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才能杜绝蛋鸡的脂肪肝?

禽病课堂之小田讲畜禽


很高兴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怎么才能杜绝蛋鸡的脂肪肝?让我来说一说。

一、产蛋鸡脂肪肝综合征(FLS)是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其特征是肝细胞中沉积大量脂肪,表现为脂肪肝,有时肝脏出血,鸡体肥胖,产蛋减少。有的病鸡因肝功能障碍或肝脏破裂而突然死亡。该病主要发生于产蛋鸡,尤其是笼养鸡的产蛋高峰期,发病率和死亡率在5%~30%,给养鸡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近年来,在养鸡业追求高效生产的条件下,该病的发生呈逐年升高的趋势。由于该病常呈现散发性且发病率和死亡率不像其他传染病那样明显,还未引起相关方面的足够重视。

二、产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防治措施

2.1、 调整饲料配方

对该病的预防措施主要在于合理搭配饲料,特别是饲料中能量水平应保持在推荐标准,使各种营养物质既能满足鸡的生理需要,又不过剩。因此,日粮应根据鸡的不同品种、产蛋率科学配制,使能量和生产性能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产蛋率高于80%时蛋能比以60为宜,产蛋率在65%~80%时蛋能比以54为宜,日粮总能水平一般在11.30MJ/kg左右,至10.46MJ/kg,可有效减少脂肪肝的发生,同时不影响母鸡的产蛋。防治鸡脂肪肝综合征应适当降低饲料能量水平,可用麸皮代替5%~10%的玉米。

2.2、 采取限量饲喂

对体重达到或超过同日龄、同品种标准体重的鸡,采取降低喂料量的办法可降低该病的发病率。依照鸡群的不同产蛋阶段,不同气温采用分阶段饲养法,认真监测育雏育成期体重变化,当平均体重超过标准体重5%时,要立即进行限饲。所以对于饲料量不能无限制自由采食,应适当控制,使体重适当。鸡群产蛋高峰前限量要小,高峰后限量应大,小型鸡种可在120日龄后开始限喂,一般限喂8%~12%。培养一个健康整齐、体重达标的鸡群,是高产高效的基础,也是预防鸡脂肪肝综合征的基础。对发病鸡在不改变饲喂次数情况下,可将日饲总量降低1/4~1/5。

2.3、 加强饲养管理

饲喂要定时定量,防止饲料突变和饲料霉变。加强运动,减少应激,给予充足的饮水和光照,减少氨等有害气体的危害,保持室内环境安静,温度适宜,降低饲养密度,防止热应激,可减少鸡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

2.4 、添加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等

在天气炎热和产蛋高峰期每千克饲料添加蛋氨酸8g、氯化胆碱1g、维生素E 20单位和维生素B120.012mg,能有效防止鸡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对发病的病鸡,在每千克饲料中添加蛋氨酸10g、氯化胆碱10~30g、维生素E 100单位和维生素B120.12mg,连用2~4周。建议从16周龄至产蛋率达5%期间喂含钙2%~2.5%的日粮,随后换成产蛋鸡饲料,能有效降低鸡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此外,一些微量元素如锌、钼和硼等均能不同程度地降低鸡体脂的沉积。

2.5、 添加油脂类

日粮中添加不同油脂能调控体脂组成和降低体脂沉积。在鸡日粮中添加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红花油、葵花油及亚麻油,虽然日粮中的脂肪含量升高,但可显著降低肝脏脂肪和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降低鸡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病率。

2.6、 添加抗氧化剂

肝脏脂肪抗氧化功能低下,特别是脂肪酸β-氧化受损在肝脏脂肪变性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还原型GSH、维生素E、硒、有机铬化合物和黄酮类化合物等,有可能减少氧化应激损害及脂质过氧化诱发的肝纤维化。在日粮中添加这些物质能够降低脂肪肝的发生。邹晓庭等[16]研究发现,日粮中添加二氢吡啶,能促进蛋鸡体内脂肪动员和分解,减少脂肪在鸡体内的沉积,并有减少自由基对肝脏损害的功能,防止了鸡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

