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在社會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放棄老人的決定?

用戶65268104


你好!

你說的應該是意大利抗疫,缺乏醫療資源的情況下,放棄救治年齡較大的老人這一事件。這實在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目前意大利醫院,醫護人員,口罩,呼吸機,氧氣瓶,得等一切的一切都是非常缺乏的。相比之下年輕人身體素質較好,更容易搶救成功,在醫療資源極度缺乏的情況下,不能不做出選擇的時候只能選擇成功率更高的年輕人。

其實,在資源匱乏的時期,人類往往做出這樣的選擇,這種現象不僅僅出現在當今的意大利也出現在中國古代。在大禹時期,由於氣候溼潤,經常下雨,導致經常發洪水,人類農作物收成得不到保證,洪水過後食物匱乏時,老人們,就自覺的走進仙人洞等死,為的就是節約糧食資源,把食物留給年輕人,因為年輕人有體力從事生產。最終目的就是為了種群繁衍下去。這行現象也同樣存在生物界。



老驥伏櫪2019


我們必須要承認一點:

“社會資源”是有限的。

所謂社會資源,主要指土地,財物,金錢和服務等等。

從社會學的角度講,社會資源之間可以交換。

比如金錢可以買到土地;

金錢還可以買到服務;

正是因為社會資源有限,所以才有了“竟爭”甚至“戰爭”。

在這次疫情面前,尤其是在歐洲,出現了由於呼吸機等醫療資源有限醫生只能放棄對老年人的搶救,而把醫療資源給年輕人的殘酷現實。

其實,對於醫生而言,由於呼吸機等醫療資源的缺乏,選擇先搶救年輕人而放棄老年人,這也是個非常痛苦的選擇!

也會面臨劇烈的心理衝突,但是,根據醫學倫理的原則,他們必須要做出選擇,那就是:

“兩害相權取其輕。”

在這種情況下,我衷心地希望:一定要理解醫護人員的堅難和無奈,而不是一味地指責和批評。

因為他們本身就已經十分自責和痛苦了,這對他們本身就是一種終生難忘的“心理創傷”,我們就不要在他們的傷口上“抹鹽”了!

拜託各位!




心理醫生張彥平


這個在古代就有。對於人到60歲就會被活埋的這個說法其實在很多朝代都有流傳,而且也不僅僅只有中國存在這種說法,世界上很多國家也曾有過這樣的事發生。

古代時期存在這種行為,是由於在那個時代生活物資缺乏,生產力不發達。人活七十古來稀,上六十歲的人幾乎喪失了全部勞動力,所以只能是多一張嘴吃飯。

遇到太平年景,風調雨順,一切都還好說,遇到災荒戰爭之年,這多出一張嘴的負擔就被更加放大了,就會有把老人背到荒郊野外去讓他們在外面餓死的行為。

據說秦始皇也有下令60歲不死的老人就要活埋的說法,並且傳說要活埋60歲以上的人是因為過了60歲的人都是豐富經驗和學識的人,害怕他們造反這才下令活埋。但這些並沒有得到歷史學家的證實,是荒誕不經的民間傳說。

但宋朝和元朝的野史筆記中確實是存在過這樣的記載,但老人也需要吃飯,還要子女的照顧,所以宋朝也有活到60歲就要活埋的陋習。但元朝卻不僅是因為勞動力的原因,大家都知道元朝是被蒙古人統治的時期,他們下令活埋60歲的老人一是因為老人沒有勞動力,活著也是浪費糧食,一方面是因為蒙古人想以此來羞辱和減少漢人的人口數量。

客觀的說來,這種做法有時候也是很多老人被逼無奈的自行選擇,生逢亂世,為了子孫家族的利益,他們也會自願犧牲到自己。

野史中也記載過很多活埋的習俗,如花甲葬、瓦罐墳、六十還倉、奇死窯等記載。

瓦罐墳是指將60歲的老人背到事先挖好的坑裡面,子女去送一次飯就加一塊磚,直到將墳口封閉就不去送飯讓老人餓死。

奇死窯也是這樣的做法,奇死窯是山崖上的一個山洞,他們將老人背到這種山洞放一點食物,任其自生自滅。

在早期的日本、印度、韓國也有這樣的做法,日本歷史書《楢山節考》也記載了“棄老風俗”:在貧困的地區本來生產力就不高,為了養育下一代,家中的長子就會將70歲的老人背到附近的楢山上,任其自生自滅。

這樣的做法和我們歷史上的奇死窯、瓦罐墳相類似,但卻是非常殘忍的做法。

現代也正處於人口老齡化時期,我們國家採取延遲退休、開發老年人力資源、提倡老年人以房養老等方案。這無疑也是一些解決方式,相比較古人的做法,可能這樣的做法更符合人類文明的發展對於人到60歲就會被活埋的這個說法其實在很多朝代都有流傳,而且也不僅僅只有中國存在這種說法,世界上很多國家也曾有過這樣的事發生。

所以因社會資源有限而放棄老人是一種無奈的決定。


小小瑞安人


這是事關人類發展的問題,也是一個嚴肅的道德與倫理問題。

從確保人類生命的延續角度來講,在社會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把僅有的資源分配給具有勞動能力的和即將具有勞動能力的青壯年是一種明智之舉。但從社會角度來講,這樣做不利於人類的後續發展,我們每個人從出生以後就開始奮鬥,其目的無非是讓自己能有一個體面的生活,能讓子孫後代有好的成長環境,讓自己在沒有勞動能力以後也能安享晚年,但放棄老人的做法,不僅讓這些老人感到痛心,也會動搖年輕一代繼續奮鬥的決心,會讓他們早早放棄奮鬥,滋生超前享受的心理,這樣將絕對不利於人類的發展;從道德倫理的角度來講,老人是家庭裡的長者,是我們的先輩,是養育造就我們的恩人,把生的希望留給自己,死的機會留給他們,我們與冷血的動物又有什麼區別?

當前,西方有些國家在應對新冠疫情時,就客觀的強調社會資源有限,只能犧牲老人來獲取全民的免疫,這樣的做法勢必會造成人們倫理道德喪失,進取意識消退,社會舉步不前,是有百害而無一利的!





響噹噹的一顆小鋼豆


這也是無奈之舉。作為青壯年一般都是一個家庭的支柱。他們往往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當使去支柱家庭轟然倒塌,老的小的艱難生存何其難!


255516545


我承認,一個國家的社會資源不可能連連不斷、時時都有,尤其是緊俏物資更為緊缺!

都應該去理解這種緊迫感!例如:意大利疫情蔓延滋長嚴重,很多治療方案必須改變!在物資匱缺的前提下,為了緩解疫情,庇護年輕人,救治年輕人,放棄老人……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