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外賣田野調查報告發布上海、杭州等六省市外賣生存現狀

做餐飲這麼多年,好不容易今年自己開店,提前備貨,增加人員,指望春節多賣點還賬,現在趕上疫情,我已經崩潰了。目前,我就是想著怎麼復工,也嘗試做下外賣。"餐飲創業老闆小王感嘆道。

這次疫情對餐飲企業較大沖擊,很多商家開始自救,抓住"外賣"這一救命稻草。而且外賣平臺也為商戶們出臺一系列幫扶舉措。隨著大批商家逐步復工,外賣平臺也加大扶持力度。

美團方面在3月9日啟動"春風行動"升級版,從3月起對全國優質餐飲外賣商戶啟動返傭計劃,按不低於3%-5%的比例將外賣佣金返還給商戶;阿里本地生活也在其官方大會上透露:將對本地生活商家減傭,且佣金將低於其他平臺3%-5%。

那麼真實情況是什麼樣的呢?為了瞭解餐飲企業的外賣生存狀態,以及兩大平臺對餐飲企業的支持力度,對此,地歌網團隊進行了首次田野訪問,隨機選取了11位外賣商家,樣本包括區域老店、連鎖快餐、中小餐飲企業等類型。其中上海2家、杭州4家、陝西兩家、貴州2家、江蘇和四川各1家。

第1, 關於外賣單量及商家收入的情況。

地歌網研究發現,"美團在外賣單量上遠超競爭對手餓了麼,餓了麼雷聲雖大,要努力的路還有很長。"

在地歌網受訪商家中,絕大部分都表示美團外賣的單量更大,有部分商家則表示兩家平臺的單量差不多。

在杭州經營重慶小面的田英說,疫情之前,兩家平臺的單量差距懸殊,美團外賣的日均單量約為200單,餓了麼則約為70單。陝西經營燉菜的一位商家則表示,正常情況下美團外賣日均40多單,餓了麼日均不到10單。

當然,也有個別商家表示美團外賣和餓了麼的單量基本持平。在上海經營連鎖快餐店的雷鳴就表示,正常情況兩家平臺日訂單"五五開",均為100單左右。

此外,受客單價與單量而影響的是商家的外賣收入。疫情當下,外賣成為商家重要的創收方式,商家們基本均表示,哪家帶來的業務單子更多,便會側重那家平臺。

華濤表示,去年自己店鋪餓了麼月均400多單,美團外賣月均600-900單,餓了麼的月流水約為1萬元,美團外賣去年12個月的流水約為27萬元,月均流水2-3萬元。

田英也和華濤有相同感受,她表示,正常情況美團外賣的月流水在12萬元-15萬元之間;而餓了麼月流水約為3萬-7萬元,且"不穩定,有活動時候多,沒活動時候少。"

第2, 關於佣金費率的情況

地歌網研究發現,"美團外賣和餓了麼佣金相差不大,然而在單量上,美團外賣佔據一定優勢。很多商家兩個平臺佣金基本相同,但是美團外賣的單量卻是餓了麼的三四倍。在佣金成本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流量差異也直接決定了收入差距,即更多商家從美團外賣獲得的收益更多。"

華濤表示,今年1月,餓了麼的區域經理表示費率可以調降到17%,而受疫情影響店鋪於上週才正式開業,之後華濤發現餓了麼的費率已經漲到22%;而在美團平臺,華濤這家店的美團外賣費率為21%。

雷鳴店長就表示自己2018年接入兩家平臺,當時餓了麼的費率為15%,每單保底4元;美團外賣費率為16%,每單保底4.5元。但到2019年,餓了麼的費率在去年4月上漲,從15%漲到18%,保底從4元漲到5元;美團外賣則是在去年9月合同到期後重籤,費率漲到17.5%,保底漲到4.7元。

疫後外賣田野調查報告發布上海、杭州等六省市外賣生存現狀

也有部分商家認為美團外賣費率偏高。杭州一家早餐店就向地歌網表示,目前美團外賣費率為19%,相對而言餓了麼費率稍低。

同時,也有商家認為兩家平臺費率都偏高。在杭州經營水餃的陳林就表示,兩家平臺的費率從去年的21%漲到現在的22%,抽成都比較高,"希望有人能整治一下。"

另有商家向地歌網表示,外賣費率的制定與區域相關,也和類別相關,小商家、小品牌連鎖、大品牌連鎖等的費率皆有不同,出現浮動、漲價也屬正常情況。

第3, 關於外賣平臺的服務精細化程度的情況

地歌網研究發現,"兩家外賣平臺的活動頻率、補貼較為一致。有20%的商家表示,餓了麼的活動相對而言不穩定。而且餓了麼人員流動更頻繁,大部分商家表示,對餓了麼區域經理的服務水平"不滿意"。"

田英就告訴地歌網,2018年餓了麼做活動,自己店鋪獲得了流量推薦位,日單量從50-60單漲到300多單,但好日子僅僅持續了一週,隨後單量和收入都逐步降回了原點。

華濤表示,美團外賣的區域經理一般一兩週內就會到店溝通經營情況及需求等問題,而餓了麼的區域經理去年到店裡只來過三次;田英則表示,餓了麼人員流動更頻繁!"自2016年上線兩家外賣平臺以來,餓了麼的區域經理更換了7-8次,美團外賣的區域經理只更換了一次。"

最終,地歌網得出的結論是:兩家外賣平臺佣金費率、客單價等相差不大,而日均單量、日均交易額以及在服務精細化程度等指標上,美團外賣遙遙領先,差距明顯。餓了麼所宣稱的佣金比其它平臺低3%-5%的口號停留在喊口號的級別上,可以理解為"物不平則鳴"的競爭策略。

餐飲商家開通外賣渠道也是為了增加營收,而不少商家在外賣平臺採取差異化經營策略,走的親民價格也為用戶帶來了福利。我們也希望在其中的扮演重要角色的兩家外賣平臺能夠恪守信用,真正為商戶、用戶帶來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