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大批中国学霸在美国校园沦为“沉默者”和“透明人”

我们经常听说美国大学在招收学生时非常看重学生是否具有批判性思维,包括我们国家的许多学校在教育探索中也一直强调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那么究竟什么才是批判性思维呢?

可能大多数人对批判性思维的了解还停留在要去批判别人,批判他人的想法、观点、言论、做事情的方式等等,大家把批判性思维和“怀疑”“否定”之间画上了等号。然而批判性思维真正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并不是一味的否定,而是以思辨的态度,多角度的审视以及换位思考,它的目的不是胡乱地抡棒子无区别的打压,而是提出更加有探索性、建设性的意见。


为什么一大批中国学霸在美国校园沦为“沉默者”和“透明人”

批判性思维之所以在现在成为美国大学的招生考量因素,成为许多国家的教育目标,正是因为它是一个人对待事物的认知、思考、探索能力的集合,属于个人综合素质中起支撑和引导作用的能力。

比较有代表性的教育案例就是,在美国的高等教育中,教授会多采用启发式和以讨论、提问为主的教学模式。这一点跟国内较常见的“填鸭式教育”不同,老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导,一节课的目的也不再是老师把他所知道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老师抛问题的方式,去引导和激发学生之间的讨论,以问题调动大家主动思考,再通过学生和老师之间观点的交流碰撞,相互审视彼此观点中所存在的漏洞和缺陷,双方提出合理论据,在反驳和辩论的过程中,讲论题带入到更深层的思考和讨论中。其实这个过程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辨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的过程,相对于让学生一味的接受或拷贝别人的观点,更强调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为什么一大批中国学霸在美国校园沦为“沉默者”和“透明人”

许多中国留学生到了美国之后,很难适应美式课堂,在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方面表现不佳,屡屡受挫,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就是缺乏批判性思维。因为习惯了以一味接收的态度和方式去对待知识,习惯了在课堂上顺从老师,习惯了跟周围同学保持步调一致,所以很难冲破固有思维的禁锢,对待老师讲的内容缺乏审视和质疑精神,不善于多角度深层次的思考问题,也很少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缺乏跟同学和老师针锋相对、据理力争的欲望……这一切的表现都导致了很多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教授眼里成了“最沉默的一群人”,在外国同学眼里成了没什么存在感的“透明人”。

为什么一大批中国学霸在美国校园沦为“沉默者”和“透明人”

既然批判性思维如此重要,对学生的发展影响如此之大,那么我们究竟该如何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呢?

01 提高认知能力

一个人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有多强,其实跟他的认知范围有很大的关系。相信大家也看过一些来自哈佛耶鲁的学霸在某某大热的综艺节目中的经验表现,我们常常被他们庞大的知识储备所惊到,你想不到一个法律系出身的姑娘能在镜头面前大谈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你也无法理解一个MIT的理工男竟然对古希腊哲学家如数家珍……再回头看我们自己,仔细反省一下才发现,原来除了现在学习或从事的单一方面的内容外,对其他领域的知识几乎是一窍不通,甚至有些常识性的问题比如某某国家属于哪个大洲都说不上来。所以,我们又如何指望靠这如此狭窄的知识面,去对一个知识储备碾压自己的人提出什么批判性的意见呢?

为什么一大批中国学霸在美国校园沦为“沉默者”和“透明人”

02 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哈佛教授在总结影响一个人成功的十个因素时,好奇心排在了首位。只有对这个世界保持好奇,你才会有继续了解、思考、探索的欲望。而我们每个人未来的发展方向,所能达到的高度,都取决与此。尤其是在学术和科研领域,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更是影响其是否能在所研究的领域取得创新、成就的关键。

03 注重逻辑性和严谨性的锻炼

逻辑是否严谨,是否经得起推敲是影响批判性思维的价值和建设性的重要因素。批判性思维绝对不是一拍脑门或者天马行空,所有有价值的观点背后都有合理严谨的论据支撑。

当然,以上所提到的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方法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付出和尝试,还需要大家养成遇事多思考,多提问,多听,多看,多反思的习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