2.7、 添加甜菜碱

甜菜碱可以为肉碱和肌酸的合成提供甲基,能增强细胞线粒体中游离脂肪酸的氧化,从而降低或重分配体脂。在饲料中可以替代部分DL-蛋氨酸和胆碱促进脂肪代谢,降低饲料成本。Saunderson(1990)试验证明,饲喂甜菜碱的鸡体内脂肪量低于饲喂胆碱的鸡,而体内蛋白质含量,饲喂甜菜碱的高于饲喂胆碱的鸡。丛玉艳等(2000)在饲料中添加0.03%甜菜碱取代部分胆碱,使鸡腹脂率和肝脂率下降,并防止脂肪肝的发生。

2.8、 添加中草药

中国传统中草药在调控鸡的脂肪代谢,降低脂肪肝方面得天独厚。中医治疗脂肪肝主要以化痰祛湿、活血化瘀、疏肝解郁和健脾消导为主,同时辅以清热解毒、利胆化积及补肾养肝等方法。申瑞玲等用首乌、山楂、泽泻、姜黄和茵陈等十余味中草药对海兰白蛋鸡进行试验,结果发现该药物能明显提高血清载脂蛋白AI(APOAI)及降低胆固醇的作用。杜成才利用龙胆草、泽泻、柴胡、当归、生地、苍术、白芍和甘草等药物对蛋鸡脂肪肝出血综合征进行预防和治疗,结果证明预防用药能降低血清钙及肝脂含量,并能升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治疗用药能明显降低肝脏Barton评分、血清总脂和血清甘油三酯水平。马伯良等试验,六味地黄汤具有抑制肝脏内脂肪沉积的作用。何维朋报道,采用中药水蓟对蛋鸡脂肪肝出血综合征的治愈率可达80%。

产蛋鸡脂肪肝综合征作为现代化饲养条件下鸡的多发病,与营养、激素、遗传、品系、管理、毒物、疾病及环境应激均有关。但从根本上说,营养和管理因素的协同是主要的原因,其机理与脂肪代谢密切相关,因此从多角度尤其通过营养因素调控脂肪代谢是防治鸡脂肪肝综合征的重要措施。


户外老宋


笼养是鸡脂肪肝的一种重要诱因,因为笼养限制鸡的运动,过多的能量转化为脂肪,过量的能量摄入是造成鸡脂肪肝主要原因。

怎么才能杜绝蛋鸡的脂肪肝问题呢?

防止鸡只过度采食和限制饲喂是非常必要的,在饲养过程中,既要保证充分的营养,满足蛋鸡生产和维持各方面的需要,同时又要避免营养的不平衡和缺乏,一定要做到营养的合理和全面。

当鸡群患有脂肪肝出血综合征时,应及时找出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尤其注意饲料中能量是否过高,如果是,则降低饲料中玉米的含量,改用麸皮代替。

适时补充“抗脂肪因子”,主要是针对病情轻和刚发生的鸡群。在每千克饲料找中添加胆碱22-110毫克,治疗一周有效。也有研究者曾推荐维生素B12、维生素E和胆碱。或每只鸡喂氯化胆碱0.1-0.2克,连服10天。

另有报道说,如果在饲料中增加一些富含亚油酸的植物油而减少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则可以减低脂肪肝的发病率。

也要注意鸡只的生长环境因素,因为温度从冬季到夏季的环境温度波动,可能会引起能量采食的错误调节,进而也造成了鸡脂肪肝综合征。炎热季节发生脂肪肝综合征可能和脂肪沉积量较高有关。

以上就是引起蛋鸡脂肪肝的发病原因、症状表现以及防治措施,希望对养鸡朋友有所帮助!





a鸽子情缘a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是产蛋鸡的一种营养代谢病,多发生于产蛋高峰期的笼养蛋鸡,发病鸡以过度肥胖和产蛋下降为特征。病鸡的肝脏、腹腔及皮下有大量的脂肪蓄积,常伴有肝脏出血。

该病发病突然,病死率高,给蛋鸡养殖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需要引起养鸡户们的注意。下面从蛋鸡脂肪肝的发病原因、症状表现以及防治措施3方面进行讲解,希望对养鸡朋友有所帮助!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复杂的病因有哪些?

