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崇祯皇帝杀了“魏忠贤”后,明朝很快就灭亡了?原因是这样

3月14日,也就是崇祯十七年的三月十四日,即崇祯皇帝自缢为国捐躯前的第五天,崇祯皇帝在大势已去、国破家亡的绝望中,终于明白了先帝强调魏忠贤“恪守忠信,大有作为”的深层含义所在,然后又听完曹化淳太监的话说“如果忠贤还在,事情并不会发展成这样”。在李自成军队压近的关键时刻,崇祯并没有全神贯注用心地部署军队和将领,而是仍然有闲暇时间做一些与保卫都城无关的事情;在对国家的毁灭感到绝望的时候,崇祯为何在恐慌中突然改变了自己推翻和否定魏忠贤的初衷,从而重新审视了魏忠贤的价值和成就,并让人为他收集了骸骨和建造了墓碑的呢?请看下文!

为什么崇祯皇帝杀了“魏忠贤”后,明朝很快就灭亡了?原因是这样

在明熹宗朱由校临终前特别嘱咐崇祯说“忠贤忠心耿耿,能谋划大事”。而当一个人快要死的时候,他的话是好的,其心也是好的。而朱由校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对魏忠贤的高度评价,固然与个人感情交织在一起,但最重要的是,他认识到魏忠贤在处理重大事情上的,清醒和果断,特别是在维护大局的关键问题上,他还知人善行,奖惩分明,在政治地位上事关国家生死,事关民族大义的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远见卓识,沉着冷静。这些都能体现出魏忠贤的价值所在。

为什么崇祯皇帝杀了“魏忠贤”后,明朝很快就灭亡了?原因是这样

公平地说,魏忠贤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他有自己的同党、也有残酷歹毒和罪恶、邪恶的一面。但是从很多方面来说,比如他起用了辽阳战败后遭受诬蔑的熊廷弼,他不偏袒,果断罢免袁崇焕,原因是袁崇焕在宁锦之战中畏缩不前,他也抛开他自己的恩怨、违背自己内心的推荐赵南星和孙承宗等一批有能力的下臣,可以看出,魏忠贤仍然关心国家,强调原则。在魏忠贤主政时期,国内形势良好,而辽东局势非常稳定。这种能力、这种勇气和这种成就应该得到承认和肯定的。

为什么崇祯皇帝杀了“魏忠贤”后,明朝很快就灭亡了?原因是这样

在崇祯皇帝登基时,国中的难民都揭竿而起,山海关外还有清兵。在这种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下,朝廷迫切需要一个像魏忠贤这样的能人,他有着丰富的处理军事事务和把握动荡局势的经验。尽管他无法扭转国家形势的下降趋势,但他也不会在短期内崩溃。但为了整顿内务,平息民愤,崇祯为了报仇和独霸大权,借助朝廷文武大臣的“倒魏”之怒的高潮,以雷霆之势,彻底消灭了魏忠贤领导的宦官集团。

为什么崇祯皇帝杀了“魏忠贤”后,明朝很快就灭亡了?原因是这样

而就在魏忠贤临死前,他被宣判各种罪状,并被发配到凤阳充军。他死后,尸体被碎尸万段,然后还吊着他的头向公众展示。在崇祯皇帝上台后,他对魏忠贤的一系列处理,给当时黑暗的政治舞台带来了一些新鲜空气,同时也赢得了圣王的赞誉。然而,在17年后,李自成攻打北京前夕,崇祯发出秘密命令,让人去埋葬魏忠贤的遗体。陵墓选在魏忠贤生前喜欢的香山碧云寺。

为什么崇祯皇帝杀了“魏忠贤”后,明朝很快就灭亡了?原因是这样

消灭魏忠贤一直是崇祯自称的人生杰作。然而,正是由于崇祯对自己能力的过度欣赏和对自己能力的过度肯定,才最终使他从自信变得自负,最后变的刚愎自用。就在魏忠贤死后,崇祯开始使用提倡儒家思想的东林党人。但是,当国家动荡不安和边疆危难之际的时候,那些善于空谈、缺乏治国本领的文人墨客又能做些什么呢?这些都能显示出东林党人的庸俗、懦弱、腐朽和无能。

为什么崇祯皇帝杀了“魏忠贤”后,明朝很快就灭亡了?原因是这样

虽然崇祯的志向远大,励精图治,日理万机,凡事都亲力亲为,但他既没有治国谋略,也没有用人的本领。加上他对大臣的严厉、生性多疑以及动辄责骂、问罪便砍头,但与魏忠贤相比,他的残忍和冷酷并不逊色。因为他不相信文武官员,崇祯也经常频繁的调整各部的官员。他在位17年来,总共更换了17个尚书和50个内阁学士。这种让人浑身发抖、如履薄冰的高压局面,导致了国家人才的匮乏。愿意为国家效力的人,不肯也不敢请缨效力。但在无奈之下,崇祯不得不培植私人势力,重新利用大量腐朽无能的太监,最终导致了宦官专政、太监亡大明的历史悲剧性的事件。

为什么崇祯皇帝杀了“魏忠贤”后,明朝很快就灭亡了?原因是这样

明朝崇祯3月14日,也就是崇祯十七年的三月十四日,即崇祯自缢为国捐躯前的第五天,崇祯死前才明白先帝说的那句话。但是现在明白早已为时已晚。在国家陷入危机的特殊时期,是否有必要放下个人的怨恨和私欲?毕竟,国祚永存,无论什么时候这都是最硬的真理。与此同时,对国家灭亡无力回天的崇祯精神上也是完全崩溃。最后他收集和埋葬魏忠贤遗骸,不仅是对魏忠贤价值和成就的重申,也是对其崇祯皇帝执政17年的彻底否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