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焦慮、憤怒記錄簿|普通人的抗疫心路

新冠疫情爆發以來,人人都承受著壓力。


01

一位失眠老人


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武漢市心理諮詢熱線接線量大增。


有心理諮詢師曾接到一位老人的來電,他是一位長期病患者,非常擔心自己會被感染。在心理疏導過後,老人覺得好了很多。第二天,老人又打來一個電話,說他昨晚終於能睡覺了,他想以後還能睡覺,希望可以拿到昨天的通話錄音,這樣他就不會再失眠。


失眠、焦慮、憤怒記錄簿|普通人的抗疫心路

▲ 心理熱線諮詢登記表


心理學的觀點是:不能指望完全消除心理上的恐懼或焦慮,因為的確新冠病毒對於人類是有危害的。而要獲得心理的安全感,首先要保證身體的安全,謹遵公共衛生專家的要求做好防護。


失眠、焦慮、憤怒記錄簿|普通人的抗疫心路

▲ 香港新防疫措施


此外,心理學家還希望傳遞一種觀念:大多數人不是科學家,不是醫生,對病毒的瞭解非常少。民眾除了做好自身的防護,還應該給真正做事的專業人員更多的信心和希望。他們奮戰在一線拯救生命,同時也正在研究怎樣去控制病毒,保證民眾的安全。

失眠、焦慮、憤怒記錄簿|普通人的抗疫心路


小館主還看到,復旦大學微信公眾號發文急招意大利語、西班牙語、英語等翻譯志願者。出版社方面還特別提醒,該項目是免費輸出的版權合作,故不支付翻譯費,望予理解。但網友們還是很踴躍:


失眠、焦慮、憤怒記錄簿|普通人的抗疫心路


02

鐵欄後的憤怒


特派武漢的記者羅羽鳴分享了兩個武漢社區封控期間的故事:


小館主發現,視頻中的他們著裝隨意寬鬆,但精神高度緊張:


失眠、焦慮、憤怒記錄簿|普通人的抗疫心路

失眠、焦慮、憤怒記錄簿|普通人的抗疫心路


心理學家認為這好比在一個動物實驗中,當動物被逼到牆角,處於絕境之下它會變得齜牙咧嘴。若一個人可以得到足夠的支持、理解,而不僅是抱怨,也不一定會做這麼極端的行為。疫情之下的焦慮很普遍,但這時更要注重人與人之間的支持和連接,來降低緊張的氣氛。正如羅羽鳴在視頻中提到,面對疫情中的衝突,社區工作最好的態度是堅持及溫和。


03

艱難的網課


受疫情影響,學校多轉為線上授課。但邊遠地區較為落後的網絡建設,給當地的師生和家長出了一個難題。在湖北漢川,一名初三學生幾節網課上完,耗盡了全家人僅有的20G手機流量,只得坐在有wifi的鄰居家牆邊,露天上課;在貴州六盤水,化學教師鄧召禮夜裡打著電筒爬上山頂給學生直播授課;在陝西省鎮安縣,多名村民因村中無網絡信號,選擇在離家5公里的野外為孩子搭帳篷、上網課,當地氣溫一度降到零下:

失眠、焦慮、憤怒記錄簿|普通人的抗疫心路


河南洛寧上戈鎮,一名初中女生裹著厚厚的羽絨服在村委會旁“蹭網”“蹭光”,其父蜷坐在一旁伴讀:

失眠、焦慮、憤怒記錄簿|普通人的抗疫心路


河南鄧州

一名初三女生曾引發輿論關注。女孩家庭是貧困戶,父母均為殘疾人,全家靠父親補鞋維持生計。受疫情影響學校轉網課後,全家東拼西湊買了一臺智能手機。但家中有三個孩子都需要手機上網課,女孩經常跟不上進度。2月29日,學校通過網絡出考試題,當天女孩大量吞服了母親治療精神疾病的藥物自殺。萬幸的是,女孩經過及時救治,目前已脫離生命危險,調查組正在調查女孩服藥原因。