1、遗传因素

不同品种间鸡脂肪肝综合征敏感性的试验显示,遗传因素影响鸡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病率。肉种鸡的发病率高于蛋种鸡。

为了提高产蛋性能而进行的遗传选择是脂肪肝的诱因之一,高产蛋频率刺激脂肪肝沉积脂肪。

2、营养因素

(1)营养过剩。

过量的能量摄入是造成鸡脂肪肝主要原因之一。笼养自有采食可诱发脂肪肝综合征,大量的碳水化合物也能引起脂肪蓄积。

(2)能量蛋白比。

据观察,饲料能蛋比为66.94的日粮,产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率可达30%,而饲喂能蛋比为60.92的日粮,其脂肪肝综合征发生率为0%。

(3)能源类型。

产蛋鸡日粮使用的能源类型也影响鸡肝脏的脂肪含量。饲喂以玉米为基础的日粮,产蛋鸡亚临床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病率高于以小麦、黑米或大麦为基础的日粮。

(4)钙含量。

低钙日粮可使肝脏的出血程度增加,体重和肝重增加,产蛋量减少。日粮低钙会使产蛋减少或停止,同时,鸡的采食量依旧正常,由于产蛋减少,食入过量的营养物质将转化为脂肪储存在肝脏。所以,青年鸡从16周龄到产蛋达到5%这一时期,宜采食钙水平为2%-2.5%产前料。

(5)维生素与微量元素。

抗脂肪肝物质的缺乏可导致脂肪肝变性,维生素C,维生素E ,B族维生素、Zn、Se、Cu、Fe、Mn等影响自由基和抗氧化机制的平衡,上述元素的缺乏都可能和鸡脂肪肝的发生有关。

3、环境与管理因素

(1)温度

从冬季到夏季的环境温度波动,可能会引起能量采食的错误调节,进而也造成了鸡脂肪肝综合征。炎热季节发生脂肪肝综合征可能和脂肪沉积量较高有关。

(2)饲养方式

笼养是鸡脂肪肝的一种重要诱因,因为笼养限制鸡的运动,过多的能量转化为脂肪。

(3)应激

任何形式的应激都可能是鸡脂肪肝诱因,突然应激可增加皮质酮的分泌,而使肾上腺维生素C的含量减少,引起脂肪的沉积。

4、有毒物质

黄曲霉毒素也是蛋鸡发生脂肪肝的基本元素之一。日粮中黄曲霉毒素达20mg/kg可引起产蛋下降,鸡蛋变小,肝脏变黄、变大和发脆。即使是低水平的黄曲霉素毒素,如果长期存在也会引发鸡脂肪肝综合征。

蛋鸡脂肪肝有怎样的症状表现?

发病鸡和死亡鸡都是过度肥胖的产蛋鸡,产蛋量明显下降,可以从产蛋率75%-85%突然下降到35%-55%。

病鸡喜卧,腹部凸起而绵软下垂,鸡冠苍白贫血,严重的病鸡嗜睡,瘫痪。剖检病死鸡,发现多数病例在腹腔内有多量的血凝块,肝脏质地极脆,易破碎如泥样。

肝脏肿大、边缘钝园,呈黄色油腻状,有出血点病死鸡的皮下、腹腔及肠系膜以及腺肌胃的周围均有大量的脂肪沉积。

如何进行有效防治蛋鸡脂肪肝?

1、预防措施

(1)坚持育成期的限制饲喂。

育成期的限制饲喂至关重要,一方面,保证蛋鸡体成熟和性成熟的协调一致,充分发挥鸡只的产蛋性能;另一方面防止鸡只过度采食,导致脂肪沉积过多,从而影响鸡只日后的产蛋性能。因此,对体重到达或超过同日龄同品种的标准的育成鸡,采取限制饲喂是非常必要的。

(2)严格控制产蛋鸡的营养水平,供给营养全面的全价饲料。

在饲养过程中,既要保证充分的营养,满足蛋鸡生产和维持各方面的需要,同时又要避免营养的不平衡和缺乏,一定要做到营养的合理和全面。

当确诊鸡群患有脂肪肝出血综合征时,应及时找出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重症病鸡无治疗价值,应及时淘汰。

(1)平衡饲料营养。

尤其注意饲料中能量是否过高,如果是,则降低饲料中玉米的含量,改用麸皮代替。另有报道说,如果在饲料中增加一些富含亚油酸的植物油而减少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则可以减低脂肪肝的发病率。

(2)补充“抗脂肪因子”。

主要是针对病情轻和刚发生的鸡群。在每千克饲料找中添加胆碱22-110毫克,治疗一周有效。也有研究者曾推荐维生素B12、维生素E和胆碱。或每只鸡喂氯化胆碱0.1-0.2克,连服10天。

