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話晚、說不清?可能是你這3件事沒做對,正確做法在這裡!

看到一則視頻,詢問爸爸們是否願意和模仿孩子們說話,用兒話語和孩子交流!

爸爸們的回答如出一轍:像孩子一樣說話?聽起來很傻!我不願意!

孩子說話晚、說不清?可能是你這3件事沒做對,正確做法在這裡!

而關於媽媽使用兒化語的調查,有一則這樣的數據:

  • 36.5%的媽媽經常和寶寶說兒化語。
  • 58.1%的媽媽基本上使用標準語跟寶寶說話。
  • 5.4%的媽媽原先用兒化語,後來改為標準語了。

那麼在和孩子溝通時,我們究竟該如何正確使用兒話語呢?

孩子說話晚、說不清?可能是你這3件事沒做對,正確做法在這裡!

什麼是兒化語?

這類話過去被稱作"媽媽語"(motherese),又被稱作嬰兒指向的言語(infant-directed speech)。

兒化語語通常有以下特徵:

語速放慢;

誇大元音;

聲調變高;

用比較誇張、抑揚頓挫的語氣;

語言簡單化,使用簡單的詞和句子;

不斷重複,例如疊字“吃飯飯、洗澡澡”。

孩子說話晚、說不清?可能是你這3件事沒做對,正確做法在這裡!

兩歲前,多用兒化語和孩子溝通

兒話語更好地吸引寶寶的注意力

Cooper 和 Aslin 在他們1990年裡發表的論文裡面就分別測試了只有兩天大的新生兒和剛剛足月的寶寶。

實驗前,他們錄製了五名女性分別模擬自己日常生活中和成年人說話以及對寶寶說話的語氣讀出幾個句子("早上好。你今天過得怎麼樣?你在做什麼?咱們去散步吧。"),然後把這些音頻片段放給寶寶們聽。

孩子說話晚、說不清?可能是你這3件事沒做對,正確做法在這裡!

無論是隻有兩天大還是一個月大的寶寶,他們在聽到成年人使用嬰幼兒定向言語的時候,都會更長時間地盯著面前的屏幕。

兒化語提高嬰兒學習語言的能力

美國威斯康星洲嬰兒研究者格林科夫在研究中發現,父母用“車車”等寶寶常用的疊詞跟寶寶交流,因為這一動作表達了更多的同理心,所以寶寶學得會快一些。

曾經Washington 大學和Connecticut 大學做過一個實驗,證明了娃娃音是與孩子相處時最有效的溝通方式,並且在父母與孩子交流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孩子說話晚、說不清?可能是你這3件事沒做對,正確做法在這裡!

他們調查了上千個嬰兒學語言片段,結果他們發現,拉高音調用‘娃娃音’對嬰兒講話,可以提2歲高嬰兒學習語言的能力,讓他們學習得快,學習更多的單詞,而且學習的效果是沒有接受娃娃音講話刺激的嬰兒的3倍。

兒話語,更能和孩子共情

《媽媽是超人》中,賈靜雯哄咘咘和波妞睡覺時,溫柔地用兒話語說:“你也累累嗎?媽媽抱抱!好,那我們去睡覺覺了好嗎?”

孩子說話晚、說不清?可能是你這3件事沒做對,正確做法在這裡!

波妞和咘咘便乖乖地跑到媽媽的懷裡,奔向臥室睡覺乖乖地睡覺去了!

比如當我們想讓孩子去洗澡時,我們會說:寶寶,我們去洗澡澡吧?

聽上去語調更溫柔,孩子更容易接受!

當我們使用兒話語和孩子溝通時,會讓孩子感到我們的認同和鼓勵:看,媽媽和我說話的方式一模一樣!

孩子說話晚、說不清?可能是你這3件事沒做對,正確做法在這裡!

孩子也會覺得被媽媽重視和關注:他們那麼喜歡我說話的方式,甚至模仿我說話的樣子!

所以,在孩子語言學習的初級階段,兒語是值得家長積極嘗試的一種培養手段。

兩歲後,和兒化語說再見

一般情況下,當孩子到了兩歲半左右,掌握了七百個常用字詞的相關發音,可以相對連貫完整地說出句子,也有了更充足和多樣的手段來表達自我,兒語就應該從家庭生活中逐漸消失了。

我家小侄子一直由婆婆帶著,和我家兒子年齡相仿,過年回家時,我家兒子已經可以流利地說話,甚至準確的表達自己的意願或者感情了!

孩子說話晚、說不清?可能是你這3件事沒做對,正確做法在這裡!

小侄子淘氣,去觸碰電插座,他會說:我警告你哦,這個很危險,不能碰!

而小侄子只能磕磕巴巴地說:危險!……不碰!

