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讓搬遷群眾穩定就業,過上美好生活

3月31日,陰沉了好些天的玉屏又見暖陽。在皂角坪街道飛鳳移民新區,一早,張海蓉便照顧兩個孩子吃飯,督促他們上網課,洗衣機裡洗著孩子們的衣服,電視上播著教學視頻……“現在的生活挺好的,感謝國家的好政策。”張海蓉說,她如今的生活平凡又幸福。但在幾年前,她的生活陷入低谷。

玉屏:让搬迁群众稳定就业,过上美好生活

8年前,張海蓉的丈夫去世了。那時候,張海蓉的大兒子才2歲,小兒子才出生不久。在野雞坪村和孩子的爺爺奶奶一起住,但母子三人只有一間木房子容身。後來政府瞭解到母子三人的境況,把他們納入易地扶貧搬遷戶。2016年底,張海蓉分到了位於飛鳳移民新區的一套60平方米的房子。政府送了兩張床和衣櫃,因為考慮到母子三人只有一個臥室,政府還幫忙將大的客廳隔出一間臥室來。

住房問題解決了,但是一個女人帶著兩個小孩,生活裡總是缺錢花。“最困難的就是錢了。”張海蓉說,孩子太小,她就將孩子託付在湖南新晃的父母,自己出去打零工。

玉屏:让搬迁群众稳定就业,过上美好生活

飛鳳移民新區的工作人員一直都非常關心她們母子三人的生活。“知道她情況特殊,所以樓道保潔員崗位空出來的時候,我們就打電話給她,告訴她可以一邊賺錢一邊帶孩子,她就回來了。”飛鳳移民新區工作人員樊春霞說。2019年11月,張海蓉帶著孩子回到了飛鳳移民新區,母子三人不再分隔兩地。

張海蓉有點靦腆,她說:“剛搬過來的時候,碰到水電方面的問題,經常麻煩這裡的工作人員,他們都很有耐心地積極幫我解決困難,讓我們母子三人安心在這裡住下來。”

大兒子8歲,小兒子6歲,都在縣第二小學上學。平時,張海蓉都是用電動車接送兩個孩子上下學,和工作也不衝突。但是遇到孩子不懂的作業,張海蓉就頭疼了。“幸好這裡開設了四點半課堂,有工作人員指導孩子的學習,讓我省心了很多。”張海蓉說。

玉屏:让搬迁群众稳定就业,过上美好生活

樓道保潔員每月1600多元的工資,加上張海蓉戶有低保、金融和產業扶貧分紅等,母子三人的日子還算過得去。說起找個伴,張海蓉說:“也不說沒想過,但是我有兩個兒子,發現相處下來,總是有很多矛盾,還是等孩子大一點再說吧。”

“媽媽,我還想再吃一碗。”張海蓉小兒子呼喚她再煮一碗粉。記者間母子三人其樂融融,告別後便離開了。

“我們飛鳳移民新區絕大大部分群眾都是2016年底就搬進來的。”樊春霞說,“要讓他們穩得住,必須靠就業。大部門青壯年就業都不成問題,主要是50多歲的群眾就業有點困難。除了崗位培訓和推薦就業,我們盡力安排合適的群眾在小區裡打掃衛生,目前小區有三個保潔員。”

玉屏:让搬迁群众稳定就业,过上美好生活

62歲的蒲金蓮是從鐵加溪村搬遷到飛鳳移民新區的,鐵加溪村山高坡陡,耕地面積少,交通條件相對差。吃了一輩子苦的蒲金蓮喉部有息肉,做了幾次手術,如今經常感冒,“每個月至少去兩次醫院。”蒲金蓮說,搬遷下來後,兩個女兒陸續都結婚了,壓力也小了,如今,丈夫做維修工,她做保潔員,生活越來越好了。

“結合我們當下的“新市民·追夢橋”工程,尤其是搭建群眾創業就業“致富橋”,我們皂角坪街道積極引導群眾就業,讓農民變成市民,實現穩定脫貧。目前,飛鳳移民新區126個勞動力,已就業111人,其中,縣內58人,省外41人,縣外省內12人。”皂角坪街道黨工委副書記、分管易地扶貧搬遷工作領導姚紅莉說,充分就業能幫助這些留守兒童和父母住在一起,得到更好的成長。

玉屏在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實施“新市民·追夢橋”工程,搭建黨心連接民心、農民變成市民、貧窮走向富裕的追夢築夢橋樑,引領搬遷群眾増強內生動力、實現穩定脫貧、全面融入城市、過上美好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