(3)调整饲养管理。

适当限制饲料的喂量,使体重适当,鸡群产蛋高峰前限量要小,高峰后限量相应增大,小型鸡种可在120日龄后开始限喂,一般限喂8%-12%。


土土山冈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是产蛋鸡的一种营养代谢病,多发生于产蛋高峰期的笼养蛋鸡,发病鸡以过度肥胖和产蛋下降为特征。病鸡的肝脏、腹腔及皮下有大量的脂肪蓄积,常伴有肝脏出血。

该病发病突然,病死率高,给蛋鸡养殖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需要引起养鸡户们的注意。下面从蛋鸡脂肪肝的发病原因、症状表现以及防治措施3方面进行讲解,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复杂的病因有哪些?

1、遗传因素

不同品种间鸡脂肪肝综合征敏感性的试验显示,遗传因素影响鸡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病率。肉种鸡的发病率高于蛋种鸡。

为了提高产蛋性能而进行的遗传选择是脂肪肝的诱因之一,高产蛋频率刺激脂肪肝沉积脂肪。

2、营养因素

(1)营养过剩。

过量的能量摄入是造成鸡脂肪肝主要原因之一。笼养自有采食可诱发脂肪肝综合征,大量的碳水化合物也能引起脂肪蓄积。

(2)能量蛋白比。

据观察,饲料能蛋比为66.94的日粮,产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率可达30%,而饲喂能蛋比为60.92的日粮,其脂肪肝综合征发生率为0%。

(3)能源类型。

产蛋鸡日粮使用的能源类型也影响鸡肝脏的脂肪含量。饲喂以玉米为基础的日粮,产蛋鸡亚临床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病率高于以小麦、黑米或大麦为基础的日粮。

(4)钙含量。

低钙日粮可使肝脏的出血程度增加,体重和肝重增加,产蛋量减少。日粮低钙会使产蛋减少或停止,同时,鸡的采食量依旧正常,由于产蛋减少,食入过量的营养物质将转化为脂肪储存在肝脏。所以,青年鸡从16周龄到产蛋达到5%这一时期,宜采食钙水平为2%-2.5%产前料。

(5)维生素与微量元素。

抗脂肪肝物质的缺乏可导致脂肪肝变性,维生素C,维生素E ,B族维生素、Zn、Se、Cu、Fe、Mn等影响自由基和抗氧化机制的平衡,上述元素的缺乏都可能和鸡脂肪肝的发生有关。

3、环境与管理因素

(1)温度

从冬季到夏季的环境温度波动,可能会引起能量采食的错误调节,进而也造成了鸡脂肪肝综合征。炎热季节发生脂肪肝综合征可能和脂肪沉积量较高有关。

(2)饲养方式

笼养是鸡脂肪肝的一种重要诱因,因为笼养限制鸡的运动,过多的能量转化为脂肪。

(3)应激

任何形式的应激都可能是鸡脂肪肝诱因,突然应激可增加皮质酮的分泌,而使肾上腺维生素C的含量减少,引起脂肪的沉积。

4、有毒物质

黄曲霉毒素也是蛋鸡发生脂肪肝的基本元素之一。日粮中黄曲霉毒素达20mg/kg可引起产蛋下降,鸡蛋变小,肝脏变黄、变大和发脆。即使是低水平的黄曲霉素毒素,如果长期存在也会引发鸡脂肪肝综合征。

蛋鸡脂肪肝有怎样的症状表现?

发病鸡和死亡鸡都是过度肥胖的产蛋鸡,产蛋量明显下降,可以从产蛋率75%-85%突然下降到35%-55%。

病鸡喜卧,腹部凸起而绵软下垂,鸡冠苍白贫血,严重的病鸡嗜睡,瘫痪。剖检病死鸡,发现多数病例在腹腔内有多量的血凝块,肝脏质地极脆,易破碎如泥样。

肝脏肿大、边缘钝园,呈黄色油腻状,有出血点病死鸡的皮下、腹腔及肠系膜以及腺肌胃的周围均有大量的脂肪沉积。

如何进行有效防治蛋鸡脂肪肝?

