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脱贫记|为趟致富路 坚决不放弃

我家脱贫记(1)


——河北农民报记者 张宝程

通讯员 郭爱军 李娇 冀秀怡 张鑫巍


笔者说

……

今天的主人公叫赵安军,49岁,张家口市赤城县样田乡双山寨村远近闻名的富裕户。8年来,靠着自身努力和灵活的头脑,赵安军盖起了亮堂堂的8间大正房,生活比较富足。

2015年,脱贫攻坚的号角全面吹响。“作为村里一名共产党员,自己富起来不叫富,让全村人腰包鼓起来那才叫真富。”让全村乡亲像他一样住上宽敞的房子、家家户户有钱挣,成了赵安军整天琢磨的心头事儿。

一次偶然的机会,赵安军从朋友打听到木耳种植项目前景好、收益高,很有希望成为带动全村人脱贫致富的“摇钱树”。他立即驱车千里,到黑龙江实地考察,并邀请专家到样田乡对气候、土质等进行实地物查。得到专家的认可后,2016年,他积极筹措资金、流转土地、建造大棚、聘请技术人员指导,开始了初步探索。

一切准备就绪,只是好事多磨。2017年,眼看着木耳长势喜人,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木耳采摘期突然而至的一场大雨,将准备采摘的30多万棒木耳全部淹没。河水退去,木耳已经全部腐烂。

2018年,由于气候不稳定,一场倒春寒又造成巨大损失。连续两年血本无归,赵安军不仅把家里的积蓄全搭进去了,还欠了一屁股债。

亲戚朋友劝他放弃,但是赵安军斩钉截铁地说:“哪怕碰的头破血流,也要给村里趟出一条致富路子来。”

赵安军克服困难勇创业的事迹被传开后,县、乡两级政府在技术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将其选定为创业致富带头人。先后两次安排赵安军参加木耳种植技术的相关培训,科技特派员多次到田间地头进行实地查看和技术指导。河北大学食药用真菌研究所建立试验基地,针对本地气侯特点和种植品种,进行实地研究和技术指导,帮助其解决木耳种植的技术难题。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赵安军的不懈努下,2019年,木耳种植终于取得了成功,产量大幅提升、收益也逐年增加,不仅挽回了前几年的亏损,还获利50多万元。

今年1月8日,赵安军成立了赤城县灵华食用菌种植有限公司,进一步提质扩模,计划安排培育试验品种10万棒,规模种植40万棒,年可生产木耳6万斤,预计年纯收益可达200万元。

赵安军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他的成功实践为村民脱贫致富指明了方向。目前,公司平均每年安排100余人打工就业,其中贫困人口30余人,平均每人年增收5000元左右;共流转土地120亩,其中流转贫困户土地36亩,12户贫困户年户均增收2100元。

1月15日,省委书记王东峰到赤城县走访慰问贫困村。在赵安军家中,王东峰关切地询问产业发展情况。当得知作为共产党员的赵安军自觉履行责任,带动10余户贫困群众发展食用菌产业,顺利实现了脱贫,王东峰给予了充分肯定,鼓励赵安军要把初心使命落实到脱贫攻坚主战场,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闯出一条致富新路。

有了省委书记王东峰的认可,赵安军对未来的信心更足了,“我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将来会有更多的贫困户过上好日子。”

赵安军,一位普通的共产党员,却用自己的辛勤汗水为全村人闯出一条脱贫路,在家乡这片土地上奏响了一曲动人的致富之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