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皇帝九個月才湊齊的十幾萬大軍,卻讓他僅用五天就揮霍完了!

公元1619年二月,繼撫清之戰後,明朝與後金又展開了一次大規模戰爭。面對遼東地區戰敗的局面。這一次竟讓一向吝嗇的萬曆皇帝破費了一次,這場耗費巨資,規模之大,兵力之多的大戰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薩爾滸之戰”。

這場“薩爾滸之戰”不僅使明王朝損失慘重,甚至成為了明清之爭的一個重大的轉折點。這場戰役基本上將明朝的大將全部清零,而且明朝武器庫中將近三分之二的武器,幾乎全部耗費在了“薩爾滸之戰”中。

萬曆皇帝九個月才湊齊的十幾萬大軍,卻讓他僅用五天就揮霍完了!

“薩爾滸戰役”

而作為“薩爾滸戰役”的總指揮楊鎬,對這場戰爭的失敗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可以說原本穩操勝券的大明軍隊,就是因為楊鎬的錯誤指揮,才導致全軍覆沒的。那麼楊鎬究竟做了什麼,竟然使明朝的十幾萬大軍僅僅在五天之內,就被敵人殺了個片甲不留?1619年,也就是萬曆四十七年,明王朝在緊張的籌備了九個月後。從明王朝各地調遣的士兵,組成的遼東援軍,聲勢浩大的開向了遼東地區。這次明朝內部總共出兵約87000餘人,再加上葉赫兵一部和朝鮮調過來馳援的軍隊13000人。

總兵力達到了約11萬人,對外宣稱20萬大軍(也有的說是47萬)。這支龐大的隊伍,在接到萬曆皇帝的旨意後,就星夜兼程地趕到了遼東地區。對於努爾哈赤來說,面對明朝如此強大的軍事攻勢,顯然這並不是這個剛剛建立四年的後金政權,所能夠承受的。楊鎬率大軍趕到遼東後,非常迅速的就開始了工作。因為軍費有限,所以萬曆皇帝一直在催促楊鎬開戰。楊鎬的作戰方針是:以赫圖阿拉為目標,分進合擊,將後金大軍團團圍住,一舉殲滅。

萬曆皇帝九個月才湊齊的十幾萬大軍,卻讓他僅用五天就揮霍完了!

“薩爾滸戰役”場景

楊鎬本人率一部分兵馬,坐鎮瀋陽居中指揮。其餘人馬被分為四大隊,第一隊由總兵馬林率領一萬五千人,兵出開原,途徑三岔堡,由渾河而上,直達後金北方。第二隊由總兵杜松率兵約3萬人,作為擔當主力部隊,正面迎敵。從瀋陽出撫順關入蘇子河谷,從後金西面發起進攻。第三隊,由總兵李如柏率領2萬5千官兵,從後金的西南方面進攻。第四隊由總兵劉綎率兵1萬餘人,與前來支援的2萬餘朝鮮兵匯合後。經寬甸沿董家江北上,由南面進攻。

其餘的像總兵官秉忠,遼東將領張承基、柴國柱等部隊,主要作為機動增援部隊,駐守遼陽地區。還有總兵李光榮帶領一部分兵馬,駐廣寧縣,保障後方交通。副總兵竇承武駐前屯監視蒙古各部,屯都司王紹勳總管運輸糧草輜重。在這這看似周密的佈局中,卻有一點成了明軍最致命的漏洞。那就是分兵的弊端,原本實力十分強大的一支部隊。被楊鎬這麼亂七八糟的一分,導致了軍隊戰鬥力大大下降。

萬曆皇帝九個月才湊齊的十幾萬大軍,卻讓他僅用五天就揮霍完了!

明軍

面對楊鎬的分兵合圍,努爾哈赤也提出了一條直擊缺點的方案,就是任爾幾路來,我只一處去。努爾哈赤這一對策,多少有些田忌賽馬的感覺。也就是說努爾哈赤這一邊永遠用最強的一面去對抗明軍。無論明軍強還是弱,始終不變,這樣一來。當人數較少的一隊明軍遇到努爾哈赤的八旗軍時,首先在人數上就處在了下風。

努爾哈赤第一個滅掉的就是杜松大軍,杜松這個人雖然勇猛,但卻缺少謀略。當杜松大軍行至薩爾滸山時,因其行軍速度極快,所以此時他已經變成了一支孤軍。努爾哈赤大軍藉助有利地形,趁著夜色大霧,由暗擊明。很快由杜松所率領的一路大軍就被打敗了。主將總兵杜松、保定總兵王宣、原任總兵趙夢麟,以及西路軍所有的明軍將士全部都在戰鬥中犧牲了。

萬曆皇帝九個月才湊齊的十幾萬大軍,卻讓他僅用五天就揮霍完了!

