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拆彈”3個多小時 高位截癱男子重獲知覺

“我以為下半輩子都要躺在床上過了,沒想到我的腳又能動了!”在寧波市第六醫院脊柱科病房裡,今年40歲的胡師傅滿臉笑容,看到自己如今又能左右移動的雙腳,無比欣喜。難以想象的是,一週前,他還是高位截癱已4個月的患者,深陷絕望和無助之中。

寧波市第六醫院脊柱外科主任醫師趙劉軍介紹,胡師傅是一名因後縱韌帶骨化症壓迫神經導致高位截癱的患者,雖然這種病在臨床上不罕見,但像胡師傅這樣如此年輕、症狀拖到如此嚴重才來手術的患者很少見。

十幾年前就發病了

查不出什麼病也一直沒有好好醫治

胡師傅住在奉化一個村子裡,平時做油漆工,也做做小生意。說起胡師傅的病,其實從十幾年前就有了苗頭,但因為一直沒能好好醫治,這次拖到截癱才來動手術。

20多歲的時候,胡師傅突然感覺自己走路起來有點不對勁,一條腿總好像用不上力氣,走路總是一撇一撇的。剛開始,胡師傅以為自己路走多了受傷了,於是加強了休息。但幾天後還不見好轉,就去了當地的醫院。“做了CT、磁共振,都沒查出什麼問題,後來也就沒去管它。”胡師傅說,就這樣,他走路彆扭的毛病拖了十幾年,因為家裡經濟條件不太好,加上他這毛病除了走路樣子難看點也不影響生活,家人也沒太當一回事。

直到幾個月前,胡師傅突然覺得自己的一條腿開始發麻,走路越來越費勁,後來另外一條腿也跟著不行了。“我感覺兩條腿越來越不聽使喚,上廁所都蹲不住,會不由自主地摔倒。”胡師傅說,他的身體很快越來越不聽使喚,4個多月前,他徹底沒法走路了,身體的知覺就像被水逐漸淹沒了一樣,能感覺到的部位越來越少。先是雙腿沒有知覺,後來蔓延到肚子上,後來連胸部都沒有知覺,到發病最厲害的時候,他感覺頸部轉動都受到限制。

好好的青壯年就這樣癱了下來,胡師傅的老父母著急了,帶著他四處求醫,得到的診斷是“脊柱後縱韌帶骨化症”。用通俗的話來說,就是原本應該是柔韌的、保護脊髓神經的韌帶,因為疾病的原因硬化了,變得像骨頭一樣堅硬,壓迫了脊髓神經,導致截癱。

治療這種疾病的主要方法是手術,不過因為手術難度大,效果也未必都往好的方面發展,特別是像胡師傅這樣已經截癱的患者,即使做了手術,很可能情況也不會改善,因此不少醫院都拒絕了胡師傅的手術要求。

年紀輕輕,難道一輩子就要在病床上度過了嗎?看著日漸衰老的父母,胡師傅覺得人生失去了希望。

手術做了3個多小時

剛回病房不久他的雙腿就有了知覺

一個多星期前,胡師傅輾轉來到了寧波市第六醫院。脊柱外科主任醫師趙劉軍第一次看到胡師傅,也覺得很意外:“後縱韌帶骨化症這種疾病並不少見,每年我們都能接收十幾例這樣的患者,不過像胡師傅這麼年輕,而且拖到截癱才來醫治的患者,我也是頭一次見到。”

趙劉軍告訴記者,後縱韌帶骨化症是指後縱韌帶發生骨化,壓迫脊髓和神經根,產生肢體感覺和運動障礙及內臟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疾病。由於骨化的後縱韌帶形成了一塊“骨板”,使整個頸椎失去原有彈性,縮小了神經的通道,這樣一來,後縱韌帶骨化的患者在遭受外傷後比正常人更容易骨折或癱瘓。

“有的患者稍微一扭動或碰撞就癱瘓了,到醫院檢查才發現原來是後縱韌帶骨化症。”趙劉軍醫生說,手術是胡師傅能告別癱瘓的唯一方法。

雖然手術成功概率不大,但胡師傅和家人都希望搏一搏。

一個星期前,經過認真周詳的術前談話,趙醫生決定為胡師傅做手術。“手術時間花了3個多小時,這位患者不但有後縱韌帶有骨化,黃韌帶也有骨化。”趙醫生說,胡師傅身體裡兩條硬化的韌帶把脊髓神經壓迫得只有原本的1/4,正常脊神經直徑有2釐米,胡師傅的只有5毫米左右。

通過手術,醫生們像拆彈專家般解除了胡師傅脊髓神經的壓迫物,但壓迫了這麼久的神經還能恢復多少功能,醫生們心裡也沒有底。

結果朝著最好的方向發展,手術後幾個小時,胡師傅幾個月來第一次感覺到了自己的雙腳,他的腳趾頭也開始聽使喚,能動一動了,一家人喜出望外。

“手術前患者的肌張力是0級,現在已經恢復到了2級,通過康復訓練,他有希望站立起來,但能否行走還要看後續恢復情況。”趙劉軍說,人體的中樞神經損傷不可逆,在此提醒大家,一旦出現行走異常等“壞信號”,一定要儘早就醫。另外,如果日常生活中頻繁出現頸部疼痛僵硬、四肢乏力、麻木、走路不穩、手腳不靈活等現象時,一定要去正規醫院脊柱外科就診。

現代金報記者 孫美星 通訊員 趙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