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门见人不爱打招呼,真是没礼貌吗?打招呼这事没你想得简单

见到人要打招呼,这是很多父母对孩子的一种礼貌要求。可是我们往往会发现,并不是父母教导了孩子,孩子就能做到跟每一个见到的人都打招呼的。很多父母可能会疑惑,觉得自己明明已经教的很到位了。可是孩子为什么总是做不到呢?其实孩子产生的这种行为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孩子的年龄心智所导致的,并不是因为孩子缺失礼貌造成的。想要孩子能够学会社交礼仪,还是需要慢慢的加以引导的。

亲戚家有一对龙凤胎,姐姐十分外向,一般见到人就会主动叫“阿姨好、叔叔好”这种问候的话语,大人们见了几乎人人都夸孩子真是懂事有礼貌。可是弟弟却跟姐姐有些相反,有时候见到人反而躲在家长的身后,一般也不主动问候。我的这位亲戚有时候就很纳闷,怎么都是自己的孩子,教过一样的东西对他们说过一样的话,但两个孩子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

孩子出门见人不爱打招呼,真是没礼貌吗?打招呼这事没你想得简单

孩子不打招呼不一定是没有礼貌的表现,具体的问题我们还需要具体的分析来看,至于孩子不打招呼的原因,可能包含以下几点。

孩子不打招呼的原因

1.对陌生产生焦虑

研究人员发现:

当婴儿6~9个月大时,就开始试图去理解周围世界,甚至开始对一些事情做出自己的预期。比如,她们会开始尝试“哭”和“妈妈反应”之间有什么联系。也是在这个时期,宝宝的记忆力开始发展,所以当他们碰到一个记忆中不存在的人时,就会表现出小心和谨慎。

对陌生的焦虑与孩子的成长年纪其实有着很大的关系,我们会发现孩子在比较年幼的时候,基本上都对亲人有着十分强烈的依赖感,一般情况下都是跟妈妈或者照顾自己最多的人最为亲近,那是因为孩子有一定的警觉性,会有认生害怕陌生人的表现。等到孩子稍微大一些,基本上三岁以后时,才会逐渐放开对陌生人的焦虑感觉,当然这也跟孩子的性格直接挂钩,如果孩子天生是比较内向安静的性格,可能会放开的晚一些。并且如果初次在陌生的环境、初次碰到的人,也会本能的产生对陌生的焦虑感。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孩子不嘴甜就责怪孩子是没有礼貌的。

2.孩子单纯的心情体现

比如孩子就是不喜欢现在打招呼,或者就是不喜欢眼前这位要去打招呼的人,这其实都是孩子非常单纯的直接想法。像之前朋友家的小孩,就是对别人都很亲近友好,可是就是见到一个叔叔会不打招呼,也不愿意去说话,问询孩子原因才知道原来是小朋友不喜欢这个叔叔,觉得这个叔叔长得很凶会害怕。所以有时候孩子不愿意打招呼的理由其实很纯粹,只是单纯的不喜欢而已。

孩子出门见人不爱打招呼,真是没礼貌吗?打招呼这事没你想得简单

3.孩子不能理解为什么要打招呼

美国教育学家查尔莫斯认为,孩子对于沟通的距离比成年人更为敏感。他在1998年时做了一个实验,在100个受测孩子中(平均年龄为8.6岁),在与陌生人打招呼时,有80%的孩子都会有意或无意地稍微后退。

父母告诉孩子要见人就打招呼,虽然说的很明白,但是在孩子的世界里并不能完全理解它的用意。在大人的世界里,打招呼是一种社交礼仪的体现,是约定俗成的规矩,可是在孩子的世界里,他并没有这些规矩,可能会觉得没有必要,甚至会发出“我为什么要去跟他打招呼”的这种疑问。

虽然通过以上的解释我们能够理解了为什么孩子有时会不愿意打招呼,但是也并不代表家长因为理解就顺其自然放任不管了。不管怎样,家长还是需要教导孩子基本的礼仪,懂礼貌的好习惯都是从小培养而成的,如果家长能够用一些正确方法教育成功,那对于孩子在社交上,也是很大的一种帮助。

正确的教育方法

1.与孩子提前做好沟通

能够提前给孩子进行心里疏通做好沟通工作是非常必要的环节,它能够让孩子理解打招呼懂礼貌的真正用意。家长可以告诉孩子为什么我们要礼貌对人并且尊重别人,这样做有哪些意义,不做的话可能会有哪些问题。当有一些亲戚或朋友拜访或者聚餐时,可以提前跟孩子商量好,一会儿要记得打招呼,并且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去打,越详细越好,这样会让孩子在做的时候更有准备。

2.反复的尝试,多给鼓励

一次两次孩子没有做到家长也不要丧气更不要指责孩子,可以多一些鼓励的话语,让孩子更有勇气。孩子的胆小、内向这些也是可以通过慢慢的尝试逐渐改正的,只要家长有耐心,只是时间的问题。当孩子有勇气踏出第一步时,那后面的就会容易许多。教孩子做一件新的事情,总是需要不断的尝试,反复的练习的。

孩子出门见人不爱打招呼,真是没礼貌吗?打招呼这事没你想得简单

3.不给孩子贴负面的标签

《儿童行为心理学》曾提到:

“负面标签不仅会影响孩子的感受,还会影响今后的行为发展模式,而且负面标签可能真的会让孩子禁锢到这个负面角色中,一直朝着负面标签的方向去发展。

在教导孩子礼貌要求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当孩子没有做到做好时,就给孩子贴上了负面的标签。这些标签就会贴到孩子心理让孩子觉得自己可能就是不行的,打击孩子的自信自尊,孩子后面想要去努力可能就会因为你的打击而丧气。所以,在帮助孩子练习的时候,一定不要随意给孩子贴标签,学会理解孩子。

4.不要命令孩子

美国心理学家艾丽卡·雷斯切尔说:在外人面前管孩子,会让孩子感到尴尬或者受到羞辱,他的情绪会压过他们的专注力,从而忽视你要教导他的内容。

生活中命令的话语,往往不会起到什么正面的效果,只能让孩子心底十分的厌烦和产生逆反。最有力的方式,是采用劝导与建议,温柔充满道理的话语永远比命令的话更有意义更有效果。所以当家长采用温和的教育方式告诉孩子时,会更容易让孩子用心聆听它并去慢慢尝试接纳它。命令与硬来是绝对不可实施的,因为它只会起到反作用。

孩子出门见人不爱打招呼,真是没礼貌吗?打招呼这事没你想得简单

5.要给孩子做榜样

之前一位教育界朋友说的一句话,让我至今记忆深刻:

每一位成功的孩子都能在父母身上找到优秀的因子,同样每一位失败的孩子也都在父母身上找到潜在的根源。

家长可以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在榜样的示范下,孩子会参考你的行为去尝试做这件事。家长想要孩子达到自己的想法和要求,那最好的做法就是自己也要达到这样的要求,我们让孩子遇到熟人就主动打招呼问好,那自己也要做到见到熟人时就微笑问好。在家长强有力的行动下,孩子也会受到氛围的感染。这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带来的效果,这就是家教的力量。

社交礼仪不是一件轻松容易就能够办到的事,大人们在这门功课上经过这么多年还在慢慢的学习修炼中,更何况是年纪不大的孩子。万事都有一个接受和训练的过程,能够用正确的心态去看待孩子的这个问题,并耐心的给予教导和鼓励,一定能够培养出一个懂礼貌讲文明的孩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