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从什么时候起,德军的战斗力开始下滑?

军武文斋


自然是1943年“堡垒行动”发起之前,这里有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德军各步兵师所属步兵连的人数变化。在战争初期的德军步兵连中,官兵满编人数为201人,其中包括2名军官、21名军士和178名士兵,而到了1943年5月,满编连队的额定编制却为142人,几乎减少了四分之一还多。

(德军士官)

在新编组的基层步兵连队中,虽然军官和士官的编制没有变化,但士兵人数下降到119人,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就是因为军官和士官的指挥能力普遍下降,连队人数过多会使士兵伤亡更加严重,徒增不必要损失,属于不得已而为之。因为有经验的军官、士官和老兵越打越少,同时补充的新兵成分又太多,战斗力大打折扣。

千万不要以为步兵连人数的减少是由于德军兵力不足造成的,事实上在1943年7月库尔斯克战役打响时,东线德军数量已经达到一个小高潮,一线地面作战兵力接近330万人,甚至超过了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之时的数量(约320万)。这是由于德国在当年初进行了总体战动员,大批产业工人离开车间穿上军装。

(德军娃娃兵)

东线德军在1941年阵亡人数为302495人,1942年则阵亡了506815人,1941年上半年阵亡了342838人,合计永久损失兵员达到了115万余人(尚有伤残无法归队者),而且大多数是经历过波兰战役和西欧战役的老兵。因此在1943年上半年,德军虽然补充了200多万兵力(其中包括80万名工人),但素质无可避免地下降了,编制是征候,结构是本质。

在编制上,原来的步兵师定额达到了17000人之多,下辖九个步兵营,而1943年的新编步兵师定额只有12700余人,只辖六个步兵营,所以尽管在东线战场此时德军的部队番号增多了,但单位战斗力却普遍下降了。在战场上比较明显的表现是:尽管自动火器、120毫米迫击炮、新式坦克和突击炮数量大增,但德军精锐部队的突击能力反而不如斯大林格勒会战时期,这就是素质下降造成的。

(德军老兵)

在结构上,德军早期的步兵师(第一波动员的部队)成分比例是:现役士兵78%, 第一预备役12%, 第二预备役6%, 后备军士兵为4%,这就跟1937年的日军“老鬼子”一样,单兵素质和作战意志较好,战斗力自然较强。而到了第四波动员的各步兵师时,成分比例是: 现役士兵不足1% ,第一预备役12%, 第二预备役46%, 后备军42%,这几乎是天壤之别,战斗力跟1941年自然不可同日而语了。

在士气上,刚刚入侵苏联时德军官兵的情绪还是普遍高涨的,相信数周内就可以击败对手,尤其是战争初期的巨大胜利,也进一步刺激了部队士气,这些官兵大部分经历了波兰和法国战事,盲目以为德军那是“战无不胜”的。1941年冬天在莫斯科城下遭到的严重挫折,还可以用天气什么的做借口欺骗自己,然而1942年夏季开始的“蓝色计划”也遭大败,许多德军官兵对胜利已经丧失信心了,毕竟都是有脑子的人,而士气对战斗力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

(迫击炮兵)



按照德军的操典规定,新入伍的士兵至少要接受4到6个月的训练时间,才能分配到前线作战部队,然而为了筹备库尔斯克会战,这些新兵只匆匆进行了6到8周的训练就被推上战场,其战斗技能和身体条件都差强人意。同样,军官的补充更为吃力,军事院校的毕业生根本无法满足东线的巨大伤亡,在1943年,80%的德国青年军官只受过三个月的集训,军事素质和指挥能力可想而知。

甚至希特勒对德军战斗力的开始下滑也心知肚明,他在1943年6月签署了关于提高步兵战斗力的第15号命令,命令指出:“由于一些十分自然的原因,在承担最重大牺牲和优秀人员损失的步兵中,出现了下级军官训练不够、后备力量不足和办事质量不佳的明显现象,靠青年补充这一队伍的工作也遇到了困难,克服这些不足之处乃是各级军事长官的职责”云云。

(年龄太小了)

