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和《资治通鉴》哪一部更值得学习阅读?

精卫填


都值得今人学习阅读,两部著作各有其长,《资治通鉴》是历史巨著;《古文观止》则是集中古代优秀散文之大成,书中选择了自先秦到明朝后期两千余年的最佳作品,抛开其文学价值,单就内中很多历史典故,弥补了《资治通鉴》之不足…所以窃以为两部经典巨著都是不可缺少的历史读物,可以互相参阅,相得益彰…


寻踪追源


《古文观止》和《资治通鉴》是两种不同题材不同用途的书。这两部书都是非常好的书,都值得阅读。但是这两部书的功能不同,阅读的侧重也应该有所不同。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才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该书是清康熙年间供学塾使用的文学读本。

《古文观止》收自东周至明代的文章 222篇全书12卷,以散文为主,兼取骈文。提名 “观止”是指该书所选的都是名篇佳作,是人们所能读到的尽善尽美的至文了。

《古文观止》里面编辑的文章,应该都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一些精品文章。至今,我国的大中专院校的语文课本里,也都是选择了不少《古文观止》里的文章。如 “曹刿论战”“触龙说赵太后”,“过秦论”,“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师说”,“捕蛇者说”,“小石城山记”,“醉翁亭记”,“赤壁赋”等。

作为启蒙性的基础文学读物,《古文观止》编辑的文章断代时间比较长,加上可读性比较强,所以,愚以为,每个人都应该好好地了解它学习它,对于提高个人的历史知识道德修养和古汉语文学水准等都是有很大好处的。

《资治通鉴》是北宗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该书主要以时间为主,事件为目,从周烈王二十三年 (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资治通鉴》的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以该书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

愚以为,大凡喜欢中国历史研究中国历史的人,或从事各级行政以及企业管理的人还是应该多看看《资治通鉴》这本书,它是与《史记》并列为记述中国历史的两大巨著。阅读《资治通鉴》可以了解历史,借鉴历史,斟酌损益,扩展思维,都是大有裨益的。

但是应该指出的是,虽然《资治通鉴》被誉为体例严谨,脉络清晰,网罗宏达,体大思精,史料充实,考证稽详。可鉴于编者们的局限,该书也存在很多的错误,阅读时应该加强思考。


悠闲百姓


首先我们来看这两部书的构成。

先说古文观止,这本书是文学选本,挑选出历代的文学名篇汇集在一起,给古代想写好文章的文人提供一个范本,类似于作文选的作用。看过古文观止的人都知道,我国目前中学课本里面的文言文几乎都是取材于古文观止,所以当你想去看古文观止的时候,你会发现大部分文章应学过而且已经能够背诵了。

古文观止在选取文章的时候,基本标准是“厚古薄今”,先秦两汉的文章占了一大部分,而在先秦两汉的文章里面选取的史记里面的文章又占了很大的篇幅。在某种意义上说,古文观止侧重于散文的选择,同时又不抛弃骈文,虽然没有庾信的哀江南赋、曹植的洛神赋,却有人们熟知的王勃的滕王阁序、李华的吊古战场文。

古文观止在编成之后,受到了近代人的追捧,这里仅仅举出两个例子。季羡林对古文观止非常赞赏,认为对写作帮助非常大。著名的翻译家尹宣(这个名字如果陌生的话,可以自行搜索,尽管搜索出来的信息也是少的可怜,最好阅读何帆法官写的尹宣简介)在翻译《辩论 美国制宪会议记录》的时候,为了找到翻译的语言,让他的学生在他翻译的间隙,阅读古文观止,可见,一种书籍的用处很多,只要还是看怎么利用。

再说下资治通鉴。资治通鉴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是为了君主治国而写,在他的书中所写必然为了服从治国的主线,淹没掉那些于当时社会格格不入的人物和事件。

当然资治通鉴也有其伟大之处,他为我们快速了解中国历史的主轴提供了一个模板,并且因为这部书虽然出于众人之手,但是最后定稿人是司马光自己,也避免了那些多人修书前后思想自相矛盾之处。

