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險!老大爺胸腔血管膨大如氣球,醫生這樣“拆彈”

近日,蘇北人民醫院血管外科收治了一例複雜的胸腹主動脈瘤患者,並採用先進的3D打印、影像融合等技術,進行完全微創的腔內治療,分別重建內臟動脈分支,成功對患者進行胸腹主動脈瘤的修復。目前,患者恢復良好,將於近期康復出院。

排查新冠肺炎

竟查出“體內炸彈”

前不久,泰州的張老爺子因老慢支、咳嗽去當地醫院就診,醫院為其篩查“新冠肺炎”而做了CT檢查。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張老爺子雖排除“新冠肺炎”,卻發現體內藏著一枚跳動的如茄子大小的“炸彈”,這枚“炸彈”就是醫學上說的“主動脈瘤”,考慮這個大瘤子的位置特殊,且隨時有引爆可能,當地醫院趕緊讓老爺子來蘇北人民醫院血管外科就診。

3D打印動脈瘤模型

為手術提前“摸底”

原來,張老爺子得的是主動脈瘤,這種瘤不是腫瘤,而是血管膨大呈氣球樣,裡面的血流不斷衝擊導致瘤體逐漸增大直至破裂。尤其可怕的是,老爺子的這個瘤長的位置很特別,從胸腔延伸到腹腔,供應肝臟、脾臟、腸道、雙側腎臟的動脈,就開口於瘤子上或邊緣,是醫學上治療最複雜的部位之一,臨床上稱為胸腹主動脈瘤。

張老爺子住院後,醫院血管外科團隊對其病情反覆討論,考慮他煙齡50多年,每天3包煙,導致老慢支、肺氣腫,肺功能嚴重不佳,因此,開放手術或“雜交”手術都存在巨大風險,幾乎難以度過手術關。因此,只有完全微創治療,患者才有度過手術關的可能。

凶险!老大爷胸腔血管膨大如气球,医生这样“拆弹”

血管外科主任醫師張喜成組織科室團隊及麻醉科反覆討論方案,考慮患者的動脈瘤比較複雜,他們通過3D打印技術,製作動脈瘤的仿真模型,並通過計算機軟件對各指標的精準測量,再研究手術方案設計,推敲手術過程的每一個細節,每種可能出現的意外及應急預案。

團隊妙手回春

成功完成“大、血、戰”手術

3月24日,血管外科團隊在麻醉科的保駕護航,以及在放射技術人員、護理、重症監護等密切協助下,為張老爺子做了微創治療。術中不僅用支架封堵了巨大的主動脈瘤,還通過微創的方法進行精準開窗及分支支架技術,在體內進行大支架和內臟動脈之間進行“架橋”,這樣保留了內臟的供血動脈,避免術後腸、腎等臟器的缺血,產生嚴重後果。術中儘管充滿驚險,如一旦內臟分支對位不精準,必將導致內臟缺血壞死等後果,但該團隊醫生憑藉精湛的技術和心理素質,圓滿完成手術。

術後張老爺子恢復很快,未出現任何手術併發症,出院前複查顯示:瘤體完全隔絕,腹腔臟器供血良好。

據介紹,既往胸腹主動脈瘤一般通過手術切除的方法,但該手術是外科最具難度、最具風險的手術之一,人們常稱之為“大、血、戰”,意思即為:創傷大、出血多、手術時間長,需要切開從胸部一直到腹部的巨大切口,創傷極大、風險極高、恢復時間長,而且手術死亡率、術後截癱發生率都比較高,讓醫生和患者均望而生畏。

蘇北人民醫院血管外科團隊獨立成功開展微創治療胸腹主動脈瘤技術,造福了老年且有基礎疾病不適合動大手術的患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