當地扶貧辦回應稱,已連夜為女孩家添置家電、被褥等生活用品,學校也為女孩家添夠三部手機。心理上的問題,往往也會隨著現實困境的解決得到緩和。


04

海外的“下半場”


如今內地疫情基本得到控制,面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疫情的爆發,焦慮、抱怨、憤怒等情緒依舊存在。心理學專家徐福山和心理諮詢師劉慶東有過一段對話:


失眠、焦慮、憤怒記錄簿|普通人的抗疫心路

徐福山: 假設你是一名父親,兒子在國外留學,國外疫情爆發之後,兒子要回國,而你的親友鄰居都說不要讓他回來。

失眠、焦慮、憤怒記錄簿|普通人的抗疫心路

劉慶東: 我不會聽,我一定會想盡辦法讓他回來。畢竟現在國內安全多了。


徐福山: 因此這個事情一定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量。心理學裡有一個常用的詞叫共情。其實國內疫情剛開始的時候,很多海外華人給了中國支持,寄回了口罩、防護服等大量物資。


▼美留學生捐獻醫用物品

失眠、焦慮、憤怒記錄簿|普通人的抗疫心路


在中國情況好轉之時,也不應用這種抱怨甚至憤怒的心態去對待海外。當前境外疫情加速蔓延,民航局3月30日就表示,會視情況對一些有需求、有條件的城市臨時開通加班包機,為海外留學生這一受影響的大群體提供了保障。


在海外華人華僑的抗疫過程中,也不難看到90後、00後發揮的作用,他們有責任、有擔當、有愛心。小館主就收到《全媒體大開講》熱心觀眾陸韻Rhythm J的一份特殊禮物。她是一位90後獨立音樂人,創作了一首動次打次的歌曲:


▼《逆行戰士》致敬奮戰在抗疫一線的平凡英雄


05

只有想不想 沒有能不能


疫情之下的每個人都面臨著生活的改變,每天有大大小小的煩惱。但除了專業的心理諮詢建議,更多的是普通人在不斷地嘗試中去排解壓力。


隨著歐洲多地開啟“封城”模式,在西班牙市場,跑步機的網絡銷售總額增長了1159%。


失眠、焦慮、憤怒記錄簿|普通人的抗疫心路


心理學家建議,正如那句經典口號,“只有想不想,沒有能不能”。無論在什麼地方,只要想鍛鍊總歸有一套方法。小館主驚奇發現甚至在監獄這樣狹窄的地方都有一套健身指南:

失眠、焦慮、憤怒記錄簿|普通人的抗疫心路


宅家鍛鍊有一萬種打開方式。國家一級客廳運動員:

失眠、焦慮、憤怒記錄簿|普通人的抗疫心路


專業運動員的隔離期限定動作:

失眠、焦慮、憤怒記錄簿|普通人的抗疫心路

失眠、焦慮、憤怒記錄簿|普通人的抗疫心路


與此同時,面對疫情帶來的焦慮,美食在耳邊蠱惑的話語會格外動聽。有人會用進食去緩解疫情帶來的緊張焦慮。在醫學上這是一種神經性貪食,是心理上的代償作用。即個體的安全這一高級需求得不到保證時,產生了焦慮,需要用進食來代償安全需求。


也有人從製作中找到樂趣。疫情期間人均美食家:

失眠、焦慮、憤怒記錄簿|普通人的抗疫心路

失眠、焦慮、憤怒記錄簿|普通人的抗疫心路

失眠、焦慮、憤怒記錄簿|普通人的抗疫心路


音樂、電影也是解壓良方。陽臺出道藝術家們:

失眠、焦慮、憤怒記錄簿|普通人的抗疫心路

失眠、焦慮、憤怒記錄簿|普通人的抗疫心路


新冠病毒是一個新病毒,人類對它的認知每天都在更新。往常的生活不斷被打破,又不斷找到新的平衡。


希望疫情結束走上街頭那一天,人人身心舒暢又強健,去迎接撲面而來的風。


* 勤洗手,勤關注鳳凰衛視《抗疫心理加油站》

* 部分內容選自《傾聽羅羽鳴》、《名人面對面·武漢來信》、《全媒體大開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