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外貿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外贸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中國外貿製造業的危機其實已經持續很多年了,疫情的爆發讓短板和問題集中暴露出來。

“價格就像過山車,生意真的沒法做。”一位從事聚乙烯出口生意的銷售人員無奈地說。

總部位於天津的某煤制聚乙烯生產企業,產品主要出口東南亞地區。新冠肺炎全球爆發之後,原油價格持續狂跌,沙特、伊朗、印度等國家的油制聚乙烯價格驟減,導致他們的產品在市場瞬間失去了原有的價格優勢。“低價貨滿場飛,加上船期延誤和運費上漲,很多境外老客戶在詢問完價格後,就再也沒有下文了。”

原油價格下跌的因素很多,飛機、船舶停擺導致原油需求量驟降便是重要原因之一。持續波動的價格也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市場上聚乙烯價格上午和下午就能差出200元/噸,很多客戶悔單重訂,整個銷售產業鏈壓力都很大。“價格差距太大,從我們手裡高價買貨的客戶,也面臨難以出售的問題,我們難,客戶也難。”

好不容易熬到工廠復工,產品出來了,卻沒了市場——2020年的外貿市場,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外贸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世界需要中國製造,中國製造也需要世界市場。

外貿出口是中國經濟的支柱產業。根據商務部外貿司今年1月份數據,2019年1-9月,中國貨物和服務淨出口對GDP增長貢獻率達19.6%。外貿帶動就業人數約1.8億人,進口環節稅收貢獻了全國稅收總收入的11.6%。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3月份的公告,今年前兩個月,中國貨物貿易進出口同比下降9.6%,其中出口下降15.9%。這只是前2月的數據,當時海外疫情還沒有全面爆發,是國內疫情帶給外貿的第一波衝擊。

那時候,受疫情影響,國內供應鏈被徹底打亂,外貿企業拼命向海外用戶證明:中國的防疫措施很得力、很快就能開工。然而,等到三月,好不容易熬過了國內的疫情,機器轉了起來,卻沒有等到提貨的客人

外贸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全球疫情導致海外取消了大量的訂單。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對美國、歐盟、韓國等當前疫情主要爆發地區的出口金額佔比分別為16.8%、17%、和4.4%;推測來看,至少40%的出口訂單會明顯受到疫情影響,面臨消減或延遲。

日前,原計劃4月15日舉辦的廣交會宣佈延期,這是舉辦了63年、126屆的廣交會首次延期。每屆廣交會是中國外貿界的重頭戲,有來自210多個國家和地區、約20萬名境外採購商參會。即使在2003年的非典期間,廣交會依然正常舉行。

輕資產、週轉資金需求大、外部環境多變導致外貿企業一直面臨著資金難題。疫情導致的訂單取消、收款推遲、貸款到期等問題,使外貿資金壓力進一步加大,已經有一批企業難以維持。

有著28年曆史、1200名員工的泛達玩具,曾是迪士尼、孩之寶等知名品牌的合作商。這次疫情導致企業訂單被大量取消,外加供應商催款,資金鍊發生了斷裂。3月18日,泛達玩具關門結業,老闆欠薪失聯。

3月23日,東莞精度表業有限公司對外發出公告,因最大客戶美國寶利“FOSSIL”取消訂單,公司面臨隨時關停的風險,宣告放假三個月,同時接受全體員工辭職。

廣東某外貿企業是ZARA、HM等知名快銷服裝品牌的合作商之一。3月中旬開始,大量訂單被取消,有的客戶前一天還在催貨,後一天就突然取消訂單。未取消訂單部分的付款週期延長,部分貨品的付款週期直接從數十天延長至近百天。

外贸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很多外貿企業在自救,比如開拓新興市場、內需市場,還嘗試直播帶貨,轉戰線上。但事實上,全球停擺的大環境下,留給企業發揮的空間很有限。業內普遍擔心,本次疫情對外貿的影響,將遠超非典與2008年金融危機。

中國外貿製造業的危機其實已經持續很多年了,疫情的爆發不過是讓短板和問題集中暴露出來。中國製造業普遍門檻不高,企業品牌化低,貼牌生產居多,產品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市場依賴程度低。這類企業和產品,在這次疫情衝擊下受到很大影響。

同時,很多外向型企業出口市場極為單一,嚴重依賴一兩個大客戶的訂單,沒有積極開發新興市場,經營模式幾乎沒有任何抗風險能力。

外贸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反觀科技含量高、擁有自主品牌的外貿企業,雖然也不可避免受到衝擊,但市場對於其品牌的認可和技術的依賴,讓企業在逆勢中依舊找到增長的機會和空間。

格蘭仕今年前兩個月在北美市場的出口大增102%,其中格蘭仕自主品牌冰箱、微波爐、一體機等全品類中高端定製家電全面進駐亞馬遜、沃爾瑪等線上線下零售渠道,訂單已經排到今年6月。

寧波的沙馬家居,產品包括自主品牌和OEM貼牌。企業節後接到的第一單是來自巴拿馬的一筆112萬美元的玻璃鍋訂單,因為這款產品由“沙馬”自主研發,全球除了他們,只有一家土耳其企業有能力生產。

被迫“打全場”的外貿,迎來的也不全是打擊和摧毀。業內人士相信,疫情讓全球看到了中國的管理模式和管理能力,這會幫助中國穩定在全球供應鏈中的位置。

“疫情之後要換個活法”,是很多外貿企業的心聲。疫情將成為外貿業的分水嶺,部分不具備“品牌免疫力”的企業會因為疫情的持續而被淘汰出局,活下來的企業則會更加篤信“品牌”的核心優勢和價值

,因為疫情之後的貿易大考同樣嚴峻:要應對全球供應鏈的重構和再佈局、可能抬頭的貿易保護主義,要重新贏回訂單和市場份額。

後疫情時代的外貿,將是大品牌之間的爭奪和較量。

外贸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