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再創史上最佳,基建加碼誰最受益?

上一篇,我們從供給側和需求端對水泥行業做了分析,認為未來水泥行業供需格局將繼續向好。


市場現在處在政策觀察期,上週五的政局會議提到要提高財政赤字率、發行特別國債,同時未提及科技、新型基建相關內容。


高層強調今年是保小康關鍵年,就業可能變成了最緊迫的事。我們不得不考量,老基建的體量和彈性確實要更大。


01

受益基建加碼,水泥業績增長無憂


新冠肺炎在海外加快蔓延,美國、意大利、西班牙的確診人數已經超過中國,西方國家逐漸成為疫情的重災區。


之所以確診病例在西方國家快速上升,主要在於其政府和民眾在前期重視程度不夠,而政府擔心停產停工、嚴格執行人員隔離措施會對經濟帶來損傷,進一步縱容了疫情的肆虐。


實際上,我國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阻斷疫情傳播,也是以犧牲短期的經濟發展為代價換來的。


由於整個2月份全國經濟活動基本按了暫停鍵,到3月份,不少企業才逐步復產復工,預計今年一季度GDP增速可能會創多年來的一個低點。


根據3月16日國家統計局披露的前兩月經濟數據,受疫情影響,今年前2個月全國固定資產投資33323億元,同比下降24.5%。


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同比下降30.3%,製造業投資下降31.5%,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16.3%。


進出口貿易方面,2020年前2個月,貨物進出口總額41238億元,同比下降9.6%,出現426億元的貿易逆差。


其中,出口20406億元,下降15.9%;進口20832億元,下降2.4%。


隨著我國抗疫取得階段性勝利,加快恢復國內經濟顯然是當前的頭號任務!


在剛剛結束的G20特別峰會上,二十國集團宣佈啟動5萬億美元經濟提振計劃。相信我國在兩會前後也會拿出具體的刺激經濟計劃。


而我們從年後重要會議及相關部門表態看,加快基建投資將會成為必然選項。


特別在當前出口和消費都受到抑制的情況下,基建投資對拉動經濟的效果最為顯著,也會更快。


最近,已有25個省區市公佈未來的投資規劃,2.2萬個項目總投資額達49.6萬億元,2020年度計劃投資總規模7.6萬億元。這其中,基建投資佔比最大。


結合今年已發行的1.01萬億專項債具體投向,我們注意到約85%的資金會投向基建,遠高於19年的25%左右,預計今年專項債對基建投資的拉動作用將大為增強。


水泥再創史上最佳,基建加碼誰最受益?


隨著疫情對經濟的影響邊際弱化,全國目前正在有序復工,包括湖北也基本全面解禁,相信隨著重大建設項目的全面開工,水泥市場的需求將會在一季度後得到集中釋放。


當然,如果從行業景氣度考慮,除了需求需要跟上外,供給也需要加以管控,否則產能過剩、企業間大打價格戰,也不利於行業的良性發展。


考慮到,2020年作為“十三五”收官之年和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勝之年,大氣治理壓力仍然較大,此背景下,對水泥行業環境治理和錯峰生產的管控有望延續。


同時環保督查及礦山安全治理也使得石灰石礦山供給在逐漸收緊,原料的短缺有助於倒逼水泥行業加快出清。


另值得關注的是,去年12月,中國建材聯合會聯手15家專業協會共同制定了《建材行業淘汰落後產能指導目錄》,上千家小水泥廠將被迫退出市場,這也將從源頭上加速水泥產能的出清。


預計未來全國水泥產能及產量將會呈現雙降的趨勢,而在保增長重要關口,從我國與發達國家基建領域投資強度上的差距看,未來國內在基建投資上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水泥企業業績增長無憂。


02

競爭格局不斷優化,龍頭持續受益


據工信部官網消息,2019年我國水泥行業營收首次突破萬億元,整個行業實現營業收入1.01萬億元,同比增長12.5%,利潤1867億元,同比增長19.6%,再創歷史最好。


與此同時,我國水泥行業在全球的霸主地位進一步穩固。根據去年8月《全球水泥網》的一項統計,在全球十大水泥企業排名中,我國有四家企業上榜。


水泥再創史上最佳,基建加碼誰最受益?


