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9我國新能源汽車政策發展歷史及影響(上)

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歷史從2009年至2019年,歷經11年,從無到有,慢慢累積,開拓了一片新天地。回顧新能源產業十一年的發展,國家新能源補貼政策的支持及改進,都對新能源市場風向以及產業格局產生巨大影響。新能源汽車企業也在“適應”中不斷前進,浴火重生。


2009-2019我國新能源汽車政策發展歷史及影響(上)

新能源汽車產量與政策2009-2014


一、戰略開啟,市場探索前進 (2009年-2011年)

2009年

序幕始於國務院2009年1月14日原則通過,2009年3月下發的《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文中首次提出新能源汽車發展目標,啟動國家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示範工程,由中央財政安排資金給予補貼。

2009年1月23日,財政部、科技部頒發《關於開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試點工作的通知》,在在北京、上海、重慶、長春、大連、杭州、濟南、武漢、深圳、合肥、長沙、昆明、南昌等13個城市開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試點工作。推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試點、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示範等工作的實施。在這次試點當中,率先在公交、出租、公務、環衛和郵政等公共服務領域推廣使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通過財政補貼推廣使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

2009年6月17日,工信部根據《汽車產業發展政策》等有關規定,制定了《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規則》,旨在促進汽車產品技術進步,保護環境,節約能源,實現可持續發展,鼓勵企業研究開發和生產新能源汽車。

推廣試點工作通知中《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規定了具體補貼政策:


2009-2019我國新能源汽車政策發展歷史及影響(上)


附表2、十米以上城市公交客車示範推廣補助標準(單位:萬元/輛)


2009-2019我國新能源汽車政策發展歷史及影響(上)


2009年,34家車企的91個整車產品(包括客車底盤)被批准列入《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實現了小批量的整車生產能力和局部區域的商業化示範運行,累計投入運營車輛超過500臺,運營里程超過1500萬公里。

這一年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起步之年,法規、政策、車企及供應鏈等各方面都在探索。混合動力和純電動技術方案還在選擇中。動力電池技術中鎳氫電池、鋰離子電池及超級電容未見明顯差異。

2010年

2010年5月31日,工信部發布《關於擴大公共服務領域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有關工作的通知》,在已有13個試點城市的基礎上,增加天津、海口、鄭州、廈門、蘇州、唐山、廣州等7個試點城市。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將組織對新增城市試點方案進行論證,批覆後正式實施。

2010年5月31日,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了《關於開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的通知》。根據汽車產業基礎、居民購買力等情況和有關要求,四部委選擇5個城市編制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實施方案,並組織專家對實施方案進行論證,論證通過後啟動試點。

2010年11月23號,國務院發表 《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中提到,著力突破動力電池、驅動電機和電子控制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推進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推廣應用和產業化。同時,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相關前沿技術研發,大力推進高能效、低排放節能汽車發展。

工信部在其網站公佈的《2010年汽車工業經濟運行報告》表示,截至2010年年底,共有54家汽車生產企業的190個車型列入《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應用工程推薦車型目錄》,2010年,以上車型年產量為7181輛車。此時的新能源汽車產業仍然在摸索階段,默默尋找前進方向。

這一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銷售開始在私人乘用車領域打開,併發布相關補貼標準,各地方政府也開始制定相關地方標準。

2011年

2011年7月14日,科技部出臺了《國家“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新能源汽車被擺在重要位置。

2011年11月,《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已經或正在上報國務院。根據規劃,在七大戰略新興產業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節能環保、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將成為支柱產業,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產業將成為先導產業。七大產業鏈將推動中國在未來十年進入一個新的產業週期。

2011年汽車整車企業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分別為8368輛和8159輛,比上年有較大幅度的提高。

這一年,圍繞新能源產業展開的零部件企業開始發力,尤其是三電(電池、電機、電控)企業迅速成型,其中最有代表的是2011年成立的動力電池企業寧德時代,各零部件企業大步進入新能源領域。

二、確認發展方向,產業初見成效(2012年-2014年)

2012年

2012年3月,財政部、國稅局、工信部聯合印發《節約能源使用新能源車船稅政策的通知》,對節約能源的車船,減半徵收車船稅,對使用新能源的車船,免徵車船稅。

2012年3月,科技部發布《電動汽車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摘要)》,規劃顯示“純電驅動”將成為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發展方向,其中,電池、電機、電控等一系列技術有待獲得重點發展。

2012年4月,南方電網公佈的《“十二五”節能減排規劃》透露,“十二五”期間,南方電網支持電動汽車發展,以“換電為主、充換結合”為發展模式建設電動汽車接入平臺。 2014年2月26日,北京公佈首批第一期新能源汽車目錄入圍車型,個人購買入圍車型可參與新能源小客車搖號,中籤率超過90%。

2012年新能源汽車以純電動為主,且純電動銷量實現高速增長。2012年,純電動車產銷分別為11241輛和11375輛,佔新能源車總銷量的絕大比重,且與2011年相比,其產銷分別同比增長98.8%和103.9%。

