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不讀曾國藩,讀懂已是不惑年:贏在和氣才是真的贏

有人說,年少不讀曾國藩,讀懂已是不惑年。

年輕時總以為,書中寫的都是他人的故事,與自己無關。當閱盡千帆後,才漸漸明白古人留下的那些話,字字句句都是人生。

年少不讀曾國藩,讀懂已是不惑年:贏在和氣才是真的贏

莎士比亞有句名言,對人要和氣,可是不要過分狎暱。

曾國藩曾留下:和氣致祥,乖氣致戾。

當年,曾國藩治理湘軍靠的就是"誠""和",對待部下寬厚仁慈。作為曾國藩門生的李鴻章在描述曾國藩的日常時稱:

在營中曾國藩總會等他們一起吃飯。吃完飯後,大家圍坐在一起聊天,這時曾國藩總喜歡講個小笑話,大家笑的東倒西歪。

年少不讀曾國藩,讀懂已是不惑年:贏在和氣才是真的贏

咸豐十一年(1861年)李秀成率兵進逼曾國藩大營,祁門危困,有人收拾細軟準備逃跑,曾國藩知道後,傳令下去說:

"賊勢如此,有欲暫歸著,支給三月薪水,事平仍來營無不介意。"

面對打算棄戰而逃的士兵,曾國藩並未痛下狠手,而是寬以待人,體諒他人的難處。聽到這則號令後,士兵們都感到慚愧不已,再也不肯走了。

和氣對人才能得到別人和氣相對,針尖對麥芒,兩頭都是傷。

與人相交不是打仗,不用非得分個高下論個輸贏,用和氣求和諧才能取得雙贏。

年少不讀曾國藩,讀懂已是不惑年:贏在和氣才是真的贏

其實,曾國藩不僅對部下和氣,他還認為:"家和,則福自生。"

他曾在《與父母書》中寫道:兄弟和,雖窮氓小戶必興;兄弟不和,雖世家宦族必敗。

家庭的和睦,不僅是維持一家人感情的紐帶,更是決定一個人成敗的關鍵因素。

小編還記得之前看到一位網友講述自己的故事:

他在年輕時脾氣暴躁,每天回家後都會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與妻子爭吵不休,甚至大打出手。孩子在這樣的環境下潛移默化,性格也變得易怒衝動,在學校常常和同學打架,班裡沒有幾個人願意與他做朋友。

年少不讀曾國藩,讀懂已是不惑年:贏在和氣才是真的贏

直到某一天,孩子與同學發生矛盾,打傷了別人,他趕去學校處理。 還沒訓斥兩句,孩子居然對著自己喊道:"你和我媽都是天天吵架,有什麼資格說我!"

他頓時醒悟,原來自己一直以來都做著錯誤的"言傳身教",而這個錯差點毀了孩子的成長。

從那以後,每當他想發脾氣時,這句話都會在耳邊響起,像一盆水一樣澆滅他心中的熊熊火焰。

年少不讀曾國藩,讀懂已是不惑年:贏在和氣才是真的贏

大家要知道,一家之計在於和,家和則萬事興,即使家庭並不富有,但因為一家人和和氣氣,相親相愛,就是最寶貴的財富。

所以,不管對人還是對事,不管是對下屬,還是對家人,都要記得和氣與寬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