從產能分佈看,全球前10大水泥企業佔據了全球水泥產能(45.21億噸)的41.03%。其中四家中國水泥企業合計產能10.38億噸,佔據了前十大合計產能的接近56%,佔據全球總產能的23%。


不過,我們也要看到,我國既有非常拔尖的行業巨頭如中國建材、海螺水泥,更有大大小小3、4千家水泥企業,區域間競爭格局有較大差異,一些區域市場依然較為分散。(水泥存在銷售半徑,一般分區域作分析。)


華東地區:


我們分地域看,華東地區是我國第一大水泥市場,水泥產量佔全國比重達30%。華東區域經濟最為發達,近幾年來水泥需求增速一直領跑全國,在保增長基建項目帶動下,水泥需求有望最先復甦。


去年12月,國家發改委密集批覆了東部地區多個軌交及高鐵建設項目。今年2月,五部委聯合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快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金融支持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意見》,長三角一體化進程有望加速。


目前,華東區域代表水泥企業主要有海螺水泥中國建材,該區域小企業產能佔比小,市場競爭格局優良。


華南地區:


兩廣區域是華南地區水泥消費的主要市場,兩廣地區水泥熟料總產能約佔全國的10%。


去年初,國務院正式批覆粵港澳大灣區規劃。與世界級大灣區相比,粵港澳大灣區在基礎設施方面存在著明顯短板。


目前,粵港澳大灣區在建重大基建項目總額已超千億元,隨著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出臺,以及一系列重大工程的開工,該區域基建投資有望提速。


華南區域代表性水泥企業有華潤水泥海螺水泥臺泥國際,該區域小型水泥企業數量較多,但產能佔比不高,總體競爭格局良好。


中部地區:


中部區域小企業數量眾多,約佔區域產能的20%,代表性水泥企業有華新水泥同力水泥等。本次湖北為疫情重災區,一季度水泥企業受疫情影響較大。


不過,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近期出臺的《湖北省促進經濟社會加快發展若干政策措施》明確提出:


要加快推進上半年875個擬新開工億元以上重大項目、195個10億元以上重大項目的有序開工,加強各項基礎設施等建設。


預計從2季度起,該區域的水泥市場需求將會加快恢復。


華北地區:


目前,京津冀協同發展及雄安新區已進入實質建設階段,未來2、3年河北地區水泥需求有望快速釋放。目前該區域格局穩定,金隅股份冀東水泥為區域龍頭,未來景氣度向好。


西部地區:


我國區域發展不平衡,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滯後,以川藏鐵路為代表的一系列重點基建項目,將成為我國未來一個階段基建投資的重點方向。國家也多次強調要加快中西部基礎設施建設,補齊“短板”。


目前,西部地區代表水泥企業有天山股份祁連山寧夏建材等,該區域除新疆外,小企業產能佔比不高,行業競爭格局總體較好。


東北地區:


東北區域水泥企業集中度較高,主要由北方水泥亞泰集團冀東水泥三分市場,但所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市場需求不足。所以,相對不看好該區域水泥企業的發展。


綜合各區域水泥開工情況看,隨著下游復工加速,目前華東、華南區域水泥出貨率已恢復至7-9成,個別企業出貨已恢復正常,顯示區域下游需求較好。


因此,華東、華南區域的水泥企業更值得我們關注,其次是西部區域企業。


就全國來看,我國水泥行業呈現出“兩超多強”的競爭格局,“兩超”指的是中國建材和海螺水泥,“多強”包括金隅集團、華潤水泥、臺泥水泥、紅獅集團、山水集團、亞洲水泥、華潤水泥等。


據不完全統計,前十大水泥企業的集中度從2012年的51%提升至2018年的57%。


水泥再創史上最佳,基建加碼誰最受益?


在A股上市公司中,海螺水泥冀東水泥金隅集團華新水泥等都值得我們密切留意,海螺水泥作為國內水泥行業領軍企業,可重點關注。

風險提示:本報告所參考資料來自於網絡公開信息,所涉及的公司及個股僅作為研究分析使用,報告中的信息或所表達意見均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的最終操作建議。請牢記投資有風險,風險且自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