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王阿提拉的征戰史,一位死在新婚之夜的野心家

阿提拉是一位古代歐亞大陸上為人熟知的領袖,歐洲人稱之為“上帝之鞭”,同時他也被歐洲人稱之為文明的破壞者。


公元418年,年僅12歲的阿提拉被作為人質交換到了羅馬教廷,與此對等的是,羅馬教廷也給出了一個人,那個人就是埃提烏斯,這兩個人的命運就這樣交織在了一起。在羅馬帝國正式永久性分裂為東、西兩個部分時,羅馬帝國的國力急劇衰落,出生于軍人世家的埃提烏斯在孩提時代就被加入到了軍籍。

匈奴王阿提拉的征戰史,一位死在新婚之夜的野心家


阿提拉與埃提烏斯在不同環境下出生成長,交換到羅馬的阿提拉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並且學習了羅馬當地的生活習慣和傳統以及奢華的生活方式,而在匈人領地的埃提烏斯,則學習到了許多關於匈人的戰鬥技巧。


隨著年齡的增長,阿提拉曾嘗試過逃跑離開羅馬,到都沒有成功,沉下心的他決定把注意力放在羅馬的政治上面,為了給匈人帶回更多的信息,他開始研究羅馬的內向以及外交政策,而且還暗中觀察一些外交官在處理事務時的狀況。這些寶貴的經驗,為後來阿提拉統治匈人帝國以及征戰羅馬提供了極大的幫助。


阿提拉上位

公元421年,匈人君主魯嘉攻打羅馬,迫使羅馬在往後十五年向匈人賠償黃金,隨後曾與魯嘉共治的兄長奧克塔死了,於是魯嘉趁這個機會兼併了他的勢力。在公元432年,魯嘉宣佈自己為匈人唯一的君主,然而在兩年後的一次戰爭中魯嘉突然暴斃而亡,記載中說他是被閃電劈中而亡,此外還有其他說法,但不管是什麼原因,當時的匈人部落的首領處於了一個沒有繼承人的狀態。之後阿提拉和他的兄弟布萊達作為阿提拉的侄子得到了上位的機會,上位後的阿提拉迅速拓展匈人的版圖,匈人國力日漸強盛。


攻擊東羅馬

為了向阿提拉示好,當時的東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二世向阿提拉歸還了幾個羅馬控制的部落,歸還部落後的第二年,阿提拉代表匈人帝國與東羅馬進行了談判,雙方簽署了一個和平條約,條約中規定東羅馬歸還所有的匈人部落,提高每年對匈人帝國的賠償金,開放更多的市場。種種條件使得匈人十分的滿意,得到好處的匈人回縮到了他們的國土上,繼續鞏固和加強他們的帝國。


示弱的狄奧多西二世也做出了同樣的舉動,他的目的是防止首都再陷入被攻陷的困境,在匈人部隊撤出東羅馬的邊境後,他集結工匠建立了君士坦丁堡的城牆,並沿著多瑙河逐漸防禦工事,鞏固了東羅馬的防禦能力。

隨後的五年裡,阿提拉再也沒有對東羅馬帝國進行大規模的戰鬥,而是把注意力放在了薩珊王朝上,但大舉進攻後,阿提拉在亞美尼亞被擊敗,進而逼迫他放棄了進攻薩珊帝國的計劃。


公元440年,財政短缺的匈人再次將注意力放在了東羅馬帝國上,阿提拉指責東羅馬帝國馬古思城中的主教褻瀆了匈人皇家的墳墓,於是出兵跨過了多瑙河一路推進到了馬古思,中途還摧毀了許多城鎮地區。

匈奴王阿提拉的征戰史,一位死在新婚之夜的野心家


兩年後,也就是公元442年,阿提拉仍舊保持著強烈的進攻勢頭,這迫使東羅馬帝國皇帝狄奧西多二世從北非調回了軍隊以及發行新金幣支付軍費,才勉強抑制住了阿提拉領導的匈人的攻勢。在此期間阿提拉曾與東羅馬再次進行過談判,但他的要求被東羅馬拒絕了,鞏固過防禦工事的東羅馬人自認為有實力對抗匈人。


被拒絕的阿提拉在公元443年發動了大規模進攻,一路打到了東羅馬首都君士坦丁堡,但擅長馬上作戰的匈人,非常缺乏攻城的經驗,面對君士坦丁堡高聳的城牆,即便是阿提拉也是感到無從下手,缺乏攻城手段的情況下,匈人只能選擇了圍城。

