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重創,進口食材盼市場早日恢復


受疫情重創,進口食材盼市場早日恢復

截至2月4日24時,國家衛生健康委收到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確診病例24324例(海南省核減1例),現有重症病例3219例,累計死亡病例490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892例(海南省、湖北省各核減1例),現有疑似病例23260例。

受疫情重創,進口食材盼市場早日恢復

正值新春時節,武漢爆發了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從遠不及非典影響到超過非典影響,從火爆春節檔到萬人空巷,發展至今日,新冠肺炎病毒產生的惡劣影響已遠超想象。


全國多個省市為了遏制疫情,實施了城市封鎖,對國內餐飲行業造成了巨大的衝擊。

受疫情重創,進口食材盼市場早日恢復

受疫情重創,進口食材盼市場早日恢復

春節,是食材銷售的高峰期,不少食材經銷商和餐飲企業都寄希望於春節期間,希望通過濃厚的節日氛圍讓餐廳獲得盈利。


據商務部的數據,去年春節假期期間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10050億元。


但今年由於受到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響,餐飲業首當其衝,成為受影響最大的行業之一,多家餐企閉店休市。


例如海底撈、外婆家等餐企全部關停,西北、晟永興北等餐企部分關停,而正在持續經營中的餐企,餐廳裡只有寥寥數人。

受疫情重創,進口食材盼市場早日恢復

如今隨著疫情的蔓延,不聚集,不聚餐成了所有中國人的共識,餐廳大量顧客取消預定訂單,不少餐企退單率高達百分百。


而作為上游的食材行業情況也一片慘淡,尤其是進口海鮮水產領域,正步入行業寒冬時期。

受疫情重創,進口食材盼市場早日恢復

受疫情重創,進口食材盼市場早日恢復

如今新型冠狀病毒正從中國武漢向全球蔓延,中國已經關閉了活體動物的貿易。


智利、挪威、澳大利亞、新西蘭、荷蘭、蘇格蘭均停止向中國供應水產,涵蓋龍蝦、螃蟹、巴沙魚等多種產品。

01.蝦類

印度和厄瓜多爾是中國的主要蝦類進出口國。


據數據顯示,2019年12月份白蝦總到貨量為74184噸,進口額為33.29億元人民幣。其中厄瓜多爾到貨量38062噸,印度到貨量18665噸。

受疫情重創,進口食材盼市場早日恢復

受國內疫情影響,庫存積壓,訂單減少,白蝦價格下滑至0.2美元/kg,現也轉向美國和其他市場出售。


加拿大龍蝦出口商、澳洲巖龍蝦出口商也陸續接到中國進口商的退單通知,澳洲漁民推遲巖龍蝦捕撈,幾百噸澳洲龍蝦將重回大海,以待來年供應,加拿大龍蝦船頭價下跌壓力加劇。

02.麵包蟹

英國、愛爾蘭作為向中國出口麵包蟹的大國,受疫情影響,今年銷量大減,部分企業痛失全部業務數批從俄羅斯聯邦發往中國工廠的原料魚被中國當局扣留。

受疫情重創,進口食材盼市場早日恢復

一家英國麵包蟹出口商董事表示,受疫情影響,今年中國進口商退單面積廣泛,麵包蟹(包括活蟹和凍蟹)出口銷量嚴重下滑,現在公司不再向中國運送活的麵包蟹。

03.魚類

由於中國的退單,智利和挪威三文魚的銷售商不得不重新將產品運往美國和巴西。


中國的疫情甚至影響了巴沙魚貿易,越南與中國交界的邊境地區市場因疫情關閉,越南居民撤離。

受疫情重創,進口食材盼市場早日恢復

2月份,中國客戶對越南工廠的巴沙魚訂單幾乎全部取消或推遲發貨時間。越南巴沙魚工廠得到的消息就是:“等通知”。


國內市場的不確定性讓不少進口商對下單失去信心,持觀望態度,歐洲進口商普遍看跌未來短期巴沙魚價格,目前沒有急忙下單,選擇繼續觀望。

受疫情重創,進口食材盼市場早日恢復

受疫情重創,進口食材盼市場早日恢復

進口肉類方面,暫未報道稱有受到疫情影響,相對於海鮮水產領域,進口肉類的處境則似乎相反。


為了疫情期間有穩定的肉類供應, 財政部、海關總署和稅務局近期對進口肉開發了物資進行了免稅政策。

受疫情重創,進口食材盼市場早日恢復

商務部表示,為做好群眾生活必需的肉類產品穩定供應工作,將實現進口肉類貿易便利快捷,為豬肉進口提供全方位便利。


一方面,充分利用進出口商會大宗商品信息平臺,滾動發佈豬肉進口、到岸動態、重點肉類出口商信息,引導企業開展商業對接,組織有序進口。

受疫情重創,進口食材盼市場早日恢復

另一方面,要求地方商務主管部門、許可證局和進出口商會在疫情期間特事特辦、即來即辦,為肉類進口備案登記、自動進口許可證審核提供綠色通道。


綠色通道的開啟也意味著進口肉類在國內市場越來越普遍,也會對豬肉的價格產生影響。

受疫情重創,進口食材盼市場早日恢復

如今國內與國際的食材廠家與經銷商都在期盼著國內的疫情早日結束。


相信在中國政府和廣大群眾的共同努力下,疫情在短期內會結束,國內市場也會逐步恢復,國際食材產業又會恢復往日繁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