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钢琴师》是音乐剧吗?你觉得怎么样?

用户5547794900


《海上钢琴师》不是一部音乐剧,是电影,《海上钢琴师》是朱塞佩·托纳多雷“时空三部曲”的第二部。他的作品大多以自己的家乡西西里岛为背景,题材偏向于少年的憧憬和老年的回忆。《海上钢琴师》也不例外,以马克斯的回忆开始,讲述了1900的成长故事。影片慢中带有优雅,一首首美妙的钢琴曲都能让你暂时逃脱世俗,感受1900的理想世界。1900年,煤炭工人丹尼·博德曼在头等舱捡有钱人留下来的事物时,在钢琴上发现了一个被遗弃的新生儿,并为他取名为1900。1900的童年、青年都是在邮轮上渡过的,从来都没有下过船。丹尼·博德曼的去世和纽约警察使他害怕陆地,造成了他比较孤僻的性格,与世界格格不入。他生活的邮轮不断的在欧美两地往返,每一次听着人们喊着“America”,向着自由女神像挥手,他都会感到恐惧,这也是他靠近陆地从不弹琴的原因。影片有一段让我印象深刻,邮轮遇上了暴风雨,左摇右晃,马克斯晕船,意外之下在大厅里遇到1900,1900对着马克斯说:“我能结束你的痛苦。于是,两人坐在钢琴椅子上与大海共舞。这里的画面进行了叠化处理,展现了1900注定属于大海,这里就是他的家,能给予他安全感。也为影片结尾1900愿与邮轮共生死作铺垫。1900受到了“爵士乐发明者”杰利·罗尔的钢琴挑战。杰利·罗尔称他上这艘破船是因为拜会一位钢琴弹得出神入化的先生。1900与杰利·罗尔的“碰撞”其实是淡泊与名利的碰撞。1900拿着烟向杰利·罗尔走去,画面里除了1900外,所有的人物几乎都是静止的。导演托纳多雷很喜欢用这种方法来强调主体的动作,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也有看到过类似的拍摄手法。1900在轮船上遇到了一位女孩,爱情致使1900有了下船的冲动。当他下船时,看着纽约的高楼时,他愣住了。导演一开始用了仰拍的手法来展现1900下船时喜悦的心情,当他越接近陆地时,镜头慢慢的过渡到平拍,从冲动回归到理性。他停在了登船梯上,导演通过的远景、中景、近景、特写来强调1900的内心情绪。最后,他脱了帽子向陆地扔去,帽子却掉落在水面上,帽子就像是他的一种信仰,他始终属于大海。在我们的印象中,大海是蓝色的。在精神世界里,蓝色是一种积极的色彩。蓝色与人的精神相联系,在精神世界蓝色最为清高,最为廉洁。影片,多次展现邮轮到达纽约时的画面,谁都想成为看到美国第一人。故事背景正直美国的工业化和改革,美国的社会与文化可说是个无生气、无感情,属于商人阶级的世界。人们过度的追求名利,有的人甚至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唯有1900坚持自己的底线,他纯洁,不与世俗之争。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物质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精神生活反而越来越空虚,这是我们当代人值得反思的。


红红的生活记载


《海上钢琴师》不是一部音乐剧。

《海上钢琴师》是朱塞佩·托纳多雷“时空三部曲”的第二部。我认识托纳多雷是从他的《天堂电影院》开始的。他的作品大多以自己的家乡西西里岛为背景,题材偏向于少年的憧憬和老年的回忆。《海上钢琴师》也不例外,以马克斯的回忆开始,讲述了1900的成长故事。

影片慢中带有优雅,一首首美妙的钢琴曲都能让你暂时逃脱世俗,感受1900的理想世界。

1900年,煤炭工人丹尼·博德曼在头等舱捡有钱人留下来的事物时,在钢琴上发现了一个被遗弃的新生儿,并为他取名为1900。1900的童年、青年都是在邮轮上渡过的,从来都没有下过船。丹尼·博德曼的去世和纽约警察使他害怕陆地,造成了他比较孤僻的性格,与世界格格不入。他生活的邮轮不断的在欧美两地往返,每一次听着人们喊着“America”,向着自由女神像挥手,他都会感到恐惧,这也是他靠近陆地从不弹琴的原因。

