什麼呢?

哈佛大學庫伯和卡普蘭兩位教授,給費用如何準確分配這個問題貢獻了一個創新思維。他們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了《計算成本的正確性:制定正確的決策》一文,開始推廣一個叫“作業成本法”的成本分配方法。

他們認為,驅動成本的根本原因,是因為背後發生了某項活動。所以成本分配的基礎,不是產量,而是背後涉及哪些活動。

所以這個新的成本計量方法叫“作業成本法”,“作業”英文叫 activity,就是為了突出成本是由活動驅動的這個概念。

回到汽車生產的例子。財務高手去車間調查後發現,間接費用主要是工程部門產生的。工程部門負責產品的後期調試,也就是說間接費用主要是由“後期調試”這個活動驅動的。

後期調試主要和每臺車的訂製組件數有關,組件數多的,調試就更費勁,組件少的,調試就很容易。

也就是說,衡量“後期調試”這個活動最精確的標準是“組件數”。

訂製車由於是非標產品,組件數佔80%,普通車因為是標準產品,組件數只佔20%。所以按這個邏輯,工程部門的費用,80%應該由定製車來背,剩下20%分給普通車。

現在我們基於新的思路重新分配一下間接費用:

2500萬的工程團隊費用,我們按調試組件數的比例,20%分配給普通車,80%分配給定製車。

通過下面這張圖,你就可以看到分配結果。


【日記星球】業財融合的重要性(一)傳統成本法PK作業成本法

表三:普通車vs.定製車毛利率 (作業成本法)

按照這個思路,普通車的毛利率竟然從虧損變成了正31.1%。你再看看定製車的毛利率,從41.2%降到-177.5%!

我們的結論完全反轉了!普通車才是毛利率更高的那個產品,而定製車業務實際上在給公司賠錢,所以,財務的工作還是相當重要的,老闆搞不清楚每個產品的成本,他就沒有辦法定價,只有財務在瞭解了公司業務具體情況下,才能算出真實的成本,才能讓公司不至於把賠錢當作賺錢,把賺錢當作賠錢,事實全部顛倒,那麼這家公司離走向滅亡也就不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