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不读曾国藩,读懂已是不惑年:赢在和气才是真的赢

有人说,年少不读曾国藩,读懂已是不惑年。

年轻时总以为,书中写的都是他人的故事,与自己无关。当阅尽千帆后,才渐渐明白古人留下的那些话,字字句句都是人生。

年少不读曾国藩,读懂已是不惑年:赢在和气才是真的赢

莎士比亚有句名言,对人要和气,可是不要过分狎昵。

曾国藩曾留下:和气致祥,乖气致戾。

当年,曾国藩治理湘军靠的就是"诚""和",对待部下宽厚仁慈。作为曾国藩门生的李鸿章在描述曾国藩的日常时称:

在营中曾国藩总会等他们一起吃饭。吃完饭后,大家围坐在一起聊天,这时曾国藩总喜欢讲个小笑话,大家笑的东倒西歪。

年少不读曾国藩,读懂已是不惑年:赢在和气才是真的赢

咸丰十一年(1861年)李秀成率兵进逼曾国藩大营,祁门危困,有人收拾细软准备逃跑,曾国藩知道后,传令下去说:

"贼势如此,有欲暂归着,支给三月薪水,事平仍来营无不介意。"

面对打算弃战而逃的士兵,曾国藩并未痛下狠手,而是宽以待人,体谅他人的难处。听到这则号令后,士兵们都感到惭愧不已,再也不肯走了。

和气对人才能得到别人和气相对,针尖对麦芒,两头都是伤。

与人相交不是打仗,不用非得分个高下论个输赢,用和气求和谐才能取得双赢。

年少不读曾国藩,读懂已是不惑年:赢在和气才是真的赢

其实,曾国藩不仅对部下和气,他还认为:"家和,则福自生。"

他曾在《与父母书》中写道: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兄弟不和,虽世家宦族必败。

家庭的和睦,不仅是维持一家人感情的纽带,更是决定一个人成败的关键因素。

小编还记得之前看到一位网友讲述自己的故事:

他在年轻时脾气暴躁,每天回家后都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与妻子争吵不休,甚至大打出手。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潜移默化,性格也变得易怒冲动,在学校常常和同学打架,班里没有几个人愿意与他做朋友。

年少不读曾国藩,读懂已是不惑年:赢在和气才是真的赢

直到某一天,孩子与同学发生矛盾,打伤了别人,他赶去学校处理。 还没训斥两句,孩子居然对着自己喊道:"你和我妈都是天天吵架,有什么资格说我!"

他顿时醒悟,原来自己一直以来都做着错误的"言传身教",而这个错差点毁了孩子的成长。

从那以后,每当他想发脾气时,这句话都会在耳边响起,像一盆水一样浇灭他心中的熊熊火焰。

年少不读曾国藩,读懂已是不惑年:赢在和气才是真的赢

大家要知道,一家之计在于和,家和则万事兴,即使家庭并不富有,但因为一家人和和气气,相亲相爱,就是最宝贵的财富。

所以,不管对人还是对事,不管是对下属,还是对家人,都要记得和气与宽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