1、预防措施

(1)坚持育成期的限制饲喂。

育成期的限制饲喂至关重要,一方面,保证蛋鸡体成熟和性成熟的协调一致,充分发挥鸡只的产蛋性能;另一方面防止鸡只过度采食,导致脂肪沉积过多,从而影响鸡只日后的产蛋性能。因此,对体重到达或超过同日龄同品种的标准的育成鸡,采取限制饲喂是非常必要的。

(2)严格控制产蛋鸡的营养水平,供给营养全面的全价饲料。

在饲养过程中,既要保证充分的营养,满足蛋鸡生产和维持各方面的需要,同时又要避免营养的不平衡和缺乏,一定要做到营养的合理和全面。

当确诊鸡群患有脂肪肝出血综合征时,应及时找出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重症病鸡无治疗价值,应及时淘汰。

(1)平衡饲料营养。

尤其注意饲料中能量是否过高,如果是,则降低饲料中玉米的含量,改用麸皮代替。另有报道说,如果在饲料中增加一些富含亚油酸的植物油而减少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则可以减低脂肪肝的发病率。

(2)补充“抗脂肪因子”。

主要是针对病情轻和刚发生的鸡群。在每千克饲料找中添加胆碱22-110毫克,治疗一周有效。也有研究者曾推荐维生素B12、维生素E和胆碱。或每只鸡喂氯化胆碱0.1-0.2克,连服10天。

(3)调整饲养管理。

适当限制饲料的喂量,使体重适当,鸡群产蛋高峰前限量要小,高峰后限量相应增大,小型鸡种可在120日龄后开始限喂,一般限喂8%-12%。

综上所述,以上就是引起蛋鸡脂肪肝的发病原因、症状表现以及防治措施!





豫见小锋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是产蛋鸡的一种营养代谢病,多发生于产蛋高峰期的笼养蛋鸡,发病鸡以过度肥胖和产蛋下降为特征。病鸡的肝脏、腹腔及皮下有大量的脂肪蓄积,常伴有肝脏出血。

该病发病突然,病死率高,给蛋鸡养殖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需要引起养鸡户们的注意。下面从蛋鸡脂肪肝的发病原因、症状表现以及防治措施3方面进行讲解,希望对养鸡朋友有所帮助!

蛋鸡脂肪肝综合征复杂的病因有哪些?

1、遗传因素

不同品种间鸡脂肪肝综合征敏感性的试验显示,遗传因素影响鸡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病率。肉种鸡的发病率高于蛋种鸡。

为了提高产蛋性能而进行的遗传选择是脂肪肝的诱因之一,高产蛋频率刺激脂肪肝沉积脂肪。

2、营养因素

(1)营养过剩。

过量的能量摄入是造成鸡脂肪肝主要原因之一。笼养自有采食可诱发脂肪肝综合征,大量的碳水化合物也能引起脂肪蓄积。

(2)能量蛋白比。

据观察,饲料能蛋比为66.94的日粮,产蛋鸡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生率可达30%,而饲喂能蛋比为60.92的日粮,其脂肪肝综合征发生率为0%。

(3)能源类型。

产蛋鸡日粮使用的能源类型也影响鸡肝脏的脂肪含量。饲喂以玉米为基础的日粮,产蛋鸡亚临床脂肪肝综合征的发病率高于以小麦、黑米或大麦为基础的日粮。

(4)钙含量。

低钙日粮可使肝脏的出血程度增加,体重和肝重增加,产蛋量减少。日粮低钙会使产蛋减少或停止,同时,鸡的采食量依旧正常,由于产蛋减少,食入过量的营养物质将转化为脂肪储存在肝脏。所以,青年鸡从16周龄到产蛋达到5%这一时期,宜采食钙水平为2%-2.5%产前料。

(5)维生素与微量元素。

抗脂肪肝物质的缺乏可导致脂肪肝变性,维生素C,维生素E ,B族维生素、Zn、Se、Cu、Fe、Mn等影响自由基和抗氧化机制的平衡,上述元素的缺乏都可能和鸡脂肪肝的发生有关。

3、环境与管理因素

(1)温度

从冬季到夏季的环境温度波动,可能会引起能量采食的错误调节,进而也造成了鸡脂肪肝综合征。炎热季节发生脂肪肝综合征可能和脂肪沉积量较高有关。

(2)饲养方式

笼养是鸡脂肪肝的一种重要诱因,因为笼养限制鸡的运动,过多的能量转化为脂肪。

(3)应激

任何形式的应激都可能是鸡脂肪肝诱因,突然应激可增加皮质酮的分泌,而使肾上腺维生素C的含量减少,引起脂肪的沉积。

4、有毒物质

黄曲霉毒素也是蛋鸡发生脂肪肝的基本元素之一。日粮中黄曲霉毒素达20mg/kg可引起产蛋下降,鸡蛋变小,肝脏变黄、变大和发脆。即使是低水平的黄曲霉素毒素,如果长期存在也会引发鸡脂肪肝综合征。

蛋鸡脂肪肝有怎样的症状表现?

