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曾經做好準備,但只是曾經

“校長確診之後他給全校發了一封郵件陳述近況,第一眼看到標題和郵箱地址以為看錯了,直至拉到署名才確信校長真的確診新冠肺炎了。”談及勞倫斯·巴考校長几天前的確診,哈佛GSAS博士生趙林表示自己“挺震驚的”。

“病毒真的無處不在了”

同樣覺得震驚的,還有哈佛醫學院博士後馳可。“感覺病毒真的無處不在了。”馳可告訴記者,哈佛校方從兩週前就開始採取各種行動,這主要緣於校園內已出現的幾例確診病例。據哈佛大學官網數據,截至24日,已有18人新冠病毒檢測呈陽性。“上週三校長群發的郵件裡還提到他白天到查爾斯河邊跑步,放鬆自己思考問題,我們華人學生裡有人猜測他的感染是否與此相關。不過美國各地病例大幅上升,追究感染源頭已無可能,也沒有必要。”

1951年出生的哈佛校長勞倫斯·巴考已經68歲,“算是不折不扣的老人,大家也都明白老人患上新冠病死率很高。震驚之餘還是希望校長早日康復。”哈佛曆史學在讀華裔博士林立在個人微博中對校長表達了自己的祝願。

23號,趙林在家開始利用zoom平臺上網課,也算是哈佛建校四百年來的第一次了。

檢測不足與政府僥倖心理有關

據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29日發佈的最新數據,美國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超14萬例,死亡2467例,儼然已成為全球疫情新“震中”。

美國網絡媒體BuzzFeed新聞當地時間25日報道稱,在美國一些地方,官方公佈的死於新冠肺炎的病例數與他們在一線看到的死亡人數並不一致,這是因為人們在死前或死後都沒有接受過病毒檢測。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所助理研究員孫成昊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國檢測量嚴重不足,一方面試劑盒數量確實有限,另一方面和特朗普政府的僥倖心理有關。“當時檢測被人為設定了苛刻條件,比如必須有國際旅行經歷等。事實上當時美國已經出現人傳人,無法及時掌握病毒傳播的途徑和範圍,才導致了今天全美50個州的疫情蔓延。”他同時提到了之前美國試劑出現檢測不準的“醜聞”。

在中央黨校戰略所副教授梁亞濱看來,即使放在全球語境下,檢測在疫情大流行的初期依然還是稀缺資源。他坦言沒必要求全責備,避免跌入“比爛”的坑。

據CNN3月26日的報道稱,當前美國一些實驗室對新冠病毒測試的需求仍超過負荷,病毒測試的結果需要24小時到一週或更長的時間才能拿到。

一個月之前的哈佛:論壇預警 卻無法喚醒大家

據《知識分子》報道,美東時間2月28日,在哈佛大學新冠病毒研討會上,哈佛大學公共衛生研究教授巴里·布魯姆曾談到,在過去的24小時內,共有9個國家報告了新的新冠肺炎病例,“所以這會是一場嚴重的傳染病大暴發。”“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正在向國會申請25億美元,但如果要動員各州人民都做好準備,這筆資金還是不夠的。然而,這一籌資舉措昨天才開始。”會議實錄清晰地記錄下這位哈佛教授當時的急切。

“聯邦政府中,有17個政府機構負責處理疫情。白宮有一個應對大流行的辦公室,能與17個政府機構的代表定期通話。然而直到現在,白宮這一辦公室都如同不存在,國家安全委員會中也沒有專人處理這一事件。不同機構的言論完全不同,應急資金也不知怎麼就消失了。”巴里·布魯姆在研討會上非常犀利地抨擊。他口中的“應急資金”指的是在奧巴馬執政時設立的緊急信託基金,在危急時期經許可立即調用。

於是在一個月前,當《紐約時報》記者問:美國是否為一場真正嚴重的疫情做好了準備時,巴里·布魯姆當即明確表態:“我不得不遺憾地說,美國曾經做好了準備,但只是曾經。”此時,還是一個月前。

近一個月後,在CNN《全球市政廳》節目的錄製現場,比爾·蓋茨犀利地評論道:“美國但凡有一丁點兒像那些在這方面做得最好的國家,我們現在的情況都會好一些。”

看著不斷刷新的單日確診數,給記者發來這場論壇實錄的哈佛校友溫迪無力再去剖析什麼,只是憂傷:“如果時光能回到一個月前的哈佛,多希望論壇的預警聲能真正響徹美國。”

(根據受訪人要求,文中趙林、馳可、林立、溫迪均為化名)

南方日報記者 呂虹

策劃:李傑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