影片有一段让我印象深刻,邮轮遇上了暴风雨,左摇右晃,马克斯晕船,意外之下在大厅里遇到1900,1900对着马克斯说:“我能结束你的痛苦。”于是,两人坐在钢琴椅子上与大海共舞。这里的画面进行了叠化处理,展现了1900注定属于大海,这里就是他的家,能给予他安全感。也为影片结尾1900愿与邮轮共生死作铺垫。

1900受到了“爵士乐发明者”杰利·罗尔的钢琴挑战。杰利·罗尔称他上这艘破船是因为拜会一位钢琴弹得出神入化的先生。1900与杰利·罗尔的“碰撞”其实是淡泊与名利的碰撞。1900拿着烟向杰利·罗尔走去,画面里除了1900外,所有的人物几乎都是静止的。导演托纳多雷很喜欢用这种方法来强调主体的动作,在他的其他作品中,也有看到过类似的拍摄手法。

1900在轮船上遇到了一位女孩,爱情致使1900有了下船的冲动。当他下船时,看着纽约的高楼时,他愣住了。导演一开始用了仰拍的手法来展现1900下船时喜悦的心情,当他越接近陆地时,镜头慢慢的过渡到平拍,从冲动回归到理性。他停在了登船梯上,导演通过的远景、中景、近景、特写来强调1900的内心情绪。最后,他脱了帽子向陆地扔去,帽子却掉落在水面上,帽子就像是他的一种信仰,他始终属于大海。

在我们的印象中,大海是蓝色的。在精神世界里,蓝色是一种积极的色彩。蓝色与人的精神相联系,在精神世界蓝色最为清高,最为廉洁。影片,多次展现邮轮到达纽约时的画面,谁都想成为看到美国第一人。故事背景正直美国的工业化和改革,美国的社会与文化可说是个无生气、无感情,属于商人阶级的世界。人们过度的追求名利,有的人甚至为了利益,不择手段。唯有1900坚持自己的底线,他纯洁,不与世俗之争。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物质生活变得越来越丰富,精神生活反而越来越空虚,这是我们当代人值得反思的。

1900:“那大城市,看不到尽头,能告诉我尽头在哪吗?走在登船梯上感觉很好,我穿着那件大衣,真是气派,挺帅气的,我当时真的想下船,问题不在那儿,让我停下来的不是我看到的东西,是我没看到的。城市一望无际,我就是看不到尽头,没有尽头。”


原益影谈


是音乐剧。

影片中时刻回荡着或悠长或明亮或低沉的钢琴声,没有过多的处理和渲染,细细揣摩,才能走进1900的内心深处,感受他用钢琴声传递的情绪变化,感叹他的命运多舛。

时而浪漫多情,时而气势磅礴,时而伤感低沉,仿佛一切都回到了那个狂风暴雨的夜晚,仿佛我们就坐在1900的身旁,一边任钢琴自由滑动一边深情演奏。

1900是纯真的,从小便如此。通过钢琴,他感受到了世人难以触及的最纯粹的快乐。同时,他又是孤独的,他的世界无人能懂。襁褓中的他,是被遗弃的,仿佛从未存在过。

他最爱解读船上不同人的内心,读懂了别人的世界,自己的世界却无人能懂,孤独的感觉让他清醒,自由来之不易,坚守内心声音更不容易。

    一架钢琴,琴键是始,琴键是终。八十八个键,明明白白,数的清,就像1900的人生,孤独一人,很自由,也很纯粹

朋友,我不下船了。

Forgive me, my friend, but I’m not getting off.