实际上,库尔斯克战场上德军的不佳表现,也佐证了战斗力严重下滑的时间点。在北线战场,得到加强的莫德尔第9集团军动用四个装甲师和三个步兵师的兵力,经过7月5日一整天激烈的战斗,仅仅突破了苏军第13集团军的第一道防线,艰难地向前推进了5公里,第二天也只推进了5公里,最终也未能彻底突破苏军一个集团军的防线。

1943年7月9日,莫德尔再以300辆坦克和大批步兵向苏军阵地发动了最后一次进攻,结果仍然归于失败,并且该集团军的攻击力量完全耗尽,次日莫德尔被迫转入防御,这也是导致库尔斯克会战“虎头蛇尾”的一个重大原因。而在1941年夏的巴巴罗萨行动时期、1942年夏向斯大林格勒推进时期,德军每天的战斗行程都是几十公里甚至更多,到1943年夏却成了乌龟爬,可见战斗力的下降是非常明显的。

(伤亡大也影响士气)


度度狼gg


如果抛开武器装备的更新换代所带来的战斗力提升,仅从兵员素质方面来看的话,德军战斗力的最高峰是在1941年入侵苏联的前夕,绝大部分的德军师都是齐装满员的一级野战师,并且拥有实战经验,部署在东线的几乎全是这样的师(警卫师除外),少数的装备较差、编制较小的二级师则用于西线等占领区的驻守任务。此时德军中训练有素且拥有作战经验的官兵所占比例非常高,随着苏德战争的爆发,德军的损失总是大于补充,而且补充的兵员素质也无法和那些拥有实战经验的士兵相比,德军士兵在数量(总数在增加,但是战线也在拉长,平均兵力密度是在减少)和质量上都开始出现下降,并呈现加快的趋势。


综合来看德军战斗力出现明显下降是在1943年库尔斯克会战以后,德军的装甲部队遭到了严重的损失,而步兵部队自1942年开始就一直在从事超负荷的作战,补充远远赶不上损失,新组建的步兵师无法适应东线的残酷战斗,这加重了兵力的消耗,德军各集团军司令部首次开始在其作战报告中指出德军步兵部队战斗力下降严重的问题,指出如果不采取根本性的措施来改善德军的兵员补给,德军的战斗力将很快丧失,失去关键的素质优势。

1944年德军的军事形势几乎是全面的发生了崩溃,苏军一系列的战略进攻彻底摧毁了德军的东线防御,四个集团军群都遭到不同程度的打击,中央集团军群几乎全军覆没,北方集团军群被孤立在波罗的海沿岸,南方集团军群也遭到重创(罗马尼亚军队突然投降所致),北乌克兰集团军群也被击退。于此同时在西线,德军B集团军群也被盟军所打垮,损失了40余万人。短短几个月内,德军4个集团军群遭到重创,这在之前是从未发生过的,以往一个集团军群遭到重创就意味着德军遭到严重的挫折,现在四个集团军群的损失则意味着德军在军事上的彻底失败,德军没有能力重建这些集团军群,德军整体战斗力也出现断崖式的下降。


战略论


准确来说,从苏联大地上的寒冬来袭的时候,德军的战斗力就开始下滑了,德军在战争初期的确是势如破竹,但随着战线的推进,兵力的分散,很多战略目标开始变得让德军心有余而力不足。寒冬和泥泞严重拖垮了德军。


首先是没有冬装,士气受挫。轮式车辆只能靠履带拖动,但车钩和链条又严重不足。车辆的冷却水和防冻剂,光学仪器的防霜剂,枪械的润滑油,等都严重缺乏。因此,德军丧失了机动突破能力和高效的防御手段。

原本预计在莫斯科欢度圣诞节的德军在苏军的反攻下节节败退,

哈尔德在日记中写反,到2月28日为止,兵员损失达到了1005623人,相当于他全部兵力的31%,其中死亡202251人,受伤725642人,失踪46511人,还包括冻伤的112627人。

没能对苏联闪击成功,对预示着纳粹德国必然会陷入一战时西线的泥潭作战中,这对于生产资源相对有限而敌人众多的纳粹德国来说是相当不利的。


普鲁士之魂


二战时期,纳粹德国从发动战争以后,便充分利用了闪电战的思想,闪击波兰,法国,荷兰,比利时等国,一路横扫,所向披靡,一直到进攻苏联的前夕,大概也就是1941年的时候,这是纳粹德国战斗力的巅峰时期。

如果要收世界上那个民族的战斗力最为强大,我认为是德意志军人。那么纳粹德国军队的战斗力明显下降的时候那又是什么时候呢?

