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可波羅:我沒來過中國 你信不信

提到馬可波羅,浮現在我們腦海裡對他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或許我們對他唯一的記憶便是這位外國友人以友好使者的身份在中國晃悠了17年之久,並且憑藉能說會道的口述能力而聞名的《馬可波羅遊記》震驚中外,一躍成為當今歷史書中讓學生們恨得牙癢癢的一大考試人物。

但是,這位看似優秀到無可挑剔的男人卻在近半個世紀遭到了無數學者的質疑。

不少人對於他引以為傲的著作提出了諸多看法和紕漏,甚至一口咬定這位吹牛大王壓根就沒來過中國,這本書僅僅是他臆造出的一部東方童話故事罷了。那麼... ...

馬可波羅究竟有沒有來過中國呢?

揀史大人認為是有的,接下來且來看我如何一一對答。

馬可波羅:我沒來過中國 你信不信

馬可波羅1254年出生於商人家庭,因他叔叔到過東方而對東方感到好奇,十七歲出海來到東方,在中國遊歷17年後回去寫出了一本書。這是大家對馬可波羅都熟悉的印象,但這些學者專家們卻對他的書有了一些疑點……其中爭議最大的便是漏載一說。

馬可波羅宣稱自己在中國生活了17年,但他的遊記里居然沒提到很多在古代乃至現代中國都可稱得上是中國特色的事物,比如:漢字、長城、茶、筷子,呃……還有女人的小腳。

針對這個疑問,我想說你們未免對這位外國朋友要求也太苛刻了吧,有誰規定在中國就一定要將具有中國特色的東西都一一寫入書中呢?沒有寫入難道就要否決掉他來中國的事蹟嗎?

顯然,疑馬派犯了“以今律古”的毛病,馬可波羅來到中國的朝代是元朝,元朝的漢人屈指可數,《行記》的刺木學本有一段說:“尚應言者,蠻子全境各地有種種方言,猶之吉那哇人,米蘭人,弗羅郎司人,阿普里人各有一種語言,僅有本地之人能解,第蠻子全境僅有一種主要語言,一種文字也。”

也就是說,馬可生活的這個圈子光是各部落的特色語言便數不勝數,成天身邊圍繞著嘰裡呱啦說著天書般難懂的語言,想必馬可內心是崩潰的,本身沒有漢人小夥伴在身邊發揚漢字的博大精深,因此在行記中無漢字也是情有可原。正是因為所接觸的人並非漢人,馬可在文中大多以當地語言來描寫。

1

比如在文中用突厥語“白城子”稱呼河北正定,用波斯詞彙“金色的牙齒”形容雲南的土著,像馬可波羅這樣成天和蒙古人、色目人混在一起玩耍,對漢字以及漢文化中的一些特色不敏感也就不奇怪了。

馬可波羅:我沒來過中國 你信不信

2

至於備受矚目的長城,要知道長城始於秦朝,完善於漢朝,到唐朝已經剝蝕很嚴重,元朝只剩殘跡,馬可波羅由新疆經寧夏,甘肅向陝西出發,玉門關和陽關之間的驛道,是馬可的必經之地,剛剛踏上華夏西域的馬可不知道這些驛道的歷史以及面對破敗的土夯城堡時想必是一臉懵逼的,內心嘀咕這是什麼鬼,難以想象它在古代綿延很長的歷史地位,外國人對中國知識大腦一片空白,因此反應不強烈。而他經過山東,大都等當地雄偉城垣都有所詳細記寫,這裡便不闡述,但可得知長城于波羅來說的確可有可無。


馬可波羅:我沒來過中國 你信不信

3

飲茶一說這與他來華初期到達的領域和身邊無飲茶習慣有關,想想看,如果你的圈子夥伴們都是一群打打殺殺不愛坐下來閒情雅緻的喝杯茶,會知道有茶葉這種東西嗎?元史《哈散納傳》中說:“太祖時,從徵王罕有功,命同飲班朱河之水”。元朝是一個馬背上的民族,多年的騎戰生活讓他們對茶葉毫無興致,到了金國,朝廷下令設茶稅,身份低微高者不可賣饋。隨後,一股“茶非飲食之急”的熱潮席捲全國,當然飲茶就很少出現在元朝人的生活中啦。

馬可波羅:我沒來過中國 你信不信

4

宋元是婦女纏足的起始時間,但纏足之風並沒有盛行,而且據黃時鑑的《元代纏足問題新探》研究中發現,用“三寸金蓮”形容女子的小腳已是元代後期的事情,並且當時的風俗沒有緊纏到這一地步。

真正興起應在明代,大足縣《纏足歌》中“弓鞋不盈鞠,此乃三百年前毒”的時間推算便是明末崇禎元年,因此元代街坊裡的婦女並沒有全部纏足,有馬可描寫為證:“婦女皆麗,衣絲綢而帶珠寶,其價未能估計”,馬可所描寫的是商人的妻子,商人通常都是受歧視的,所以商人的妻子們也許未曾立刻受到上流社會纏足習俗的影響,蒙古人統治時期對於女性的出行較為寬容,或許她們喜歡上街炫富,這一景象剛好被在街上閒逛的馬可捕捉到,並記在小本本中。

馬可波羅:我沒來過中國 你信不信

說了這麼多,相信大家對於這個萬年未解之謎大概心裡已經有了答案。

但不管怎樣,拋開故事的真偽,這位百萬先生能將中國的所見所聞口述成文,在幾千年之後成為大家研究的對象足以看出他的實力,即使文中有些小錯誤也請多多包涵。

做人本不易,更何況是做一位世界聞名的外國使者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