单纯从我们自身学习的角度来看,《古文观止》要比《资治通鉴》更值得阅读。


野闻秘史


这两部书都是古典精华,至于哪个更值得学习阅读,关键看个人读书的爱好和目的偏重于哪一方面了。

如果爱好文学,《古文观止》更值得阅读;如果爱好历史和从政,《资治通鉴》更值得阅读。

一、《古文观止》是文学书籍,是中国古代散文集。清代人吴楚材、吴调侯是当老师的,他们长期设馆授徒,根据多年的经验,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将东周至明代的散文(兼取骈文)选取精华集于一册,共12卷,有文章222篇,以此作为学生的教材。他们认为,古代经典的散文精品也就这些了,所以取名为“观止”,意思是说,能读完这些就可以“止”了,其他的散文再无读的必要。他们也倒不是自吹,这些所选内容确实个个精品,基本上集合了中国古典散文的最高水平和精华。《古文观止》的流行性与通俗性、权威性至今难以动摇,一直广受欢迎,是首选的普及性古文选本。对于此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鲁迅先生给予了高度评价。

二、《资治通鉴》是史学书籍,是治国理政的教科书。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以他敏锐的眼光,历时十九年,将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计16朝1362年的历史认真研究,重点涉及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编辑成编年体史书,共294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政治事例、经验教训,为统治者提供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该书与《史记》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毛泽东曾十七次批注过《资治通鉴》,并评价说:“一十七遍。每读都获益匪浅。”此书不仅对从政者有借鉴意义,对处世为人也有很多教益!

综上,以上两部书都有巨大的价值,但毕竟分属不同学科门类,内容和作用自然不同,不能简单地放在一起来比较和评价,聪明的读者会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合理选择。当然,如果有兴趣和精力把这两部书都拿来学习阅读,那是最好!肯定了不起!很多著名文化和政治人物,都熟读过这两部书。


文化点心


《古文观止》总集名。清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编选。“观止”取叹为观止之意。十二卷。上起先秦,下迄明代,选文二百二十二篇。以散文为主,间收骈文。按时代先后编排。所收以名篇居多,且繁简适中,每篇有简要评注,故流传较广。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二百九十四卷,又考异、目录各三十卷。编年体通史。光初成战国至秦二世八卷,名为《通志》,进于宋英宗。治平三年(1066年)奉命设书局继续编撰,至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完成,历时十九年。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取材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三百二十二种。帮助编撰者有刘攽、刘恕、范祖禹等,各就所长,分段负责,先排比材料为“丛目”,再编成“长编”,然后由光总其成,删订定稿。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全书贯串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史事,有“考异”以明取材不同之故,有“目录”以备查阅之用,为历史研究工作提供了较系统而完备的资料。注释主要有宋末元初人胡三省的《资治通鉴音注》。清初严衍著《资治通鉴补正》,为《通鉴》拾遗补缺,刊正错误,也做了一些工作。

《古文观止》记录了历史上文人名篇名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既然是古文,就有一定的难度,学习时需要有文化基础。《资治通鉴》是史书类作品,主要记录历史事件,但也记录了一些历史名人的谈话,后世称为著作,比如诸葛亮的《隆中对》具体内容,《资治通鉴》有记载。两者侧重点不一样,《古文观止》具有文学价值,《资治通鉴》兼具史学和文学价值。单纯学习古文学可以欣赏《古文观止》,了解历史真相就得从《资治通鉴》入手。


明眼观世界


《古文观止》和《资质通鉴》哪一部更值得学习阅读?