最后,1900独自在船底,张开手指,在人生的琴键上默默弹奏了最后一曲,和他的弗吉尼亚号一起沉入了海底。

生于船舱,死于理想。

这是最经典音乐剧之一


嘻哈娱乐熊


《海上钢琴师》讲述的是天才钢琴师1900的故事。

如果你非要说它是一部音乐剧,我想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因为我觉得1900就是为了音乐而生的。

他出生在一艘去往美国的豪华游轮上,他的母亲遗弃了他。船上的水手将他抚养长大,取名1900。

他拥有着无师自通的钢琴天赋,在船上的乐队表演钢琴。

往来坐船的人都被他的音乐深深打动。

连著名的爵士乐鼻祖听说1900的弹琴技艺比他高明,都特地上船来和他一较高下。

因为1900从来没下过这艘船。

后来游轮被废弃,将要被炸掉。

1900也没有下船,而是选择和这艘船一起沉入海底。

《海上钢琴师》(又译声光伴我飞)是著名意大利导演托纳托雷的三部曲之一,另外两部是《天堂电影院》(又译星光伴我心)和《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又译真爱伴我行)》。

这部非传统音乐剧的电影中,音乐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精彩的片段莫过于爵士乐鼻祖和1900的斗琴了。

还有在一次风暴中1900和钢琴在甲板上的演奏以及在1960年遇到让他心动的女孩时,随手弹出的乐曲,都令人回味无穷。

影片中大家最不理解的部分,是为什么1900始终没有下船。

我第1次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还在上大学,我也特别不理解。难道待在船上比生命还要重要吗?

船下的世界,多姿多彩。一艘小小的邮轮怎么能和大千世界相比呢?

现在我毕业已经10年了。

我觉得我越来越理解1900了。

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这样一艘船,可能我们终生也不敢走到船外的世界去。

或者说,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保留着这样一艘船,一艘永远不会抛弃我们,我们生于斯,长于斯,活于斯,死于斯的心灵净土。

外面的世界太大了。它不属于我。我亦不属于它。

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推荐你也看看。





1CM的权力


不是。

《海上钢琴师》是由亚历山德罗·巴利科(Alessandro Baricco)1994年的独角戏《1900:独白》(Novecento)改编而成,本就是虚构的人物和故事。

《海上钢琴师》电影改编自亚利桑德罗·巴里克文学剧本《1900:独白》,讲述了一个被命名为“1900”的弃婴在一艘远洋客轮上与钢琴结缘,成为钢琴大师的传奇故事。

扩展资料:

男主角(1900)的人物原型——波兰著名犹太作曲家兼钢琴家斯皮尔曼(Szpilman)。《海上钢琴师》是2012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意)亚历山德罗·巴里科。

片中轮船的外观设计灵感来自于卢西塔尼亚号及其姐妹毛里塔尼亚号。1900弹钢琴的舞厅有着跟毛里塔尼亚号相似的圆形屋顶。拍摄《海上钢琴师》使蒂姆平生第一次访问意大利,说服他的并不是托纳多雷,而是那部独白剧《1900:独白》,这个讲述无名钢琴家的虚构故事打动了他。


牛先森888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什么是音乐剧。音乐(Musical theater)是19世纪末起源于英国的一种歌剧体裁,是由对白和歌唱相结合而演出的戏剧形式。音乐剧熔戏剧、音乐、歌舞等于一炉,富于幽默情趣和喜剧色彩。音乐剧擅于以音乐和舞蹈表达人物的情感、故事的发展和戏剧的冲突,有时语言无法表达的强烈情感,可以利用音乐和舞蹈表达。在戏剧表达的形式上,音乐剧是属于表现主义的。

从对音乐剧的定位来说,海上钢琴师只是一部纯粹的电影,而不是音乐剧,他只有音乐没有舞蹈,只是他的配乐十分出众,里面既有原创音乐,又有历史名曲,并相继获得1999年意大利电影金像奖:最佳音乐,2000年美国金球奖:最佳原创电影配乐。电影配乐大师是埃尼奥·莫里康内(Ennio Morricone)和原声音乐的钢琴演奏者吉达·布塔(Gilda Buttà),电影中弹奏的《Big Fat Ham》《The Crave》《The Finger Breaker》都是莫顿的原作。1900弹奏的《Silent Night》是圣诞歌曲,代表正宗传统和典雅,与前者的轻佻浮华和艳俗形成对比,甚至更高一筹,1900改变了中间的节奏,将传统的3/4拍变成了4/4拍旋律,在最后接近结尾时加入了爵士音阶。让1900取胜的《Enduring Movement》,是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所作歌剧《萨旦王的故事》中的插曲。

