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學富五車的孔子門徒,有時還不如一個馬伕

職場上領導如何才能做到人盡其才?古人的人才搭配方案真是高明

所謂人才就是能夠提供常人無法提供的特殊價值的人,這樣的人往往有兩個特點,第一是稀缺,第二是不易被發現。如果僅僅是人才稀缺這並不可怕,因為你得不到的,別人也不一定能得到。但如果不會發現人才就太可怕了,因為這就像身邊明明有黃金白玉,但卻因視而不見故與之錯之交臂,白白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那麼如何才能正確地發現人才,並使用人才呢?讓我們學習一下古代的帝王和聖人是怎樣做的。

事實證明,學富五車的孔子門徒,有時還不如一個馬伕

  • 一、如何駕馭行事嚴苛的下屬

劉秀是東漢王朝的建立者,雖然最終成就了帝業,但他早年是落魄貴族出身,只不過正好恰逢亂世,他才從底層一點點打拼上來。

在劉秀還沒當皇帝之前,他曾經擔任過大司馬的官職。在中國古代當官的人府上難免會養一些奴隸童僕,劉秀自然也不例外。

事實證明,學富五車的孔子門徒,有時還不如一個馬伕

有一次劉秀府上的一個小奴隸犯了法,原本只是一個小錯,懲罰一下就行了。但誰能夠想到在劉秀手下擔任軍事令的祭遵,毫不留情的就把他給殺了。這一下大家都非常害怕,擔心自己不知道哪天會被殺。

劉秀知道以後也是勃然大怒,第一殺的是他府上的童僕,他感覺沒面子。第二劉秀向來以寬厚待人,自己的下屬因為一點小錯就殺人,這不符合劉秀仁德的公眾形象。所以劉秀一氣之下就將祭遵關入了大牢。

就在劉秀想著怎樣處罰祭遵的時候,有一個叫陳副的人站了出來,而他的一番話將徹底改變劉秀對祭遵的看法。

陳副對劉秀說,亂世之中士兵極難約束,您一直希望有一個鐵面無私的人可以管好他們,現在祭遵不就是這個最好的人選嗎?

事實證明,學富五車的孔子門徒,有時還不如一個馬伕

劉秀聽完陳副的話後恍然大悟,他立馬赦免了祭遵的罪行,並且任命他擔任刺奸將軍。做完這兩件事後,劉秀又用恐嚇的語氣對他的士兵們說,你們可要小心祭遵這個人啊!我府上的奴隸犯法他都敢殺。如果你們違反了軍紀,他一定不會輕易的饒恕你們的。

自從祭遵擔任了刺奸將軍之後,劉秀軍中的紀律為之一振,軍風也大大的改良了。

分析:劉秀府上的奴隸犯了小錯而被殺死,這是典型的小錯大懲。小錯不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大懲卻會讓人心慌慌。所以小錯大懲其實是造成了更嚴重的後果。因此祭遵在軍市令這個位置上,祭遵是不合適的。

事實證明,學富五車的孔子門徒,有時還不如一個馬伕

但在軍隊裡就不一樣了,軍人在戰場上即使是犯了一個小錯,也有可能導致戰爭的敗亡,所以管理軍隊就必須要小錯大懲。這樣才能杜絕未來不確定的風險。

所以對於那些行事嚴苛的下屬,你不能拿去管小過錯小代價的崗位,因為這樣要麼會引發恐慌,要麼會激發矛盾。你應該拿去管小過錯大代價的崗位,如此才能防範於未然。

  • 二、複雜的學問也不一定能解決簡單的問題

孔子是春秋晚期中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在大部分中國人的眼裡,他老人家似乎就是一位滿口之乎者也的書呆子,但其實現實恰恰相反,孔子是一位非常懂得變通且有智慧的至聖先師。

春秋中晚期,孔子為了傳播自己的學問,也為了向各國君主推銷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帶著一些得意的弟子在列國周遊,但有一次路上卻碰到了一些麻煩。

事實證明,學富五車的孔子門徒,有時還不如一個馬伕

有一天孔子的馬車在經過一片莊稼地的時候,也許是拉馬車的馬因為負擔太重太累了,所以那匹馬吃了幾口路邊農夫的莊稼。

吃了莊稼也不要緊,要緊的是正好被路過的農夫看到了。這下農夫可來勁了,他得理不饒人的扣下了孔子的馬。

子貢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這次孔子出遊他也陪伴在左右。子貢自序滿腹經綸,要說服這樣一個農夫豈不是易如反掌。所以子貢就去找到了農夫,一番之乎者也之後,農夫理都沒理他。原因很簡單,當時的普通農民根本就不識字,哪裡聽得懂那一堆之乎者也的話呢?

事實證明,學富五車的孔子門徒,有時還不如一個馬伕

子貢回去之後,無奈的向孔子說明了情況。

孔子很淡定,他似乎早就預料到了這一點。他教導的對子貢說,用別人聽不懂的道理去勸說他是行不通的。

說完後,孔子便讓自己的馬伕去同農夫交涉。眾弟子都不相信馬伕能夠成功,但孔子卻信心十足。

馬伕找到農夫,對他說,你在這裡種過地,但是你從來沒有到東海之濱去種過地吧!我從東方而來,也沒有到過極遠的西方。但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莊稼長的總是一樣的吧!既然莊稼長的都一樣,那我的馬又怎麼知道,你這裡的莊稼是不能吃的呢!(先秦時期古人常用莊稼養馬。)