答案就是1943年,但是事实是从1941年纳粹德国进攻苏联以后战斗力就开始下降了。

因为1941年纳粹进攻苏联以后,因为苏联的天气太过寒冷,所以对于德国的机械化部队的损害是十分严重的,而且对于士兵的意志力也是一种考验。

而在1941——1943这之间一段时间,是苏联和纳粹德国正面作战最激烈的时候,比如: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这常战争延续了两年多,苏德双方投入了超过350万的军队死伤超过200万,这场战争也被喻为是二战的转折点。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以后,德国军队因为长期在恶劣条件下作战,极大的损耗了士兵的意志力,而且最为主要的就是军队人数的质量下降以后,军队的战斗力也开始急剧下降。


所以,德国军队的战斗力下降的的原因就是,苏联十分恶劣的天气,长期战争消耗士兵战斗力,加大士兵的厌战情绪,最后就是德国的老兵基本死完了,最后上前线的都是经验不足的一些新兵。


这个历史很正


二战从1940年以后,德军的战斗力逐渐开始下滑。

其主要原因为:1、战争的对手和形势上的不一样。虽然在战争前期是英、法、波兰对德宣战,但是由于各国采取的是隔岸观火的架势,使得德国可以逐个击破,导致波兰被灭,后法国也重蹈波兰的覆辙。

2、作战观念老旧。上面说到,法国也被德国灭了,那么这个欧洲大陆的一个强国,为何也被轻而易举地消灭了呢?原因就在于其作战观念老旧,只知道一味地去防守一条马奇诺防线,结果德军绕开了,剑指巴黎!其次,苏联也过于相信那一纸《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最终导致德军长驱直入。

3、兵力问题。德军前期投入的兵力相当巨大,可以说没有哪一个国家在某一场战役中兵力超过德国。就拿“巴巴罗萨计划”来说,德军投入的兵力约为500万。

4、准备充分。在1933~1939年间,德国军费增长约为150%

5、运用战法灵活。善于运用“闪电战”。

当然,上面所说的是德军前期的优势。下面就来说说它后期的劣势。

1、德军的海军没有英国强大,一艘航空母舰都没有,甚至于连最基本的战术都没有,这如何在海上获得优势?

2、后期兵员不足。在后期,德国军队里面的人大都是老人和孩子!

3、高层指挥失误。就拿希特勒来讲,他总是喜欢越权指挥,做一些自认为很准确的决断。

4、信息体系差。后期英国已经破译了德军的电报密码,而德军方面却没有察觉,或者说做出良好的应对措施。

5、资源不足。德军从1943年的库班空战后,就一直在丢失之前所占领的土地,同时也就导致了一些资源的缺失,比如说:石油。

好了,对此,你们还有什么高见?欢迎在下方评论、留言。

我是自带MVP的小司令,我专注于制作有趣、有料的军事节目,欢迎关注我!


武装POUNCE


应该说巴巴罗萨计划就是德军走向失败的开始。

在1941年的时候,希特勒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正式开始实行巴巴罗萨计划。

1941年6月中旬,德军在苏联的边境一共集结了190个师,大约有500万人,向着苏联发动进攻,而苏联则是被德军的假象所迷惑,导致苏联军队在战争的初期对德军的突击根本是毫无防备,在开战的3周内,苏联就损失了200万人,到了年底,损失的人数更是达到了700万人。

在朱可夫的指挥下,斯大林格勒,莫斯科和库尔斯克击败德军,苏联的严寒季节来临,无数的德军被冻伤冻死。

最终德军已损失了数百万人的代价退出了苏联,巴巴罗萨计划的失败也就是德军失败的开始,主要的原因就是德军低估了苏军的反抗能力和战斗意志,而且后勤的缺失,气候的不适,过长的战线都成为德军最后失败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