历史上优秀的原创音乐剧有许多,有兴趣的可以去看看。比如,音乐之声 The Sound of Music (1965),这部电影早在80年代就被翻译成中文在电视台反复播放,出色的画质和音响令人难以忘记,并曾获最佳影片等五项奥斯卡金像奖。还有,红磨坊 Moulin Rouge! (2001),影片的原创歌曲也是异彩纷呈,插曲《来自何方》获世界电影原声带评选最佳电影歌曲奖;《果酱女郎》获当年格莱美大奖,而导演鲁赫曼登峰造极的mtv拍摄技巧更赋予影片无与伦比的视觉效果。




全集第二卷p23


首先回答第一个问题:它是音乐剧,下面图一有证明!其次第二个问题:我觉得它是一部打动人心的电影!1900的故事为什么打动人心?是音乐的天才,还是技艺的高超,这些都是原因,但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于我而言,最重要的是他是一个一辈子都天真的人,从始至终。\r

趴在玻璃窗前看着模模糊糊的舞厅,跳舞的人群,灯红酒绿,最后视线停在钢琴上。\r

他盯着那架钢琴,他不说话,只是默默的热爱着。\r

一个人幼年时的经历会影响人的一生,我想,这真的很对。\r

童年时,1900问丹尼,什么是孤儿院,丹尼说,孤儿院就是一个监狱,没有子女的人就会被关进孤儿院。1900没有父母。1900问丹尼,什么是妈妈,丹尼说,妈妈就是一匹马,跑得很快的一匹马。1900没有妈妈。\r

当Max坐上1900的身边听1900弹琴时,1900又说起了关于孤儿院与妈妈的话题,他保持着他特有的微笑,天真的笑脸,像一个孩子。这是极美极感人的一段。

钢琴在舞厅里滑动着,甚至绕着柱子滑动。这哪里是滑动,根本就是舞蹈。1900的手使钢琴奏出动听的音乐,钢琴带着1900舞蹈。在这时候,我们看到钢琴和1900是合二为一的。Max虽然坐在1900身旁,但是他并不是参与者,而是一个见证者一个旁观者。他代替我们观众看到1900的身体一辈子都在这艘船上,但是他的心在广阔的地方,不知在何方,但可以肯定的是,并未束缚住。他是自由的。并且是天真而自由的。\r

当1900与谢利斗琴时,Max拍1900的肩头,他回过头来,泪流满面,1900听了谢利的音乐感动得像个小孩不能自制的哭了。其实这样说是不对的,1900被音乐打动了,他哭泣,他并不觉得要去制止这样的行为,这样的行为没有什么好去制止的。他是天真的人。

1900爱上了那个不知姓名的女孩,那个女孩也许不仅仅只是一个女孩。那是一个懂得海的声音的女孩,从她父亲那儿懂得的。她站在甲板上,1900在录唱片,他看着她,就像看着自己,另一个自己,一个神情忧郁的气质纯净的天真的女孩。1900即兴弹奏着钢琴,就算再不懂音乐的人也会知道那音乐是1900心中的诗,他的情感,他的凡心活络了,却是敏感而纤细的,似乎是薄薄的明镜,不可触碰。他是害羞而天真的。他要将这张唯一的唱片献给这个女孩。他想要下船上岸也是为了这个女孩。我想,他的那张唱片不仅仅只是一张唱片而已。是他唯一留在这个世界上的一点物质的痕迹。1900在楼梯上走到一半了,他看见的是钢筋森林一般的大厦,他将帽子扔在水里,走了回来。这个扔帽子的举止有些人觉得俗。不过,这个帽子扔了出去随水飘走了,是不是带走了一点其他的什么呢。1900打定主意要做一个一辈子都天真的人。至少,他做了很多人想做但是没有去做到的事情。\r

