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7 玉屏:七旬老人楊再娥義務清掃山路10餘年

十年,1.6公里,從南門坡森林公園山腳到山頂,玉屏侗族自治縣的楊再娥成全了自己也成全了成千上萬位登山鍛鍊的人。

玉屏:七旬老人杨再娥义务清扫山路10余年
玉屏:七旬老人杨再娥义务清扫山路10余年

母子倆一同登山

這位76歲的老人,每天凌晨4、5點,都會拿上電筒,背上一袋水瓶,聽著年代久遠的歌曲,趁著微亮天色趕在眾多登山鍛鍊人的前面,將南門坡山路上的落葉,清掃乾淨。儘管已經白髮蒼蒼,但她耳聰目明、步履穩健。

玉屏:七旬老人杨再娥义务清扫山路10余年

“每天爬山都要走,就想掃一掃,自己走起來也安逸。”一個簡單的原因,卻是楊再娥堅持為南門坡義務打掃了十年有餘的動力!

十餘年來的掃地路,風雨無阻,哪怕身體的疼痛也不行

楊再娥,原是思南縣人,18年前為照顧孫兒,便與丈夫遷居到了玉屏,但丈夫卻在十多年前因車禍去世。“老頭一天福都沒得享,我一定要好好享福。”這是楊再娥在丈夫去世時對自己說的話,而時至今日,她每天辛苦清掃山路的舉動,卻讓許多人不明白,她所說的享福是何定義。

在玉屏與兒子生活後,楊再娥日子也變得清閒,每天照顧孫兒、忙些家務後時間依舊很充沛,在注意到玉屏人有爬山背山泉水鍛鍊的習慣後,她也參與了進來。

走進楊再娥的家中,大大小小的水瓶佔了小半個陽臺,家裡用的、喝的水都是她每天上山清掃鍛鍊後從山裡背出來的山泉水,而十年來早起清掃山路的經歷,讓她的手電筒都用壞了十來個。

“勸了母親幾次,但是她還是執意要去上山。她說,如果不上山,那些地誰去掃?那些樹葉在路上,第二天第三天堆積多了,之後就難得掃了。”李仕奎也有些不明白楊再娥的執著。而他能做的便是每天早上和母親一同爬山,一來是鍛鍊身體,二來李仕奎也比較安心。

在南門坡山腰上,楊再娥自己動手搭了個小棚,裡面放著大大小小用樹枝紮成的掃把,這裡是她的中轉站。從裡面挑選掃把後,她便會沿途邊走邊掃。“扎的掃把質量不好,兩天就要換把掃把,這些年用了多少都數不清咯!”清晨的山林十分靜謐,唰唰的掃地聲在迴響中變得清脆動聽。

玉屏:七旬老人杨再娥义务清扫山路10余年

背水人幫楊再娥把揹包放到她的中轉站

十餘年來的掃地路,楊再娥風雨無阻,哪怕身體帶來的疼痛也不行。據她回憶,2017年冬天,她開始清掃落葉以來,有過兩次受傷經歷。一次摔倒受傷她腳腫了,行動不便的她依舊堅持爬山,而解決的辦法便是吃兩顆止痛藥。

“隨時背得有止痛藥,痛就吃兩顆。有人說我這腳不能上去,我說不去它也痛。有時候爬到山頂它反而不痛了嘞!”說著自身經歷,楊再娥都不自覺地笑了起來。“有次手骨折了,帶著夾板我都還堅持去掃。”

除了背水掃地,在山上,任何一樣東西都可以是老人的鍛鍊工具,一塊石頭可以舉重,一棵樹可以下腰,一截樹枝可以引體向上,空曠的山野可以吼幾聲練練嗓子。每天的鍛鍊讓老人身體保持得很健康,許多年輕人都無法完成的一字馬,老人輕輕鬆鬆便能完成。

讓爬山的人有一個良好的心情在山上

“母親跟我說,爬山是一個目的,背點水回來是第二個目的,還有一個最大的目的就是保障那條路的乾淨,讓爬山的人在山上有一個良好的心情。”李仕奎說。

一定是日積月累的堅持,讓常在南門坡登山背水鍛鍊的人都認識楊再娥,也知道是她辛苦的打掃,自己才能每天走在乾淨的路上鍛鍊。所以,這裡的人十分尊敬楊再娥,見面時會問好,背水時會讓她優先,如有需要還會幫她背水。

玉屏:七旬老人杨再娥义务清扫山路10余年

登山人向她打招呼

“謝謝她把路打掃得那麼幹淨,讓我們舒服地爬山。”爬山人王貞林說完深深地對楊再娥鞠了個躬。而正是楊再娥默默奉獻,成全了無數登山人一個乾淨舒服的鍛鍊環境。

南門坡一年四季都在變,而不變的是楊再娥老人掃地的身影。有人曾算過,南門坡一個來回是3.2公里,楊再娥老人打掃了10年,約走了11000公里,相當於1/4的地球周長。

玉屏:七旬老人杨再娥义务清扫山路10余年

楊再娥在鍛鍊

“我現在時間多,自己也鍛鍊,大家看到也說好,我心裡也開心。”十年堅持,楊再娥不僅自己開心,也換來了許多人的敬佩與祝福。“好多人都祝我長命百歲,我心想‘好字難得’嘛。”

不識字,卻將“好字難得”掛嘴邊

“母親一直都喜歡勞動,在家裡為了我們幾姊妹的成長,非常地辛苦,所以我覺得她之所以掃南門坡,可能是以前勞動下來養成的習慣。”李仕奎說。

過去,楊再娥與丈夫需要照顧4個子女,那時的農村,生活條件艱苦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楊再娥不識字,但卻是動手能人,在思南農村時,她不僅要照顧家庭,還要和丈夫一起用木頭做甑子、水桶之類的日常用品,平時要做喂牛、養豬、種菜之類的農活外,還會將做好的木桶拿到縣城去賣。沒有車只能肩扛背挑雙腳走,而即使快步,也需要走上兩三個小時才能到縣城。賣完了,還得買根木頭扛回家繼續做。這一個來回,便是一天的時間。

“去,挑著東西。回來,扛起木頭。”楊再娥回憶起曾經的生活有些感慨。“那時候要養活一家人,苦死了。”儘管日子苦,但楊再娥內心裡的善良也未被苦日子改變,“以前在農村即使再累再苦,碰到老人背東西背不動,都會去幫忙。我對孩子們也都這麼說,看見老人們背不動,就幫別人背點,別人也會說你好,‘好字難得’嘛。”

玉屏:七旬老人杨再娥义务清扫山路10余年

楊再娥在清掃山路

忙活了大半輩子的楊再娥早已形成了習慣,如今的她不僅是在踐行自己“好字難得”的生活態度,也是成全自己閒不下的習慣。而每天的堅持,也讓南門坡上唰唰的掃地聲,成了冬日裡最動聽的聲音。(馬吉 胡攀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