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屯粮潮出现!彭博:恐威胁全球贸易

国家级屯粮潮出现!彭博:恐威胁全球贸易


疫情蔓延全球,各国民众都出现抢购食品、清洁用品的现象,店家只能紧急补货或限购。《彭博》指出:虽然现在粮食供应充足,但各国的劳力短缺、限制措施等等导致物流出现障碍,已有政府率先开始屯粮,而此情况可能威胁全球贸易。


报导称,各国政府近期立场偏向民族主义,有可能破坏近几十年来的国际体系。许多政府已经采取了极端措施,实行宵禁和禁足令等,现在可能会沿用到食品政策。部分国家则是某些农产品的大宗供应国,供应中断将对全球产生重大影响。


如俄罗斯为世界上最大的小麦出口国、北非的主要供应国,近期不排除实施出口禁令,称每周都在评估情况。哈萨克则是最大的面粉出口国之一,本周起禁止出口面粉,先前则已禁止胡萝卜、糖、马铃薯、荞麦、洋葱等。


另有国家在增加粮食储备。

如中国是最大稻米生产国和消费国,尽管已储备足够1年份消费的稻米和小麦,但政府仍计划买下较以往高比例的国内收成。阿尔及利亚和土耳其在内的主要小麦进口国,也已发布新粮食招标;摩洛哥则暂停小麦进口关税到6月中旬。


英国智库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Chatham House)新兴风险研究主管班顿(Tim Benton)表示,这种情况正在发生,而他们预计封锁将越来越严重,如果各国政府只顾自己、不合作确保全球供应,最终情况恐会更糟。他警告:民众抢购潮加上贸易保护主义,食品价格最终可能上涨,恶性循环也会延续,没有粮食供应,社会就会完全崩溃。


《彭博》补充,食物价格高涨有引发动荡的悠久历史,最近的是2011年、2008年食品价格暴涨期间,非洲,亚洲和中东的30多个国家发生了抗议价格的暴动。


美国农业银行CoBank的研究副总科瓦斯基(Dan Kowalski)强调:与以往食品通膨时期不同,目前玉米、小麦、大豆、稻米等主要农作的库存充足,他预计价格不会戏剧性暴涨。


国家级屯粮潮出现!彭博:恐威胁全球贸易

经济日报:中国有能力应对全球粮食危机风险


国家级屯粮潮出现!彭博:恐威胁全球贸易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引发各国食品恐慌性囤积。许多国家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采取多种措施保障国内粮食供应充足,如有的国家启动国家库存计划,拟增加粮食储备;有的粮食出口国限制粮食出口,有的进口国将扩大进口规模。全球疫情仍在继续的背景下,中国会不会受到粮食危机冲击?


中国粮食库存充足进口依赖程度低


同济大学特聘教授程国强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后期全球疫情仍然得不到有效控制,疫情引发全球粮食危机的风险有可能是大概率事件。然而,我国在聚力抗击疫情的同时,也具备应对全球粮食危机风险的坚实基础。当前我国粮食安全形势处于历史上最好的时期,粮食连年丰收,库存充足,粮食供应不会出现脱销断档。


我国口粮生产具有绝对安全保障能力,依赖进口程度低。我国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和农业生产,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通过政策支持、科技驱动、深化改革等多种举措,稳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6亿吨以上,谷物自给率超过95%,稻谷和小麦两大口粮完全实现自给。但是,我国粮食存在结构性短缺问题,优质稻谷和小麦供给不足,玉米存在产需缺口,大豆自给率不足20%,通过进口来调剂余缺,优化供给结构,目的是从更高层次上提升国家安全保障水平。


我国每年进口粮食1亿多吨,主要以大豆、粗粮等为主,大米、小麦进口一般分别为200万吨、400万吨,占国内消费总量分别为1%至2%,主要起品种调剂作用。“国际粮食市场价格异常波动,对我国难以形成直接的冲击。相反,如果国际粮价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国内粮价上升预期,有利于促进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对稳定今年粮食生产具有积极作用。”程国强说。


大豆是我国进口的主要农产品,对外依存度超过80%。2017年我国大豆进口9500多万吨,2018年进口8803万吨,2019年进口8851万吨,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年度进口量占全球总量的60%左右。为了保障大豆供应安全,近年来我国不断拓展大豆进口来源地,除了巴西、美国、阿根廷等传统的进口来源地之外,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等国家也成为我国大豆重要进口来源地。而且,大豆并非一些粮食出口国家此次限制出口的主要粮食品种,对我国大豆进口影响不大。


完善的储备调控体系是“定海神针”


完善的粮食储备调控体系和应急管理机制,是我国能够成功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海神针”。近20年来,我国建立并不断完善中央和地方粮食储备体系和协调机制,从目前来看,我国粮油库存处于历史高位,无论中央储备粮还是地方储备粮,都非常充裕。我国还针对各种突发公共事件、自然灾害等引起的粮食市场异常波动,建立起了相应的粮食应急保障机制。


大中城市还普遍建立了米面油等成品储备,可以满足当地10至15天供应,调控物质基础雄厚。同时,我国粮油市场体系和配送、供应网络健全,供给能力和时效都有可靠保障。“通过不断加强和完善粮食储备制度和应急体系建设,我国不仅经受住了汶川地震、冰雪灾害等多发重发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成功应对2008年全球粮食危机;而且,在这次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严峻挑战的关键时期,保障了各地特别是重点疫区的粮食有效供给,为稳定市场、安定人心发挥了压舱石作用。”程国强说。


目前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各地正在全力组织春耕生产,保障夏粮丰收。今年初,我国就已制定了稳住粮食种植面积、稳定粮食产量的政策目标,并制定了一系列支持政策措施,包括强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进一步增强地方政府保障粮食安全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此外,各地加大了对产粮大县的奖励和支持力度,夯实地方重农抓粮的积极性和责任心,进一步完善农业支持政策体系,保障农民种粮基本收益,保护好农民种粮务农积极性。我国今年还增加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等农业基础设施项目安排,促进增强农业抗灾水平、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显然,今年保粮食稳产“先手棋”奠定了基础,我国完全能够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全球粮食市场价格波动和粮食安全危机。


需重视维护全球农业贸易市场秩序


尽管我们应对可能发生的全球粮食危机做好了充分准备,但当前“要特别注重推动加强国际粮食安全与贸易政策协调”,程国强说。


疫情对全球粮食生产和需求造成全面冲击,如果后期世界疫情仍然得不到有效控制,同时缺乏有效的国际粮食安全宏观协调机制,加之部分国家蝗灾影响粮食生产,有可能会恶化全球粮食市场预期,形成各国抢购、限卖以及物流不畅的恐慌叠加效应,导致国际粮价飙升,疫情引发全球粮食危机的风险或呈大概率事件,酿成严重的世界粮食危机,直接威胁我国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


他建议在联合国、G20等多边机构框架和机制下,强化消除饥饿、保障粮食安全的全球共同责任与使命,推动各国启动全球粮食安全和农业贸易协调、合作与行动,确保全球农业与粮食供应链有效运转和持续推进

,不断完善和强化全球粮食安全治理,共同维护全球农业贸易和市场秩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