我们曾经也天真,也相信,也有爱,也是纯净无瑕的。但是,现在呢。

有的人在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为了生活。有的人在做自己小时候最讨厌的那种人,是自己想要改变的还是被别人给改变的还是被生活给逼的呢。有的人背叛了自己的梦想。有的人抛弃了童真和真诚的一颗心,失去了浪漫的理想。这些人是远离了海。是与1900不同的人,也许他们也想要当1900一样的人,也许只是想想罢了,在看片的时候湿一湿眼眶或者流下几滴风骚的只有自己才知道的眼泪,也许觉得1900太傻了。也许,也许没有也许了。\r

1900,一个到死都保持着天真的人他说,“城市那么大,看不到尽头,我停下来不是因为所见是因为所不见,是因为看不见的东西。连绵不绝的城市什么都有,就是没有尽头,我需要看见世界的尽头。上了岸,何去何从?爱一个女人,住一间屋,买一块地,望一个景,走一条死路,太多的选择我无所适从。漫漫无尽,思前想后你不怕精神崩溃?那样的日子怎样过?我无法遗弃这艘船,宁可遗弃自己的生命。”\r

可是,绝大部分的人都遗弃了自己的天真。

大家还有不一样的看法吗?欢迎讨论!




叽里咕噜说电影


虽然这部电影剧名是《海上钢琴师》但不是一部音乐剧,可是缺了音乐又没有了灵魂。音乐在这部电影中的作用是作为1900和其他人交流认识的媒介,我们形容一个人会用各种各样的词语,而1900通过音乐把游轮上形形色色的人物呈现出来,是这部电影的灵魂。

刚开始麦克斯与1900的认识就是通过的钢琴,还有各种各样的名人都在这艘游轮上被1900的音乐吸引。著名爵士乐莫顿也是慕名而来,而1900用音乐告诉了他自己的实力。 音乐还是1900展示自己的,形容别人的工具。他能分得清每一个乘客是做什么的、什么工作,也能为每一个人乘客弹出专属于他的音乐。



在那段斗琴的时候更是把真实的自己用钢琴弹了出来,向莫顿证明了自己。 这部电影没有着重介绍音乐,但音乐又是最重要的,说是一部音乐剧,但又不是一步音乐剧。


流心影视


海上钢琴师确实是以钢琴家为主角展开的故事,但它并不是一部音乐剧

所谓音乐剧会用大篇幅的音乐来展现对白和剧情,而海上钢琴师只是用音乐烘托氛围,作为情节的起承转合。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伟大的电影,上映26年依然在豆瓣保持9.3分的高分,而且我个人认为这是导演朱塞佩 托纳多雷的"时空三部曲"中最精彩的一部。

首先在表现手法上,没有把1900的故事平铺直叙地展现在观众的眼前,而是通过多年以后小号手麦克斯的讲述和现实交叉叙事。两条线互相保留悬念,让观众急不可待地想继续看下去。

而且在拍摄手法上,用到了很多大特写镜头。尤其是1900的特写镜头尤其多,在电影语言中,这种频繁给人物使用大特写是为了展现人物的孤独,与现实环境的格格不入。

其次,这个故事本身就是一个传奇。根据亚历山大 巴利科的《1900:独白》改编而成。一个被遗弃在维吉尼亚号上的弃婴,无师自通成为了钢琴家,他从不下船,却有无数人慕名而来。他遇上了心动的女孩,决定下船,但是走在舷梯中间时,却又折返,他再也没下过船,知道这条船被销毁,这个传奇也结束。

