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甲基化,完成“雙殺”的文章,值得一看!

摘要

由於潰瘍性結腸炎(UC)相關性大腸癌(CRC)和散發性大腸癌在臨床表現和分子特徵上不同,我們試圖評估DNA甲基化對基因表達影響的差異。

研究結果

腫瘤+甲基化,完成“雙殺”的文章,值得一看!

圖1:按組織表型區分的甲基化位點。

a)顯示每次比較之間重疊甲基化位點數量的維恩圖。

b)熱圖表示UC相關結腸癌和鄰近的非發育不良UC組織之間的無監督分級聚類。

c)表示散發性結直腸癌和相鄰正常組織之間無監督分級聚類的熱圖。

腫瘤+甲基化,完成“雙殺”的文章,值得一看!

圖2:全基因組轉錄分析區分UC和散發性結腸癌。

使用RNA測序數據進行主成分分析,比較A)UC-結腸癌、UC癌鄰近的非發育不良組織、散發性結腸癌和散發性結腸癌鄰近的正常組織;B)UC相關的結腸癌和鄰近的非發育不良UC組織;以及C)散發性結腸癌和鄰近的正常組織。

d)與散發性結腸癌相比,IBD癌症中的GAGE通路顯著豐富。

e)維恩圖顯示UC相關結腸癌與炎症活躍的鄰近組織和UC相關的結腸癌相比,與鄰近組織中無炎症(靜止)的相比,差異表達基因的數目。

腫瘤+甲基化,完成“雙殺”的文章,值得一看!

圖3:潰瘍性結腸炎患者中DNA甲基化和RNA轉錄本表達呈反向關係的基因。

相關圖顯示了y軸上的轉錄表達和x軸上包含18個基因的32個位點的歸一化DNA甲基化值,這些基因在UC癌和癌旁組織中的轉錄表達有顯著差異(p值<0.05),甲基化與表達呈顯著負相關(p值<0.05)。藍色三角形代表加州大學相關結腸癌的組織,紅色圓圈代表鄰近非發育不良粘膜的組織。

腫瘤+甲基化,完成“雙殺”的文章,值得一看!

圖4:ANPEP、FAM92A和STK31在UC相關癌中的表達。

用針對A)ANPEP、B)FAM92A和C)STK31的抗體在正常對照組、UC相關結腸癌和結腸癌旁UC組織中進行免疫組織化學染色。UC相關癌症和鄰近的非增生組織的代表性圖像以10倍的放大倍數拍攝,插圖以40倍的倍率放大。

結論

DNA甲基化對轉錄物表達的調節涉及到結腸癌發生的關鍵基因,這可能解釋了IBD和散發性結腸癌在表現和預後上的不同。



DOI:10.1093/ecco-jcc/jjz014


參考文獻

[1].Eaden JA, Abrams KR, Mayberry JF. The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 in ulcerative colitis: A meta-analysis. Gut 2001;48:526-35.

[2].Rutter MD, Saunders BP, Wilkinson KH, et al. Thirty-year analysis of a colonoscopic surveillance program for neoplasia in ulcerative colitis. Gastroenterology 2006;130:1030-8.

[3].Soderlund S, Brandt L, Lapidus A, et al. Decreasing time-trends of colorectal cancer in a large cohort of patients with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Gastroenterology 2009;136:1561-7; quiz 818-9.

[4].Lutgens MW, van Oijen MG, van der Heijden GJ, et al. Declining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An updated meta-analysis of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ies. Inflamm Bowel Dis 2013;19:789-9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