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貨了!怒江州獨龍江重現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水獺

水獺重現

獨龍江又稱“獨龍秘境”,擁有著適宜野生動植物生存的舒適環境,因此在這秘境裡有著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近日,獨龍江鄉獻九當村丁給小組護林員金忠明打理草果地時,在丁給小組附近的獨龍江裡發現一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水獺,他立即拿出不算高檔卻是僅有的拍攝工具(手機)拍攝,小水獺似乎發現有人在注視著它,短暫的思考後,使出水遁,消失在了視野中,短暫拍下了它珍貴模糊的身影。


有貨了!怒江州獨龍江重現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水獺

水獺,軀體長,吻短,眼睛稍突而圓,耳朵小,四肢短,體背部為咖啡色,腹面呈灰褐色。多穴居,白天休息,夜間出來活動,除交配期以外,平時都單獨生活,善於游泳和潛水,聽覺、視覺、嗅覺都很敏銳,食性較雜,一年四季都能交配,每胎產1-5仔,主要棲息於河流和湖泊一帶,尤其喜歡生活在兩岸林木繁茂的溪河地帶,分佈範圍極廣,亞洲、歐洲、非洲都有其的蹤跡。


收到消息後,獨龍江管護站工作人員立即帶好設備趕赴獻九當丁給小組,可惜的是當工作人員趕到時小水獺已經沒了蹤跡。為了更好的記錄水獺的蹤跡,工作人員分成兩組:一組在附近守候,另一組沿江查找,可最終也未能發現水獺的蹤影。看著護林員手機裡的照片,現場人員感到難以掩飾欣喜,同時也因未能高清拍攝,又帶著一絲失落。

在獨龍江,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村民發現珍稀保護動物的情況屢見不鮮,對保護野生動植物的意識和參與度也越來越高。這也證明了獨龍江管護站在生物多樣性科研監測、資源保護、科普宣傳等自然管護的成效顯著。


獨龍江管護站始終秉承一貫理念,出日常管護和宣傳動員組合拳,持續加大保護區知識的宣傳力度,加強野外巡護、監測工作, 促使人民群眾生態保護意識不斷增強;並把發現的珍稀保護動植物做好詳細的記錄和數據分析,整理成珍貴的痕跡資料,形成了自然保護工作一套規範動作。此次水獺的出現充分展現了獨龍江生態的完整性和物種的多樣性,再一次給自然保護工作者增添了一份堅守的信心,促生保護好野生動植物資源的不竭動力,努力揭開獨龍江秘境之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