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人数“史上最多”,今年高考生是“最难”考生?

3月3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低风险地区教育开学复课等情况举行发布会。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司长王辉介绍,2020年全国高考报名考生1071万人,今年全国高考延期一个月举行。


高考人数“史上最多”,今年高考生是“最难”考生?

舆论普遍关注高考延期一个月,对于高考报名人数变化的关注度却没有往年那样高——去年,高考报名人数重回千万,达到1031万,成为最受关注的高考话题之一。今年高考人数1071万,是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报考人数最多的一年,超过了2008年的1050万。据此,也有一些考生和家长认为,遭遇疫情,高考延期,人数最多,今年的高考是“最难”的一年。

其实,今年高考人数“史上最多”,并不能说明高考就“最难”。首先,虽然与去年的1031万相比,今年高考人数增加了40万,但是,去年的1031万,并没有包含高职扩招100万的报名人数。如果加上高职扩招100万的报名人数,今年的高考报名人数不一定比去年多。

事实上,近年来高考报名人数增多,比如2018年比2017年增加35万,2019年比2018年增加56万,也主要源于中职参加高考(包括高职单招、技能型高考)的人数增加,从去年起,国家更是进一步取消了中职学生的升学比例限制。


高考人数“史上最多”,今年高考生是“最难”考生?

其次,高考人数增加,录取率同步提高,而并没有降低。高考竞争激烈程度不是看报考人数,而要看录取率。2018年,我国高考的平均录取率超过80%,当年报考人数975万,录取总人数达到791万,录取率达到81%。去年的最终录取数据尚未公布,但根据高职扩招100万,总录取计划接近900万,录取率远超85%。

当然,考生和家长更关注的是本科录取率。如果按本科招生计划与总高考报名人数计算,本科录取率似乎是下降的,如2017年本科招生计划为410.7万,报考人数为 975万,本科录取率为42.1%,2018年本科招生计划为422万,报考人数为1031万,本科录取率为40.9%。但是,如果进一步细分,排除报考高职单招人数,主要考虑普高学生的升学竞争,那么,普高学生的本科录取率是有所提高的。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4级普高招生为7965960人,2015级普高招生为7966066人,2016级普高招生数为802.9万,2017级普高招生为800万,2018年招生792.7万,可以看到,近年来的普高规模基本在800万左右,不计算出国留学等学生情况,就按所有学生都参加高考计算,由于本科招生计划的增加,本科录取率是逐渐提高的。

当前,高考的竞争,值得关注的是一个老问题,与一个日益严重的新问题。老问题是“名校情结”下的名校升学竞争。客观而言,名校就那么多,名校招生计划也不可能每年都增加,随着高考报名人数增加,按总人数计算,名校录取率肯定会下降,这会给学生更强的竞争压力感,而就是按普高学生计算,名校录取率每年基本持平,但在高涨的“名校情结”面前,“僧多粥少”的问题更显突出。


高考人数“史上最多”,今年高考生是“最难”考生?


社会舆论一直呼吁扩大优质高等资源供给,以满足更多学生上好大学的愿望。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好大学是相对而言的,当大家都盯着最顶端的少数好大学时,好大学的比例就是固定的——前5%或前10%。只有消除大学的等级身份,办好每一所地方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才能拓宽学生的升学出路与选择。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达到50%,高考录取率已经接近90%,可是升学焦虑却更严重,主要原因是高等教育资源被等级化。

新问题则是高分复读现象,这一现象以前也有,但总体来说,还不普遍,但近年来这一现象有普遍化趋势,甚至在有的地方,高考变为“3+N模式”,即读完3年高中,再考虑N年复读,这一模式无疑会加剧升学竞争,而且,从政策角度看,这一模式还绕过了打击高考移民对学生学籍设置的限制。按照目前的高考政策,“学籍空挂”(把学籍挂在一校却到外省另一校读书)是不允许的,但是作为复读生,却可以在全国任何地区选择复读学校求学,再以社会考生名义参加高考。以每年高考生有10%选择复读看,复读数量就是100万,而20%,就是200万。这也是高考报名人数增多的因素之一。

可以预计,由于普高生绝大部分会选择国内高考,中职生大部分都将升学进高职,再加上规模不小的复读生,我国未来的高考报名人数都会是千万规模以上。在高考录取率不是问题的情况下,如何消除“名校情结”,缓解高考焦虑,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命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