匈奴王阿提拉的征戰史,一位死在新婚之夜的野心家


經過了漫長的圍困,君士坦丁堡內部無法再撐下去了,迫於壓力狄奧西多二世宣佈投降,並命令使者與阿提拉簽署和平條約。阿提拉在協議中要求東羅馬賠償約2000千克黃金,並提高之前納貢的金額以及增加俘虜的贖金,這些要求使得東羅馬不堪重負,但是為了避免被直接滅亡,他們選擇了暫時滿足匈人的慾望。


滿足的匈人再次撤回了自己的大軍,班師回朝的阿提拉在445年左右殺害了他的兄弟布萊達,並宣佈自己為匈人帝國的唯一君主,這時的阿提拉大權在握,兇猛的匈人帝國全都臣服在了他的手下。


緊接著的兩年後,公元447年東羅馬首都君士坦丁堡附近發生了地震,看準機會的阿提拉伺機而入,他帶領匈人大軍再一次攻到了君士坦丁堡,然後被重建的新城牆又一次攔了下來。於是阿提拉提出了“和平”的條件,只要東羅馬答應擴大之前條約的條件,他便立刻撤軍,無力抵抗的君士坦丁堡只能滿足了他的貪婪,很明顯與賠償後餓死相比,他們更怕被阿提拉立刻殺死。


在西羅馬的屢次受挫

公元450年,阿提拉向西羅馬帝國拋出了橄欖枝,表示有意結盟一同對付西哥特王國,在此期間,阿提拉與西羅馬帝國的大公爵埃提烏斯關係甚好。


匈奴王阿提拉的征戰史,一位死在新婚之夜的野心家

同年,阿提拉手下的法蘭克人,在國王死後,國王的兩個兒子為爭奪王位爆發了衝突,之後國王長子投靠了阿提拉,而次子投靠了西羅馬那邊的埃提烏斯,這個舉動使得阿提拉集結了一大波的部隊準備攻打高盧。當然,阿提拉這個舉動可能是打著幫助法蘭克大王子的旗號,想要擴展自己的版圖,將他的匈人帝國的邊境拓展到高盧至大西洋沿岸。

匈奴王阿提拉的征戰史,一位死在新婚之夜的野心家


阿提拉集結了阿蘭人、東哥德人、勃墾第人等一系列服從他帝國的部族,再加上他的匈人騎兵,在公元451年,他帶領軍隊浩浩蕩蕩的挺近到了西羅馬的邊境,同年四月,阿提拉先後攻打下了數個城鎮。而西羅馬方面,正是與阿提拉命運糾葛一起的埃提烏斯在集結軍隊準備決戰,雖然他和阿提拉的交情不錯,但畢竟匈人的軍隊打到了自己的家門口,再提交情那就太過幼稚了。


在阿提拉進一步向西推進過程中,原本作為西羅馬和匈人共同敵人的西哥特人,這時候選擇與舊日敵人西羅馬結盟,一同抵禦阿提拉。埃提烏斯率領軍隊在沙隆追上了阿提拉的大軍,之後進行了著名的沙隆戰役,雙方死傷極其慘重,最終戰役以西羅馬和西哥特人的聯軍勝利而結束,但西哥特王卻戰死沙場,導致埃提烏斯無法繼續控制聯軍,雖然將阿提拉擊潰,但聯軍也被迫解散。

匈奴王阿提拉的征戰史,一位死在新婚之夜的野心家


撤軍後的阿提拉離開了高盧,而是將目標轉向了意大利,一年後重整旗鼓的阿提拉,為了一雪前恥再次進攻西羅馬。在到達意大利時,他們發現當地瘟疫橫行,而阿提拉的老對手埃提烏斯出於疫情的問題,選擇了只守不攻,這對不善於攻城的匈人部隊造成了極大困擾。原本阿提拉還可以採用圍城的方式逼迫西羅馬人投降,但是瘟疫使得他的士兵大量死亡,再加上老家正在被東羅馬人騷擾,深思熟慮後阿提拉選擇了再次撤離。


上帝之鞭的落幕

阿提拉帶領部隊越過了多瑙河返回了自己的皇宮,在用一年時間穩定了自己國家後,也就是公元453年,阿提拉迎娶了一名勃墾第裔的少女伊笛可,當日為了慶祝,匈人全軍舉辦了盛大的宴席, 他們瘋狂的喝酒,在接近後半夜後,喝到大醉的阿提拉回到了自己的婚房,第二天手下發現他死在了床上。


關於阿提拉死亡的原因,有學者認為是因為飲酒過度導致鼻腔血管破裂,血液倒流導致窒息而死,在阿提拉死後,匈人帝國全線崩盤,再加上阿提拉的兩個兒子一個戰死一個被俘虜殺害,匈人最終逐漸沒落,並開始從歐洲歷史中淡出。回看過去,匈人帝國從興起到覆滅,僅僅八十餘年,如同流星一般,一閃而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