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吃肉肉,調整臘汁肉的滷製方法,肉夾饃也很解饞

最近一段時間,隨著肉價的飆升,肉夾饃的價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漲。我店裡的肉夾饃以前是賣六元一個,到八月初上調了一元,維持到九月中旬以後幾乎就是賠錢賺吆喝,根本沒有什麼利潤可言。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再次上漲了一元,現在是賣八元一個。

我想吃肉肉,調整臘汁肉的滷製方法,肉夾饃也很解饞

有人罵我是奸商,心太黑了,一個肉夾饃都要漲兩元。憑心而論,這兩元我也不想漲,比去年同期豬肉價格上漲了十幾元(一斤生肉做熟後只能夾五到六個肉夾饃,僅限我店裡),單單上漲的生肉差價,平均到每個肉夾饃上都有兩元二三了,何況還有加工製作的成本。別人罵歸罵,生意還得做,不然全家老小靠啥營生。

實話實說,自從我八月份第一次漲價之後,店裡肉夾饃的銷量就開始下滑,從之前每天七八十到一百個的量,一兩個月時間下滑到目前一天二十來個,下滑的幅度不可謂不大。但是,無論下滑到什麼程度,我認為生意越是難做的時候越需要用心去做好,在保質保量保利潤的情況下,還要力求做到利益最大化。

我想吃肉肉,調整臘汁肉的滷製方法,肉夾饃也很解饞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在保質保量的情況下,還要保證利潤,爭取利益最大化,似乎是件很予矛盾的事情。其實不然,在目前豬肉價格仍處於高位時期,許多人吃肉夾饃不僅僅是圖個味道,還期望通過肉夾饃來過過久違的“肉癮”(這是實情,沒有任何貶意)。而以前我們做肉夾饃的時候卻只在乎臘汁肉的香味,力求“瘦而不柴,肥而不膩,入口即化”,反而有些忽視了“肉”本來的“香味”,現在看來似乎有些不太合理了。所以,我們是時候該調整臘汁肉的滷製方法了,在保證相同成本的前提下,在現有利潤的基礎上,爭取在迎合顧客部分需求(我想吃肉解饞)的同時,能夠獲取利益的最大化,為以後的營收打下良好的基礎。

我想吃肉肉,調整臘汁肉的滷製方法,肉夾饃也很解饞

以前我在滷肉夾饃臘汁肉的時候,通常選用豬前腿肉,現在用的是前腿肉和五花肉各一半。因為五花肉更肥一些,滷好的臘汁肉的油膩感和肉味更足一些。買回來的肉除了正常的浸泡外,在浸泡之後再用蔥段薑片和鹽再醃製一個小時左右,這樣能讓肉更入味。

醃製好的肉塊在開水鍋裡焯燙十分鐘左右,火不宜大,水不宜開,儘量避免油汁流失過多。但是焯出的油沫要即時打掉。焯過水的肉要即時用涼水洗淨涼透。這樣做的目的一是為了除去雜質,二是作降溫處理:既可以防止軟化滲油,還可以收緊肉質增強口感。

我想吃肉肉,調整臘汁肉的滷製方法,肉夾饃也很解饞

為了突出肉的鮮香,我在辛香料的用法上也做了相應的變化,除了必須要用到的草果,八角,桂皮,香葉,花椒,香砂,白芷外(用量酌減),其餘辛香料一律剔除。

在滷製過程中先將前腿肉下入滷湯中燒開,然後再將五花肉下入湯中,再次燒開後馬上轉小火甚至微火慢慢燜半個到一個小時,然後加蓋離火再捂四至五個小時即可。

肉不宜滷透,有八九成熟即可,否則在夾饃的時候再次加熱會軟爛如泥,既沒有口感也沒有“肉味”。滷好的臘汁肉需要馬上散開晾涼,防止餘熱將肉軟化並失味。

我想吃肉肉,調整臘汁肉的滷製方法,肉夾饃也很解饞

調整做法後選用一部分五花肉是為了增強臘汁肉的肥滿感,食後滿嘴流油非常解饞。

生肉焯水時,以前是涼水下鍋,燒開後中火再煮三五分鐘;現在是開水下肉,小火保溫以燙為主,防止油水流失。

調整以前滷汁中的辛香料用量較大,以去腥解膩增香為主;調整以後的辛香料種類和數量都有所減少,以去腥為主,增香為附,突出“肉香味”。

滷製過程中以前以“燜”為主,講究“肥而不膩,入口即化”;調整後以“捂”為主,主重“肉有肉味,唇齒留香”,有吃肉後的滿足感!

我想吃肉肉,調整臘汁肉的滷製方法,肉夾饃也很解饞

以前的肉夾饃注重“解膩”,現在的肉夾饃注重“解饞”,你認為對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