事實證明,學富五車的孔子門徒,有時還不如一個馬伕

農夫聽完後覺得非常有道理,再加上其實他的損失也不大,所以就把馬還給了孔子。

分析:子貢滿腹經綸,卻不能說服一個農夫。這說明了最複雜的學問,也不一定能夠解決最簡單的問題。所以對於那些高精尖的人才而言,他們就適合站的高,看的遠,有時你把他們放在比較低的位置,他真的就不一定能行。而且這也是一種變相的浪費人才。

而馬伕幾句家常話就能夠說服農夫,不是因為馬伕的話多麼的高級。而是因為馬伕用了農夫能夠聽懂的語言和邏輯,才說服了他。所以解決問題的關鍵不在於你會什麼方法,而是對方能夠接受什麼方法。因此,如果對方只能接受一些簡單的道理,那就用簡單的人和他去對接好了,要明白我們最終需要的是解決問題,而不是顯擺才能。

事實證明,學富五車的孔子門徒,有時還不如一個馬伕

總結:文章開頭我曾提到過,所謂人才就是能夠提供特殊價值的人。那到底什麼是特殊價值呢?我認為,所謂的特殊價值,並不是指你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多高端或多低端。而是正好能夠對應情況,對應問題,能解決問題的人才是有特殊價值的人。

事實證明,學富五車的孔子門徒,有時還不如一個馬伕

從來沒有一個國家像我們一樣有這樣完事豐富的歷史記錄,人類社會活動的所有變數都寫在了歷史書裡,你想看問題更通透,可以去讀歷史,想少踩坑,可以去讀歷史,想搞清楚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可以去讀歷史。甚至當心情不好時,也可以去讀歷史成千上萬人的生死榮枯,被你一頁翻過,多少王侯將相在你的指間滑過,與你對話的都是帝王將相,你還會被眼前的小問題困惑住嗎?做為中國人,學一點歷史非常有必要。尤其是孩子,現在各地的考試中,歷史的比例在加大。像深圳的中考歷史分數比重就要加大。

另外有一個特點,語文好的孩子,歷史並不一定好,但歷史好的孩子,往往語文不會差。因為文史不分家。

所以建議大家可以多給孩子看看歷史書。

歷史就是一個有著無盡謎題的長卷,更何況還可以從中學到很多知識。

事實證明,學富五車的孔子門徒,有時還不如一個馬伕

其實最近幾年,不管是家長還是教育界,都越來越重視歷史這門學科了,高考歷史佔分越來越大,《國家寶藏》等節目大受好評都是例證。著名教育學家希利爾曾經說過:歷史是孩子成長最重要的底蘊與基石。

另外有一個特點,語文好的孩子,歷史並不一定好,但歷史好的孩子,往往語文不會差。因為文史不分家。

所以建議大家可以多給孩子看看歷史書。

事實證明,學富五車的孔子門徒,有時還不如一個馬伕

從小被歷史喂大的孩子,見識更廣,眼界更寬,格局更高,思辨和判斷能力也更強。

在日常的談吐舉止中,也會高出同齡孩子一截,往往能夠展現出令人眼前一亮的氣質。

可是提起學習歷史知識,很多孩子都表現出不感興趣,認為學習歷史就是“死記硬背”。

探究其原因,發現“教科書上的歷史”不是鮮活有料的歷史。我們不能完全否認學校歷史書的作用,但說起趣味性,學校歷史書是沒法跟課外歷史書相比的。

那麼是否可以走一條既不缺乏趣味又準確無誤的路,讓孩子們通向歷史呢?

事實證明,學富五車的孔子門徒,有時還不如一個馬伕

答案就在《一口氣讀懂中國史》,這套書用孩子喜歡的故事,講述簡單有趣的中國歷史!當孩子認真讀完之後就能向你口述歷史故事了!

這套書一共10本,從春秋戰國講到了清朝介紹了歷史上10個至關重要的朝代。可以說人生中該掌握的歷史都包含了。

事實證明,學富五車的孔子門徒,有時還不如一個馬伕

比如說《春秋戰國》,春秋無義戰,建立王霸之業,幾乎是貫穿整個春秋戰國的主題曲。整個社會處於混戰,卻也激發了思想文明的大爆發。能更清楚地瞭解文化的重要發展階段。

《秦漢》 秦漢時期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大一統時期,瞭解這段歷史,會忍不住折服於秦始皇、漢武帝這樣雄才大略的帝王!欽佩項羽、韓信、周亞夫這樣的英雄豪傑!從中得到對自己有益的啟發

《清朝》清朝是中國幾千年封建王朝的最後一個王朝,也是銜接現代文明的交界時期,這段歷史對中華文明的發展和轉型非常重要。通過閱讀本書,可以領略在馬背上打天下、挺進中原坐穩皇帝寶座的大清皇帝們的風采,又能看到在西方文明的衝擊下、不斷髮生變化的中華文明,更能感受在西方的艦船大炮進攻下、日益土崩瓦解的清王朝如何走向末日。這段歷史也給我們中華兒女血的教訓,那就是“落後就要捱打”,只有國家強大了,才有個人的存在。……

不光是這些,冷門知識也特別多,比如:李白為什麼叫李白?岳飛為什麼要寫《滿江紅》蒙古鐵騎何以天下無敵?等等……充分拓展開外知識點。

幫孩子順暢地閱讀歷史的“十萬個是什麼”讓家長擺脫熊孩子粘人的“十萬個為什麼”。

這套書原價268元,頭條團購138,一共10本包郵到家,合下來一本不到15塊錢,不及一頓簡餐錢就可以瞭解這段歷史!非常划算! 這套書自己閱讀送人都很合適,閱讀起來也很過癮。可以作為孩子瞭解歷史的拓展閱讀,也可以作為歷史愛好者的枕邊之書。

可以點下面的橫條看一看參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