发病鸡和死亡鸡都是过度肥胖的产蛋鸡,产蛋量明显下降,可以从产蛋率75%-85%突然下降到35%-55%。

病鸡喜卧,腹部凸起而绵软下垂,鸡冠苍白贫血,严重的病鸡嗜睡,瘫痪。剖检病死鸡,发现多数病例在腹腔内有多量的血凝块,肝脏质地极脆,易破碎如泥样。

肝脏肿大、边缘钝园,呈黄色油腻状,有出血点病死鸡的皮下、腹腔及肠系膜以及腺肌胃的周围均有大量的脂肪沉积。

如何进行有效防治蛋鸡脂肪肝?

1、预防措施

(1)坚持育成期的限制饲喂。

育成期的限制饲喂至关重要,一方面,保证蛋鸡体成熟和性成熟的协调一致,充分发挥鸡只的产蛋性能;另一方面防止鸡只过度采食,导致脂肪沉积过多,从而影响鸡只日后的产蛋性能。因此,对体重到达或超过同日龄同品种的标准的育成鸡,采取限制饲喂是非常必要的。

(2)严格控制产蛋鸡的营养水平,供给营养全面的全价饲料。

在饲养过程中,既要保证充分的营养,满足蛋鸡生产和维持各方面的需要,同时又要避免营养的不平衡和缺乏,一定要做到营养的合理和全面。

当确诊鸡群患有脂肪肝出血综合征时,应及时找出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重症病鸡无治疗价值,应及时淘汰。

(1)平衡饲料营养。

尤其注意饲料中能量是否过高,如果是,则降低饲料中玉米的含量,改用麸皮代替。另有报道说,如果在饲料中增加一些富含亚油酸的植物油而减少碳水化合物的含量,则可以减低脂肪肝的发病率。

(2)补充“抗脂肪因子”。

主要是针对病情轻和刚发生的鸡群。在每千克饲料找中添加胆碱22-110毫克,治疗一周有效。也有研究者曾推荐维生素B12、维生素E和胆碱。或每只鸡喂氯化胆碱0.1-0.2克,连服10天。

(3)调整饲养管理。

适当限制饲料的喂量,使体重适当,鸡群产蛋高峰前限量要小,高峰后限量相应增大,小型鸡种可在120日龄后开始限喂,一般限喂8%-12%。


阿志看生活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弄清楚鸡脂肪肝的形成,也就是病因。鸡脂肪肝综合症又称脂肝病,其特征是肝细胞中沉积大量脂肪,鸡体肥大,产蛋减少,个别鸡因肝功能障碍或肝破裂而死亡。

造成鸡脂肪肝综合症的具体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日粮中玉米及其他谷物比例过大,碳水化合物过多,而蛋白质尤其是富含蛋氨酸的动物性蛋白质以及胆碱、粗纤维等相对不足,失去平衡,造成能量过剩而产生的部分脂肪在肝细胞中蓄积。②在鸡群营养良好、产蛋率处于高峰时,突然由于光照不足、饮水不足及其他应激因素,产蛋量较大幅度地下降,于是营养过剩,转化为脂肪蓄积。③鸡体营养良好而运动不足,导致过于肥胖,使之在肝细胞内蓄积脂肪。笼养鸡因为缺乏运动,发生本病的较多。④饲料发霉,含有大量的黄曲霉毒素,会引起肝脏脂肪变性而导致发病。

发病鸡治疗价值不大,应及时淘汰。对发病鸡群中未表现症状的鸡,要饲喂低能量日粮,适当降低玉米的含量,增加优质鱼粉。提高蛋氨酸、胆碱、维生素、生物素、维生素B1等成分的含量。可以适当限饲,一般根据正常采食量限制 8%~10%,产蛋高峰前限饲量要小,高峰过后限饲量可大些。添加5%苜蓿粉和20%麸皮有助于预防本病。

注意如下:

