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南京都市圈扩容!南京被提20余次,首位度空前提升

今天上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江苏实施方案正式发布。去年12月,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印发备受瞩目。

支持南京都市圈扩容!南京被提20余次,首位度空前提升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江苏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

支持南京都市圈扩容!南京被提20余次,首位度空前提升

中共江苏省委新闻网截图

《江苏实施方案》共分为总体要求、区域联动、重点任务、组织保障四个部分,明确了我省需要落地落实的重点任务、重要事项、重大政策共60条,是我省贯彻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任务书”和“线路图”。

确定发展目标:

到2025年,区域一体化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产业创新、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市场开放、公共服务等领域基本实现一体化发展;


到2035年,区域一体化发展达到较高水平,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成为最具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强劲活跃增长极。


1

《江苏方案》中的南京元素


作为长三角的重要一员,在江苏实施方案中,南京被提及20余次。南京城市首位度、南京都市圈、南京江北新区建设、南京北站等等这些关键词有了最新指示。


重点来了

1、着力提升南京城市首位度,进一步增强特大城市能级2、加快都市圈发展,支持南京都市圈扩容;3、大力推进南京江北新区建设;4、加快南京北站、苏州高铁北站等综合交通枢纽建设;5、加快推进南京禄口国际机场T1航站楼改扩建和三期工程前期工作;6、加强顶山—汊河、浦口—南谯区域协作;积极推动江宁—博望区域联动,促进协同协作发展。


强化区域联动发展

提升区域发展整体水平。以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南通、盐城、扬州、镇江、泰州等9个长三角中心区城市为主体,着眼于一盘棋整体谋划,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增强高端要素集聚和辐射能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和综合服务功能,建立健全一体化制度体系,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和强劲活跃增长极。

加快推进都市圈发展。着眼于高水平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着力提升南京城市首位度,进一步增强特大城市能级,充分释放科教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南京江北新区建设。加快编制《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支持都市圈扩容,更好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以宁镇扬一体化为先导,加快建立协同治理机制,推动扬州、镇江特色新型城市功能提升,强化宁淮深度合作,增强对周边区域辐射能力。加强南京都市圈与合肥都市圈协同发展,打造东中部区域协调发展典范。

推进区域协调联动。充分发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引领作用,加快建设沿沪宁产业创新带(G42)。依托南京和杭州特大城市综合功能,加快推进宁杭生态经济带建设。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全面推进人的城镇化。完善南京等特大城市的积分落户制度,进一步提升中心区其他城市人口聚集能力。


推进跨界区域共建共享

加强顶山—汊河、浦口—南谯区域协作,推进公共服务共享和跨界生态资源共保;积极推动江宁—博望区域联动,促进协同协作发展。


建设协同创新产业体系

共建产业创新大平台。以上海为龙头,以南京、苏州、无锡、杭州、合肥为重要极点,以沿沪宁产业创新带、G60科创走廊、宁杭生态经济带

为支撑,推动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共同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

加快培育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强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卫星导航等新技术研发应用,支持龙头企业联合科研机构建立人工智能等新型研发平台,鼓励南京、苏州、无锡等城市开展新一代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和创新发展。


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共建轨道上的长三角。加快南沿江高铁、沪通铁路一期、连淮扬镇等项目建设,积极推动北沿江、通苏嘉甬、沪通铁路二期、沪苏湖、合新、镇宣、宁宣黄、宁扬宁马、宁淮、盐泰锡常宜、苏锡常快线铁路等规划项目开工建设,加强沿淮、宁杭二通道的规划对接和前期工作。加快南京北站、苏州高铁北站等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构建高铁、城际、城市地铁一体化多层次的轨道交通网络,率先在都市圈实现公交化客运服务。

加快推进宁马、宁合、京沪、沪武等高速公路江苏段改扩建项目,以及溧宁、连宿、宁盐、苏台等高速公路新建项目。加快推进常泰、龙潭、苏通第二、崇海、江阴第二、润扬第二以及张皋等过江通道规划建设。

