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200萬候選人改做微商,未雨綢繆,才是最好的職業規劃

復工後,我已經收到好幾個很久沒聯繫的候選人,主動發來的信息:想看新機會。

雖說每年金三銀四的跳槽高峰,我都會收到類似信息,但今年的內容明顯不同,因為,他們都已經失業了。

更誇張的,有幾個之前年薪不低的候選人,已經轉行做起了微商。

一個之前年薪近200萬的高級總監人選,現在每天都在朋友圈推銷面膜,聽說也沒賣出去幾張。

當然,我們不是說微商不好,只是,普通人冷啟動靠微商賺錢,其實真的非常難。

在可見的未來,很多人的工作,都會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失業大軍的一員。

未雨綢繆這件事,越早做越好。

對一部分崗位來說,“All in主業”永遠是最快的提升方式

你看了開頭,可能會以為,這篇文章是教你一定要開展副業的。

你猜得沒錯,是這個意思。但是說副業之前,我們仍然要說說主業。

從前兩年開始就席捲網絡的“副業剛需”,讓很多人都變得浮躁,不管有沒有特長精力,哪怕開個專車,也算心安理得地有了副業。

開展副業,到底對不對呢?

對,也不全對。正如毛主席所說,遇到事情,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如果這兩年你聽了太多“35歲以上就失業”,“30歲不進管理層就沒出路”之類的話,那麼,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很多崗位,即便不限制年齡,也仍然很難找到高質量的人。

無論什麼經濟形勢,一個不變的真相就是:人永遠有很多,人才,永遠是稀缺的。

我們操作的很多生物醫藥領域的尖端研發崗位,甚至出現了超過60歲的退休候選人,仍然被多家企業爭搶的情況。

年齡、學歷、薪資、級別甚至工作地點,對這些候選人來說,都好談。

所以,別再抱怨職場不公平、企業不公平,只是你自己還不夠硬核罷了。

年薪200萬候選人改做微商,未雨綢繆,才是最好的職業規劃

當然,能有這樣硬核資歷的人,非常少,也不是在所有的行業、所有的崗位都會出現,所以我說的是,“對一部分崗位”來說,主業是最靠譜的升值方式。

能滿足通過All in大幅提升身價的崗位,一般都具備幾個特質:

行業前景好、掌握主動權、技能上限高。

  • 行業前景好:不用過多解釋,如果行業都要被淘汰了,你花再大力氣,也翻騰不出來浪。但是,行業前景好,並不等於“風口”,也不等於“流行”,很多並不為人熟知的行業,前景也十分廣闊;
  • 掌握主動權:就是比起平臺和公司,“你”對工作的成敗,起了更關鍵的作用,你和公司之間,你處於主動位置。簡單講就是,比起你離不開公司,公司更離不開你;
  • 技能上限高:是指在這個領域,從小白到行業頂尖之間,有巨大的空間。如果做到頂尖,技術含量非常高。比如醫藥研發、互聯網技術等崗位。

所以,如果你現在的行業不錯,而主動權和技能,你又可以通過自己努力來提高,那麼,這時如果花時間去開展副業,無異於捧著金飯碗要飯,本末倒置了。

這時候,最好、最快的提升方式,就是花大力氣在主業深耕,儘快站到領先位置。這樣,你不但不用擔心裁員失業,收入也會呈階梯式大幅上漲。

年薪200萬候選人改做微商,未雨綢繆,才是最好的職業規劃

比找到副業更難的,是擁有“副業意識”

如果你覺得,你的主業不具備上面的那些條件,那麼,你就真的要考慮副業了。

因為對越來越多的人來講,副業已經不僅僅是一份額外的收入,而是很有可能,變成你未來的主要生活來源。

以我開頭說的那個候選人為例:

年齡超過45歲,趕上了外企在中國蓬勃發展的年份,一路都順風順水,直到公司突然宣佈她被裁員,才發現,自己除了上班,居然都不知道還能靠什麼生活。

過往的經驗技能,並不足以讓企業放棄那些同樣優秀、但年輕得多,也便宜得多的同行,而選擇她,那麼,她只能自謀生路。

從未想過要在40多歲另起爐灶,一切從頭開始,又找不到自己除了工作之外的專長,是比失業更可怕的事。

而如果能早一點有危機意識、副業意識,她本可以做出更好的準備和選擇。

那怎麼培養“副業意識”呢?

小時候學過游泳的人,大部分都有被教練直接扔下水的經歷。

每個教練都知道,比起掰開揉碎講道理,讓小孩直接在水裡撲騰,恐懼的本能,會讓人很快在慌亂中學會游泳(說的我好像很會游泳一樣)。

這個道理,其實對做副業,同樣適用。

很多人之所以沒辦法開展副業,是沒有逼到那個地步。如果明天真的沒有收入,還不上房貸、吃不上飯,別說一個副業,十個都能開展。

與其真的經歷失業,才去慌亂尋找出路,不如逼自己一把,讓自己想象“已經掉在水裡”,看看你能用什麼姿勢,遊起來。

年薪200萬候選人改做微商,未雨綢繆,才是最好的職業規劃

副業,該如何開始

有了副業意識,後面,就需要真刀真槍幹起來。具體操作,可以參考這幾點:

1) 認清自己的興趣點、能力點、耐受點

興趣點,能力點,都好理解。最難的,是明白自己的耐受點。

所謂耐受點,就是自己對某些事情的忍耐力極限。

舉個例子,如果你想到和陌生人尬聊,就忍受不了,甚至痛苦得要死,那麼就儘量不要做需要不停去開拓陌生人資源的副業。

如果你難以忍受獨自工作,那就不要找那種需要一個人伏案几小時來完成的副業。

2) 先入局,再發展

比做副業更耗費精力和時間的,其實是猶豫和徘徊。與其這樣,不如選定大方向後,儘早動手。

很多時候,困難都是被我們想象出來的,方向也是在實踐中摸索出來的。

只有當你躬身入局,才能知道行業的深淺,以及這個方向,到底適不適合自己。

給自己半年時間,每天堅持做,半年後,你要麼已經有了提高和起色,要麼至少排除了一個干擾項。

3) 打開思路,保持敏感

很多人對副業的認知,過於侷限,提到副業就只能想到賣貨、寫作、開專車。

其實有很多領域,都有一些並不為人熟知,但更有價值的副業。

以HR為例,現在有一種副業,叫做“簡歷顧問”,顧名思義,就是幫助不會寫簡歷、不會提煉自身工作亮點的候選人,優化簡歷。無論從自我增值還是長期積累角度,都是不錯的選擇。

只要稍微搜索自己的主業+“兼職”,很多你並不瞭解的副業,就很容易被發現。

跳出固有思維,保持敏感,很多機會就能被看到。

年薪200萬候選人改做微商,未雨綢繆,才是最好的職業規劃

寫在最後

當然,無論副業主業,都需要我們投入時間精力,以及意志力。

即便是根據自己興趣開展的副業,它一旦變成了“生錢”的活動,就需要拿出專業的精神來對待。

但也正是這樣,它才有可能在你需要時,變為你的plan B,真正作為你的生活支持。

在尋找副業、從事副業的過程中,你有什麼想說的,歡迎隨時加小歐姐微信溝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