鸡采食饲料中的营养数量超出正常的生活、生产消耗量和储存量,超出部分则转化为脂肪在体内沉积下来,形成过量的脂肪组织,使鸡体过度肥胖。过多的脂肪主要沉积在皮下组织、腹壁内侧、肾脏周围、胃的四周和肝脏。脂肪在肝细胞内的过量沉积,严重影响肝脏生理功能,引起肝脏肥大。营养过程容易导致脂肪肝,但营养缺乏也可以导致脂肪肝。这里说的营养缺乏是指某种营养素的缺乏,比如饲料维生素E、维生素B12、蛋氨酸等。参与脂蛋白的合成,并辅助脂蛋白将脂肪运出肝脏,当这些营养素缺乏时,在肝脏加工或转化成的脂肪运不出去,就沉积在肝细胞内,形成脂肪肝。 添加胆汁酸能够有效预防脂肪肝的发生,胆汁酸是一种天然绿色的饲料添加剂,能够提高鸡对饲料的利用率,促进脂肪的消化吸收减轻肝脏负担,有效预防脂肪肝的发生。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的到你。




A000三分之二


大家好,我是禽病博士老王,经验丰富的养鸡人会根据养殖记录来总结规律,降低成本避免损失。近几年我们会发现,蛋鸡养到260天以后,很容易出现零星伤亡,解剖发现基本都是脂肪肝、肝破裂、肝出血,每天都能从鸡群里捡出死鸡,数量不多,但是断断续续每天都有,这本质上是脂肪肝引起的蛋鸡肝脏功能下降。肝脏和蛋鸡生长、生产密不可分,肝脏功能下降会导致产蛋率下降、蛋壳质量变差、蛋鸡免疫力降低、抗应激能力下降等,最终引发蛋鸡伤亡。看完这篇文章,并用于实践的话,会大大降低您鸡场脂肪肝的发病率,帮您安全创富。

典型的蛋鸡脂肪肝

蛋鸡脂肪肝是如何发生的呢?主要有四大原因,有些和蛋鸡养殖模式有关,有些和我们的饲管理有关,细心的养鸡人会定期进行复盘总结,补充自己的养殖技术短板,保证自己利于不败之地。下面我将分析一下造成蛋鸡脂肪肝的四大因素,希望能对您有帮助,创造更多收益。

1、 饲养模式。

大家都知道野生的鸡是自由采食,现在为了方便管理,大部分是集约化笼养模式,蛋鸡的饲养密度大,活动空间小。以前的鸡吃饱了可以到处走一走,散散步,现在吃饱了只能原地休息,就像人一样,管住嘴迈开腿才能减肥,蛋鸡的运动量小了,变胖是很正常的。

典型的蛋鸡脂肪肝

开产后的蛋鸡,随着日龄的增大,相当于人进入中老年,代谢会减慢,容易发福,所以蛋鸡养殖的中后期也是蛋鸡脂肪肝(发福)的高发期。这些脂肪会囤积在蛋鸡的腹腔尤其是肝脏内,造成蛋鸡脂肪肝,严重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

1、 饲料配方。

脂类是维持蛋鸡的生存和生长的重要物质,一枚鸡蛋大约会含有6克脂肪,为了保证产蛋率,饲料一般都是营养丰富(高能高脂),吃得好加上运动少,不胖简直天理难容!

2、 激素代谢。

鸡蛋中的脂肪大部分沉积在蛋黄中,蛋黄相当于蛋鸡的卵细胞,是由卵巢产生并排出的,然而卵巢并不能合成储存脂肪,那么这些脂肪是谁合成的呢?相信你们也能猜出来了,是肝脏。

典型的蛋鸡脂肪肝

为什么前中期蛋鸡得脂肪肝比较少,到中后期问题一下子就暴露出来了呢?一部分原因是蛋鸡日龄大了或者肝脏受损,导致肝脏功能下降,更深层的原因是高产蛋鸡雌激素分泌比较多,雌激素会给肝脏一个信号,告诉它需要合成更多的甘油三酯,这些甘油三酯运出肝脏,可以参与脂类代谢,本身是有利于产蛋的,但是雌激素分泌过多会打破肝脏的代谢平衡,过多的甘油三酯没办法完全转运出肝脏,一部分沉积在肝脏内,逐渐会造成肝脏细胞变性,细胞是器官的基础,细胞出现问题是器官走向衰竭的开始。

典型的蛋鸡脂肪肝

因为高产蛋鸡雌激素分泌比较多,所以高产蛋鸡得脂肪肝的概率更大,有些养户觉得脂肪肝死一只鸡就死一只吧,无所谓,其实死的这些鸡都是高产鸡,多么令人惋惜!这些鸡如果不死,每天能多下不少蛋!