婆婆說:這小孩子的發育都不一樣,你們家寶寶學說話就是快,你這小侄子現在說話都是半句半句的,磕磕巴巴!

孩子說話晚、說不清?可能是你這3件事沒做對,正確做法在這裡!

我也權當是小孩子成長不同的原因。

吃飯時間到了,婆婆喊小侄子吃飯:“小帥帥,快來吃飯飯啦!看奶奶給你做的肉肉……”

頓時,一個“賣萌”的婆婆上線,我恍然大悟:原來,小侄子說話遲,根源在這裡――過度使用兒話語

當婆婆一直在用“兒語”和他進行對話和溝通,他缺少了學習大人語言的環境條件。導致他語言能力遲遲未能得到發展!

尹建莉教授說:對嬰兒說話時儘量用平和的口氣、正規的語言。

孩子說話晚、說不清?可能是你這3件事沒做對,正確做法在這裡!

就是平時我們說話就怎麼說,怎麼用詞就怎麼用,吃飯就是“吃飯”,看書就是“看書”,少用“吃飯飯”、“看書書”一類的疊詞。這種兒語偶爾用用也不錯,很有趣,只是不要太多。

嬰兒的大腦是一臺“複印機”,輸入了什麼就只能輸出什麼,用正規語言的好處是,當孩子開始學說話時,他就會表達得更自然而準確。

如何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呢?

1

擴展法

比如當寶寶想喝水,指著桌子上的水杯說“水水”時,媽媽可以把水遞給寶寶然後說:哦,寶寶渴了,想喝水!

孩子說話晚、說不清?可能是你這3件事沒做對,正確做法在這裡!

這樣孩子就對標準語言有了初步的感知,會有意識的去模仿學習標準語言,慢慢脫離兒化語!


2

做一個話嘮的媽媽

尹建莉教授在《面對小嬰兒,不妨做個“話癆”父母》中說:

對於新生嬰兒來說,這個世界的所有一切都是新鮮的。色彩、聲音、觸覺、味覺等都是他認識世界的途徑,來自父母的聲音尤其重要。

不要因為小嬰兒聽不懂話,就不對他說話。嬰兒雖然不會說話,也不會回應父母,但父母講給他的每一句話都在他純淨如白紙般的意識裡留下痕跡,成為滋養他生命的清泉。

孩子說話晚、說不清?可能是你這3件事沒做對,正確做法在這裡!

只要孩子醒著,就儘量多和他在一起,不管幹什麼,都給孩子說一說。

比如該餵奶了,就一邊抱孩子一邊說“寶寶肚子餓了吧,該吃奶了,媽媽已經給寶寶準備好了,現在開始吃吧”。

看見一盆花,就告訴孩子,“這是一盆花,葉子是綠色的,花是紅色的,噢,這裡還有一片葉子是黃色的,我們把黃葉子揪下來吧”如此等等。不用在意孩子是不是聽得懂,就當他能聽得懂。

孩子說話晚、說不清?可能是你這3件事沒做對,正確做法在這裡!

平時我們說做家長要忌嘮叨,即不說或少說沒用的話。但面對小嬰兒卻要做個“話癆”家長,把簡單的事用盡可能豐富的詞彙說出來。

家長所說的每句話,都是小嬰兒第一次聽到的“金句”。尤其來自母親的語言,包含著愛與溫暖,是奠定孩子整個生命底色的“紅寶書”。


3

陪孩子讀書、講故事

嗯哼大王在綜藝節目中金句爆出的例子頻頻爆出,看了霍思燕一家睡前的溫馨活動,才知道,語言表達能力超讚的嗯哼,原來是在這樣的語言環境薰陶下練成的!

視頻中,杜江和霍思燕在給嗯哼講故事時,不時的讓嗯哼接龍故事。

杜江說:那天晚上,他回到家裡!

嗯哼便說:媽媽,媽媽!

杜江繼續講到:嘉士伯尖叫起來!

嗯哼就喊到:胡蘿蔔怪,胡蘿蔔怪?

……

這樣的讓孩子填空接龍式的親子讀書活動,無形中便會擴充孩子的詞彙量,增強孩子語言的表達能力!

孩子說話晚、說不清?可能是你這3件事沒做對,正確做法在這裡!

兒話語,就像一把雙刃劍。在嬰兒期、學步期時,我們跟他說兒語,一步步把孩子引入這個新的世界中,溫柔,細膩!

但孩子超過兩歲,如果我們還再繼續“吃飯飯、睡覺覺”,恐怕成了孩子語言力發展的頭號殺手!

孩子說話晚、說不清?可能是你這3件事沒做對,正確做法在這裡!

用兒化語把孩子帶入語言的世界,潛移默化地走向標準化語言,才是我們每位父母的明智之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