合力打造世界级机场群。优化提升南京区域航空枢纽功能,重点提升国际运输能力,加快推进南京禄口国际机场T1航站楼改扩建和三期工程前期工作。

协同推进港口航道建设。在共同抓好长江大保护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南京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功能,加快建设长江南京以下海江河一体化联运港区。完善区域港口集疏运体系,推进南京港、苏州港、连云港港、盐城港、南通港等重点港区进港铁路规划和建设。

深化重点领域智慧应用。支持北斗导航系统率先应用,建设南京位置服务数据中心

推进跨区域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电网建设改造与智能电网应用,加快建设淮南—南京—上海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过江通道。


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合作

推动重点领域扩大开放。联合加强数字化贸易平台建设,加快南京、苏州、无锡等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

加强国际合作园区建设。依托南京、苏州、无锡等重点城市和重点园区,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高水平打造国际总部经济聚集区。

协力办好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支持上海高水平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苏州、南通设立协办地,建设南京

、昆山等特色化进口商品展销平台,共同策划和开展贸易投资配套活动。
伴随着江苏方案的落地,南京方案也正在制定中,将着重围绕推进区域联动发展、建设协同创新体系、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推进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创新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等七大重点领域和长三角科创圈、南京都市圈两大重点方向。


2

南京都市圈扩容南京
备受关注的是在文案提及的“加快编制《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支持都市圈扩容”。
南京都市圈地跨苏皖两省,是全国唯一的跨省都市圈。当前南京的都市圈成员有:镇江市、扬州市、淮安市、马鞍山市、滁州市、芜湖市、宣城市、金坛区和溧阳市。

支持南京都市圈扩容!南京被提20余次,首位度空前提升

南京都市圈示意图

去年6月份,蚌埠市发改委主任陶广生、副主任杨祖彬一行赴南京发改委对接蚌埠市整体加入南京都市圈有关事项。

南京发改委对蚌埠的加入表示欢迎和支持,希望与蚌埠密切合作,加强沟通。

支持南京都市圈扩容!南京被提20余次,首位度空前提升

截图来源蚌埠市人民政府

未来南京都市圈如何扩容,值得期待。


3

就业、教育、医疗一体化南京长三角

在《江苏方案》中,长三角一体化对区域内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等均有阐述。

教育协同扩大优质教育供给,研究发布统一的教育现代化指标体系,加强监测评估。依托城市优质学前教育、中小学资源,鼓励学校跨区域牵手帮扶,深化校长和教师交流合作机制,利用“互联网+教育”等新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
推动长三角高校联合培养和学分互认,深化大学大院大所全面合作、协同创新,联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的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加强与国际知名高校合作办学,打造昆山杜克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等一批国际合作教育样板区。搭建职业教育一体化协同发展平台,做大做强江苏软件等联合职业教育集团,支持常州等地创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
就业制定相对统一的人才流动、吸引、创业等政策,构建公平竞争的人才发展环境。


建设G42沪宁沿线人才创新走廊,推动人才资源互认共享,完善户口不迁、关系不转、身份不变、双向选择、能出能进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促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
养老+医疗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鼓励县级医院与乡村医疗卫生机构组建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推动城市大医院与县级医院建立对口支援、巡回医疗和远程医疗制度。
积极探索旅游、养老等领域跨区域合作新模式。推进社会保险异地办理,开展养老服务补贴异地结算试点,促进异地养老。
研究制定产业资本和品牌机构进入养老市场指引,培育养老从业人员专业化市场,支持民营养老机构发展,建设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健康医疗服务、养生养老基地,稳步扩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范围。
共建以居民健康档案为重点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和以数字化医院为依托的医疗协作系统,实现双向转诊、转检、会诊、联网挂号等远程医疗服务。
创新跨区域服务机制,建
立健全异地就医直接结算信息沟通和应急联动机制,推进电子健康档案信息平台跨区域联通,完善住院费用异地直接结算,开展异地就医门、急诊医疗费用直接结算试点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