最后就是这部片子的精神内核,很多人都在1900身上看到了自己那份无法安放的孤独,对繁杂世界的恐惧。而导演朱塞佩 托纳多雷也在1900身上投射了自己的彷徨与骄傲。

1900出生于20世纪初,那时无数欧洲人怀揣美国梦移民新世界,他们中有失意落魄的可怜人,也有承载着欧洲文明的名流学者,他们带着老欧洲最后的辉煌奔赴美国。

朱塞佩不愿如此,但也知道无法改变,所以他让1900留在船上,随着曾经的辉煌烟消云散,这是这位欧洲遗老最后的尊严与骄傲。


南瓜侃侃


不是的,其实我一直都对天分这个东西及其的憧憬,但奈何我们始终都只是个凡人,而1900不同,他就是天才,你难以想象,他完全不懂我们给音符起的do rai mi ,但却创造出了最动听的钢琴曲,那么对于我们而言,是不是要学的东西一定要有基础,要以别人设定好的方式去理解一件事,我们不得而知,因为一直以来我们都已经习惯了,被别人安排,被学习,被生活...这冾是电影给予我们的思考!

而电影我最喜欢的是1900的眼睛,他的平静宛如他一直处于的大海一般,他的深邃就像你永远也不知道他是如何学会的钢琴,神秘却又寂寞,他的世界就是那一艘轮船,他的生活就是那一架立式钢琴,你可能不相信世间会有这么一个人,但是同时你又最希望有那么一个,或许这就是它最大的魅力~你无法言说,但你就是希望~

在1900遇到女主的时候,那一眼定情,像极了我曾得到过的震撼,那一刻他第一次想下船,像是海龟决定去陆地生活,当然结局是他的恐惧,他的害怕和不适让他又回到了船上,可我依然相信导演是相信爱情的,他安排这样大的反差去形容爱情的力量,他是有东西要去倾诉的...

电影的高潮自然是1900和钢琴大师的比拼,因为看到时间很久了,细节我记不太清,但是那根烟的特写我至今记忆犹新,其一当一根烟燃烧了那么久都没有去被吸一口,可见听众的专注,其二,烟灰掉落那一刻,钢琴大师面色铁青,他的吃惊和被击败后的羞辱融合在一起,也同时代表着他的时代已经终结...

结局,电影的结局说没有在船上找到1900,最后将船引爆,导演特意留了这个结局,可能对于他而言,这便是他最好的结局了,他的人生和那艘轮船一样,难以适应社会而自然淘汰,我们都希望,引爆前1900真的已经想明白了,走下船去了某个地方过自己的生活,然而我们却又都知道,1900只是藏起来了,他的生命到此为止了...

人人都活在纸醉金迷,享受尊贵所赐予的快乐中,或许是上个世纪那个年代的真实写照吧。1900之所以在结尾不愿意离开那艘船,正是因为他明白了爱上的男人与女人其实都活在一种假象里、度过比他更痛苦的平庸。而那艘老的掉渣还漂泊无期的船也是他汲取养分的精神家园,他本就习惯了船上来来往往的陌生,这种生活模式。

所以当他突然有了安定感有了固定工资,有了生活目标,当他需要为自己的目标迈进的时候,他会惶恐,会害怕,会恐惧,会想逃离,这是肯定的。因为他多年接触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所享受的归属感突然消失了,他没有办法理解与自己23年相处模式完全不同的岸上的生活。即使有爱情的动力,这样的煎熬的日子还能够承受多久呢?

我们看待这个世界的初始方式是眼睛,我们每一个人因为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和知识框架的不同,塑造了我们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在这部电影中,1900看到的彼岸和旅客看到的彼岸不一样,形形色色的客人对于1900的演奏都给予高度的赞扬,是因为他们享受那片刻的宁静,不愿意去思考那么多的琐事。可是这些赞扬在1900的心里会转变成天堂的阶梯,而最后让1900彻底崩溃的是,他终于明白自己存在的意义与自己所向往的彼岸相背而驰的遗憾,这是更绝望的浪漫,是更漫长的孤独。这是损失的厌恶所导致的双倍压力,我与其从未得到,不然对得而复失的厌恶会更加痛苦与悲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