這一年是我國新能源確認發展方向的一年,純電驅動方式被正式確立為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一切政策都向此方式傾斜,新能源市場銷售大幕正式開啟。

2013年

2013年9月16日,工信部公佈《關於繼續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示範城市或區域須滿足的條件包括:2013-2015年,特大型城市或重點區域新能源汽車累計推廣量不低於10000輛,其他城市或區域累計推廣量不低於5000輛;推廣應用的車輛中,外地品牌數量不得低於30%等。純電動客車按照續駛里程最高可獲補貼6萬元,插電式混合動力客車補3.5萬元。

2013年11月26日,財政部率先在官網發佈《四部委確定第一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或區域名單》,確認了28個城市或區域為第一批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涉及到21個省市自治區61個城市。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太原市、晉城市、大連市、上海市、寧波市、合肥市、蕪湖市、青島市、鄭州市、新鄉市、武漢市、襄陽市、長株潭地區、廣州市、深圳市、海口市、成都市、重慶市、昆明市、西安市、蘭州市;河北省城市群〔石家莊(含辛集)、唐山、邯鄲、保定(含定州)、邢臺、廊坊、衡水、滄州、承德、張家口〕、浙江省城市群(杭州、金華、紹興、湖州)、福建省城市群(福州、廈門、漳州、泉州、三明、莆田、南平、龍巖、寧德、平潭)、江西省城市群(南昌、九江、撫州、宜春、萍鄉、上饒、贛州)、廣東省城市群(佛山、東莞、中山、珠海、惠州、江門、肇慶)。

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中明確提出了補助範圍、對象以及標準,如下表:

1、純電動乘用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乘用車推廣應用補助標準(單位:萬元/輛)


2009-2019我國新能源汽車政策發展歷史及影響(上)


2、純電動客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客車推廣應用補助標準(單位:萬元/輛)


2009-2019我國新能源汽車政策發展歷史及影響(上)


此外:超級電容、鈦酸鋰快充純電動客車定額補貼15萬元。

3、純電動專用車(主要是:郵政、物流、環衛等)推廣應用補助標準:按電池容量每千瓦時補貼2000元,每輛車補貼總額不超過15萬元。

4、燃料電池車推廣應用補助標準(單位:萬元/輛)


2009-2019我國新能源汽車政策發展歷史及影響(上)


201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1.75萬輛,同比去年增長了39.7%,其中純電動14243輛,插電式混合動力3290輛;新能源汽車銷售1.76萬輛,同期同比去年增長了37.9%,其中純電動銷售14604輛,插電式混合動力銷售3038輛。

2013年乘用車依據純電續駛里程最高補助6萬元/輛、客車依據車長最高補助50萬元/輛、專用車按電池容量最高補助15萬元/輛、燃料電池車按照車輛類型最高補助50萬元/輛進行差異化補貼。

這一年新能源汽車行業補貼政策更加細化,加入續航里程的參考指標,更加註重市場實際運營情況,並規定了補貼逐年退坡制度,直至取消。新能源產業快速開展,電動公交因補貼政策迅速崛起,宇通、比亞迪、中通、金龍、廣通等客車企業迅速發展,也因補貼政策埋下了巨大隱患。

2014年

2014年7月13日,國家發改委等五部委聯合公佈了《政府機關及公共機構購買新能源汽車實施方案》,明確了政府機關和公共機構公務用車“新能源化”的時 間表和路線圖。方案指出,2014年至2016年,中央國家機關以及納入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的政府機關和公共機構,購買的新能源汽車佔當年配備更新總 量的比例不低於30%,以後逐年提高。

方案還規定了各省區市其他政府機關和公共機構這幾年內購買新能源車的佔比,尤其指出2014年,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細微顆粒物治理任務較重區域的政府機關及公共機構購買比例不低於當年的15%。

2014年7月14日,國務院發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4〕35號),宣佈給予新能源汽車稅收優惠: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對純電動汽車、插電式(含增程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免徵車輛購置稅。並統一標準和目錄、規範市場秩序,破除地方保護。

2014年新能源汽車生產78499輛,銷售74763輛,比上年分別增長3.5倍和3.2倍。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48605輛和45048輛,比上年分別增長2.4倍和2.1倍。從車型方面看,2014年銷售的新能源汽車中,乘用車佔比71%,客車佔27%,貨車和其他乘用車佔2%。

這一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有了巨大的增長,各車企開始發力純電動車型,比亞迪、北汽新能源、榮威、吉利等傳統車企都發布旗下最新車型。這時期,互聯網企業進場新能源產業,試圖抓住電動車與燃油車碰撞產生的巨大機會。李斌成立蔚來汽車、何小鵬成立小鵬汽車、賈躍亭宣佈樂視“SEE計劃”等等,2014年也被不少業內人士稱為新造車勢力元年。


To be continu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