你好!我是文学爱好者,文化研究者敦煌。如果单从学习方面来讲,我觉得两本书都是值得推崇学习的。下面我来介绍这两本书。


《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是古人编写的一本启蒙读物,其中不乏陶渊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等名家的大作,《左传》、《史记》、《战国策》中的经典名篇也被收入其中。书名“古文观止”意指文集所收录的文
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学习文言文至此观止矣。

内容: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 —《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上面的内容我们可以直观了解《古文观止》这本文言书,里面包含了大量的为人处世准则、人生哲理、历史启蒙的各类名家名言,所以不失是作为人生信条的一本好书。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由北宋司马光主编, 书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记录了春秋战国至宋朝建立之前,共1362年历史发展的轨迹。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有人说《资治通鉴》是一本帝王书,毛泽东也极为推崇。历史上千古名将英雄和朝代迭更的历史借鉴,盖智谋、兵法、心理、做人、处世的准世之道。

内容:

《资治通鉴》讲唐太宗用人之道

“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使用人就如使用器物一样,要能扬长弃短,量才而用。

处事智慧,从范蠡和文种的故事中剖析出: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做事要晓利害,知进退,不要被利益冲昏头脑。 讲个人德行,需一诺千金

“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大丈夫许诺答应了别人,无论怎样都不会更改。

战国时代孙膑与庞涓的马陵之战,东汉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东晋的淝水之战……


所以我觉得《古文观止》和《资治通鉴》都是古人留下来的宝贵历史文化遗产,知史明鉴知兴衰,都值得我们好好去推敲学习。



敦煌煮文


《古文观止》跟《资治通鉴》根本不是同一类型的书书。

《古文观止》的侧重点是文采方面的,而《资治通鉴》则是历史方面的。

《古文观止》说到底就是一部文学集萃式的刊物,集中了历史上多篇颇具文采的古散文。这些文章都是历代精品,可以反复阅读,体味古文的文字之精炼,语言之优美,意境之深远。

《资治通鉴》则是一部宋代以远的历史巨著,本意是记述历史事实,总结历史经验,为当政者提供参考。是历史爱好者的必读之书。

其实作为中国人,这两本书都是值得学习阅读的,通过阅读《古文观止》可以学习中国古文的文字语音之美;通过阅读《资治通鉴》可以系统学习历史文化。这是作为一个中国人都必须具备的基本传统文化与知识。


闲云居诗词


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见仁见智。

首先,得看阅读学习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如果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看,似乎《古文观止》更专注于文学这一领域;如果从经世致用、为人处世、政官之学的角度为看,无疑《资治通鉴》更为专业。

然后,我们来看看《古文观止》和《资治通鉴》的内容简述。

《古文观止》,是清康熙年间所编的文学读本,是为学生所编的教材,是当时的读书人的启蒙教材。全书12卷,收录了东周至明代的文章共222篇,以散文为主,兼取骈文。"观止",意思是,指书中所选的都是历朝历代的名篇佳作,是尽善尽美的至好文章。大概是这样。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编年体史书,历朝历代的皇族王公,臣相高官,士人骚客,商贾巨流、无不学习阅读《资治通鉴》,并从中得益。

我写过《资治通鉴隐含的领导大局观及应用》,头条文,可自行搜索,阅后应该对《资治通鉴》的阅读学习有些帮助。

以上是个人粗浅看法。

欢迎交流,互相学习。


翁一水


学历史、政治、管理之类的,应是读《资治通鑑》较好。而学文学或仅是阅读的,当然是《古文观止》更有味道。一般读者两者都可读,但读《古文观止》要简单一些。因对《资治》是要上下贯通,是要领会,是要读懂。而对《古文》则单篇就是一个境界,可以是领会,更可以仅仅是欣尝,甚至是模仿。如《陋室铭》体。所以要读什么好,是要看读者的需求。


用户64903710


《古文观止》: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此书原来是绍兴“二吴”长期设馆授徒为学生编的教材,清代吴兴祚审定并作序,序言中称“以此正蒙养而裨后学”,当时为读书人的启蒙读物。书名“古文观止”意指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学习文言文至此观止矣。

《古文观止》300年来流传极广、影响极大,在诸多古文选本中独树一帜,鲁迅先生评价《古文观止》时认为它和《昭明文选》一样,“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都一样的不可轻视”。

2、《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历时19年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共294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