1、 饲养管理。

1)应激。应激状态下蛋鸡高度紧张,体内会产生大量自由基,不利于蛋鸡正常生长和生产,严重会造成蛋鸡炸肝死亡。

2)霉菌毒素。饲料储存不当或者非常规原料的添加,微量的霉菌毒素逐渐累积会造成肝脏功能下降。

防治蛋鸡脂肪肝:加强肝脏保健、加强饲养管理。

1、 保持蛋白能量平衡。过分追求高产的高能低蛋白饲料会大大增加蛋鸡脂肪肝的发病率,饲料中可以适当增加豆粕等蛋白含量。

2、 日粮中添加龙昌胆汁酸,促进脂类物质乳化、消化、吸收,3-5天快速控制蛋鸡零星伤亡,提高饲料油脂的吸收利用,降低脂肪在肝脏和腹部的沉积,保护肝脏健康。

3、 日粮中添加不饱和脂肪酸(如葵子油),添加抗氧化剂如VE、硒、黄酮类物质,添加脱霉剂防止霉菌毒素造成的肝功能下降。

4、 精细管理,防止惊吓应激等。

蛋鸡脂肪肝的发生往往不是一种因素导致的,而是几种因素互相叠加,所以防治蛋鸡脂肪肝的时候我们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建议大家在养殖过程中养成记录的好习惯,一旦发生问题,我们有据可循,能快速发现并解决问题。

我是禽病博士老王,致力于用通俗的话给大家科普养鸡知识,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转发加关注,有其他问题欢迎留言一起交流~


禽病课堂之小田讲畜禽


、限制饲养。鸡群产蛋高峰期前限食量要小,高峰后限食量可大,小型鸡种可在120日龄后开始限饲,一般限喂量为8%~12%。营养全面在饲料中配齐各种营养成分,尤其是蛋氨酸、丝氨酸、氯化胆碱以及叶酸、VB12、生物素、VC、VE等。育成鸡从16周龄至鸡群产蛋率达5%这一时期,要饲喂含钙2%~2.5%的后备鸡日粮。加强管理笼养鸡、网上养鸡饲养密度要小;地面平养鸡要经常清除粪便,保持鸡舍清洁;高温阴雨天气,料槽要及时清理。





小陈土鸡蛋老母鸡


对于家禽养殖来说,夏季高温季节对于散养户及中小型养殖场无疑是个不小的考验。散养户及中小型养殖场一般资金投入有限,人力物力都受到一定的限制,那么对于多数散养户而言,做好夏季的养殖工作尤其关键。下面以蛋鸡脂肪肝为例,我们来看一个实例: 以患病的海兰褐400日龄蛋鸡为例,剖检发现主要病变在肝脏,肝脏脂肪沉积,铜绿色肿大,部分肝脏质脆、易碎、表面有血凝块;胆囊肿大;腹腔、肠系膜脂肪沉积;其他症状不明显。经实验室检测,未发现H5、H9、新城疫病毒;细菌培养,未发现病原菌。 此症状被称之为蛋鸡脂肪肝(脂肪肝综合症),是产蛋鸡常见的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它主要引起脂肪在肝细胞内过分堆积,从而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严重的甚至引起肝细胞破裂、肝内出血而死亡。有蛋鸡脂肪肝的鸡群很难出现产蛋高峰,产蛋率一般上升到85%左右就逐渐下降。多发于高产母鸡,给散养户带来直接经济损失。

在实际生产中所产生的脂肪肝往往不是某一单独的原因所导致,而是几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比如营养失衡,应激因素,脂质过氧化损伤以及肝脏功能受损等等。 蛋鸡脂肪肝一般病情发展慢,同群中病鸡各自处于不同的病理阶段,需提早预防,发病后治疗难度大且见效时间长。因此,本病应以预防为主,可添加胆汁酸保肝护胆,坚持综合防治,平衡饲料营养,减少应激。对于散养户及中小型养殖场而言,提早预防远比治疗来得容易。


猪业信息


多吃蛋清,少吃蛋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