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人數“史上最多”,今年高考生是“最難”考生?

3月31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低風險地區教育開學復課等情況舉行發佈會。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王輝介紹,2020年全國高考報名考生1071萬人,今年全國高考延期一個月舉行。


高考人數“史上最多”,今年高考生是“最難”考生?

輿論普遍關注高考延期一個月,對於高考報名人數變化的關注度卻沒有往年那樣高——去年,高考報名人數重回千萬,達到1031萬,成為最受關注的高考話題之一。今年高考人數1071萬,是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報考人數最多的一年,超過了2008年的1050萬。據此,也有一些考生和家長認為,遭遇疫情,高考延期,人數最多,今年的高考是“最難”的一年。

其實,今年高考人數“史上最多”,並不能說明高考就“最難”。首先,雖然與去年的1031萬相比,今年高考人數增加了40萬,但是,去年的1031萬,並沒有包含高職擴招100萬的報名人數。如果加上高職擴招100萬的報名人數,今年的高考報名人數不一定比去年多。

事實上,近年來高考報名人數增多,比如2018年比2017年增加35萬,2019年比2018年增加56萬,也主要源於中職參加高考(包括高職單招、技能型高考)的人數增加,從去年起,國家更是進一步取消了中職學生的升學比例限制。


高考人數“史上最多”,今年高考生是“最難”考生?

其次,高考人數增加,錄取率同步提高,而並沒有降低。高考競爭激烈程度不是看報考人數,而要看錄取率。2018年,我國高考的平均錄取率超過80%,當年報考人數975萬,錄取總人數達到791萬,錄取率達到81%。去年的最終錄取數據尚未公佈,但根據高職擴招100萬,總錄取計劃接近900萬,錄取率遠超85%。

當然,考生和家長更關注的是本科錄取率。如果按本科招生計劃與總高考報名人數計算,本科錄取率似乎是下降的,如2017年本科招生計劃為410.7萬,報考人數為 975萬,本科錄取率為42.1%,2018年本科招生計劃為422萬,報考人數為1031萬,本科錄取率為40.9%。但是,如果進一步細分,排除報考高職單招人數,主要考慮普高學生的升學競爭,那麼,普高學生的本科錄取率是有所提高的。根據教育部公佈的數據,2014級普高招生為7965960人,2015級普高招生為7966066人,2016級普高招生數為802.9萬,2017級普高招生為800萬,2018年招生792.7萬,可以看到,近年來的普高規模基本在800萬左右,不計算出國留學等學生情況,就按所有學生都參加高考計算,由於本科招生計劃的增加,本科錄取率是逐漸提高的。

當前,高考的競爭,值得關注的是一個老問題,與一個日益嚴重的新問題。老問題是“名校情結”下的名校升學競爭。客觀而言,名校就那麼多,名校招生計劃也不可能每年都增加,隨著高考報名人數增加,按總人數計算,名校錄取率肯定會下降,這會給學生更強的競爭壓力感,而就是按普高學生計算,名校錄取率每年基本持平,但在高漲的“名校情結”面前,“僧多粥少”的問題更顯突出。


高考人數“史上最多”,今年高考生是“最難”考生?


社會輿論一直呼籲擴大優質高等資源供給,以滿足更多學生上好大學的願望。這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為好大學是相對而言的,當大家都盯著最頂端的少數好大學時,好大學的比例就是固定的——前5%或前10%。只有消除大學的等級身份,辦好每一所地方本科院校和高職院校,才能拓寬學生的升學出路與選擇。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已經達到50%,高考錄取率已經接近90%,可是升學焦慮卻更嚴重,主要原因是高等教育資源被等級化。

新問題則是高分復讀現象,這一現象以前也有,但總體來說,還不普遍,但近年來這一現象有普遍化趨勢,甚至在有的地方,高考變為“3+N模式”,即讀完3年高中,再考慮N年復讀,這一模式無疑會加劇升學競爭,而且,從政策角度看,這一模式還繞過了打擊高考移民對學生學籍設置的限制。按照目前的高考政策,“學籍空掛”(把學籍掛在一校卻到外省另一校讀書)是不允許的,但是作為復讀生,卻可以在全國任何地區選擇復讀學校求學,再以社會考生名義參加高考。以每年高考生有10%選擇復讀看,復讀數量就是100萬,而20%,就是200萬。這也是高考報名人數增多的因素之一。

可以預計,由於普高生絕大部分會選擇國內高考,中職生大部分都將升學進高職,再加上規模不小的復讀生,我國未來的高考報名人數都會是千萬規模以上。在高考錄取率不是問題的情況下,如何消除“名校情結”,緩解高考焦慮,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重要命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