薩爾滸戰役地圖

1619年三月初一的夜裡,馬林所率領的北路軍進至在薩爾滸東北區時,得知杜松大軍戰敗。便沒有貿然前行。之後,馬林迅速佈防分兵三處就地防禦以成犄角之勢。三月初二,在八旗大軍的強大攻勢下,作為主帥的馬林卻心思大亂了,竟然丟下了手下的士兵自己逃跑了。失去主帥的明軍很快就軍心大亂了,明軍副將麻巖等皆被殺害。至此明朝兩路大軍全軍覆沒,據史料記載,屍體堆滿了山間,鮮血染紅了河流,十分慘烈。

明軍兩路大軍全軍覆沒,然而劉綎所率的東路軍因山路崎嶇,行動困難,未能按期進至赫圖阿拉。而對於前方的戰敗他更是一無所知,努爾哈赤絲毫不敢懈怠,星夜兼程,迎擊劉軍。三月初三,努爾哈赤命八旗軍換上了明軍衣甲,打著明軍旗號,持著杜松令箭,哄騙劉綎快速前進。

萬曆皇帝九個月才湊齊的十幾萬大軍,卻讓他僅用五天就揮霍完了!

明軍畫像

三月初四,當明軍東路軍走到阿布達裡崗一帶時,因地形重巒疊嶂,道路狹窄,於是劉綎便下令,單行行軍。殊不知這一命令,卻犯了兵家大忌。然而這種情景正是皇太極和代善兩個人最想看到的,就這樣劉綎大軍,被從山上衝下來的八旗軍,一分多段。接著四面八方全都佈滿了八旗軍,劉綎以及所率部下,全部陣亡。

失去了三路大軍策應的李如柏大軍,接到楊鎬傳來的命令後,迅速回防。然而就在回防的途中,卻遇到了一支僅二十幾人組成的後金哨探。但是雙方並沒有交手,只是後金軍在暗處偷偷搗亂,結果李如柏軍以為是後金主力發起了進攻。結果竟然驚恐潰逃,自相踐踏,而且傷亡人數竟然多達1000餘人。可見這一個部隊的心理素質有多差,還沒打仗先就自己打自己了。

萬曆皇帝九個月才湊齊的十幾萬大軍,卻讓他僅用五天就揮霍完了!

原本就無心打仗的朝鮮大軍,見此情形,順勢就投降了後金。前來支援的葉赫部的軍隊,得知明軍大敗後,便原路返回了。整場戰爭後金僅僅用了五天的時間,就把明朝的十萬餘大軍打了個落花流水。這就是著名的“薩爾滸之戰”,這場戰役給予了大明王朝重重的一擊。後金政權也因為這場戰役,徹底站穩了腳步。後金也從遼東地區的被動轉為了主動。薩爾滸戰役粗略計算明軍共損失兵力約45800餘人,戰死將領300餘人,喪失騾馬28000餘匹,損失槍炮火銃20000餘支。

明朝四路大軍,三路大軍的主帥都死在了戰場,雖然馬林棄軍逃跑了,但是在後來的開原之戰中也犧牲了。唯有李如柏沒有戰死,後來有人彈劾他,他是有意觀戰不前,因為他的小妾是努爾哈赤的侄女。後來李如柏也被處決了,而作為最高統帥的楊鎬也因戰爭失敗,引咎辭職,後來被朝廷羈押,最終於崇禎二年被處決。

萬曆皇帝九個月才湊齊的十幾萬大軍,卻讓他僅用五天就揮霍完了!

楊鎬畫像

關於薩爾滸之戰的失敗原因,其實原因有很多。其中楊鎬的分兵戰略,是其最致命的一點。還有就是軍隊的素質,然後是環境,因為二三月的東北,還是冰天雪地裡,很難發揮出軍隊的實力。而且後金大軍熟悉地形,可以巧妙地利用地型。其中還有一個隱形的因素,雖然沒有直接導致失敗的結果。但卻在無形中促成著失敗。

這一點就是來自於萬曆皇帝本身,因為開戰之際,萬曆皇帝一再催促。而且軍隊的後備補給和一切消耗,都十分拮据,這就直接導致楊鎬下令要速戰速決,分兵合圍。因此萬曆皇帝也在無形中促成了薩爾滸之戰的敗局。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史官筆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