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有諸葛亮龐統關張趙黃等人為什麼沒有一統天下?

老神仙35554671


主要還是實力不足。

如果沒記錯的話,劉備全面佔領西蜀差不多已經快五十歲。古人壽命一般較短,所以劉備心急,非常想在有生之年實現夙願。

三國之中,魏國綜合實力最強,東吳次之,西蜀最弱。實際上劉備,諸葛亮等已經做了最大的努力,但無奈,每次出征都是敗於後勤不足。

我們常說天時地利人和。

實際上也可以用於三國形勢。

曹操佔天時,挾天子以令諸侯,佔地最廣,兵源最多。

東吳佔地利,經營江東多年,又有長江天險可據,東吳水軍幾乎無敵。

劉備就只能占人和了。

但都知道成功就是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劉備只佔了一樣,失敗也是可以理解的。我個人認為主要原因還是實力不足,無法跟魏國打拉鋸戰,魏國消耗得起,蜀國不行。所以蜀國最終結局也能理解


善良之子86


世人云:“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同時擁有諸葛亮和龐統又有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等五虎上將,卻始終不能統一天下只能勉強三分天下有其一。筆者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國力弱小,實力不行。劉備所在的蜀國後期無論從國土面積、人口還是軍事實力都是三國裡最弱的。據史料記載,蜀亡時,戶,28萬,人口,94萬。內帶甲將士10萬2千,佔全數九之一。吳亡時,戶,53萬,人口,230萬。內兵23萬,佔全數十之一,吏3萬2千,後宮5千。魏,平蜀時,戶,66萬,人口,440萬。荊州是借來的,要還的,後來被東吳搶了回去,國土面積一下減少了快一半,益州是搶的,人心完全歸服還需要時間。這點實力,別說統一中國了,能自保就算很不錯了。

二、戰略錯誤。劉備三顧茅廬之際,諸葛亮向其提出了著名隆中對,即先佔據荊州、然後圖謀益州,等到“天下有變”時,兵分兩路北伐中原,完成統一。這看似完美的戰略構想,卻被毛澤東主席一針見血的指出錯誤:“(荊州、益州)千里之遙而二分兵力。其終則關羽、劉備、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敗。”本來就國小勢弱,你還不集中兵力一舉擊破,還兵分幾路怎麼能不敗?!再是,劉備打出的旗號是匡扶漢室,一統中原,然而百姓經歷東漢桓靈二帝的腐敗昏庸和黃巾之亂的洗禮,早就對腐敗的漢王朝痛恨之極,這時候再打出匡扶漢室,一統中原的旗幟是多麼的蒼白無力。統一?奢望!

三、內部矛盾重重。劉備雖有諸葛亮、龐統關、張、趙、黃等人但內部矛盾重重,鬥爭激烈。諸、龐主要代表荊州集團、關張二人是劉備的老班底(筆者稱其為中原集團)此外還有益州集團,這派主要是劉璋原來手下,後被劉備招降。中原集團與荊州集團之間既有合作又有鬥爭,對待打擊益州集團問題是合作,對待統一問題是鬥爭。他們鬥爭的焦點並不是要不要統一的問題,而是誰統一的問題。益州集團與荊州集團、中原集團存在著要不要統一的矛盾。這一矛盾前期被荊州集團和中原集團聯合壓制,後期隨著劉關張去世,要不要統一的矛盾公開化,典型事例就是焦周公開反對諸葛亮北伐中原。劉備集團裡的這幾對矛盾,造成了嚴重內耗,再加上後方少數民族時不時來個反叛事件,導致統一天下遙遙無期。

綜上所述,劉備雖有諸葛亮、龐統、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等人但卻不能統一天下既有歷史的偶然但更是歷史的必然!








政史課課代表


《三國演義》裡司馬徽曾經說: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後來,劉備不僅得到了諸葛亮,還得到了龐統,而且有五虎上將,全都是萬人敵,最終還是和天下無緣,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先看看劉備的資本吧:劉備最先有穩定的土地資本,就是赤壁之戰後了,先是佔據荊南四郡,又收了兩大王牌軍師臥龍諸葛亮和鳳雛龐統,之後西取益州,獲得大軍師法正。在這個時候,劉備麾下的名將,不在是關羽、張飛、趙雲了,外加黃忠、馬超、魏延等一流名將。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擊敗曹操,拿下了漢中,稱漢中王。

此刻,劉備的人生達到了巔峰,也從此再也沒有進展。那麼,劉備這樣好的配置,為何沒能統一天下呢?

其實原因有三個主要因素:

第一:劉備基礎薄弱是主因

劉備的前半生,基本上除了關羽張飛趙雲,再也沒有其他什麼資本了。後來雖然拿下了益州和荊州,但是天下的蛋糕也已經瓜分殆盡了。建安二十四年,還失去了荊州,更是雪上加霜,劉備就算再強,也不可能以一州之地,對抗曹操和孫權,這是不現實的,無論從任何方面講,都是很難逆襲的。

第二:劉備遭遇連續慘敗是次因。

自從劉備坐上了漢中王那天開始,他的政權的軍事實力也開始急劇下降。龐統早在征討益州就死了,法正也很快病逝,關羽被殺,張飛也被刺,馬超黃忠也相繼去世。

夷陵之戰被陸遜火燒連營,損失慘重,將蜀漢荊州系武將和文臣梯隊,基本滅了,國力大傷。夷陵之戰後,劉備不久,就病逝白帝城了。

第三:偏霸一方,道路障礙,諸葛亮無力迴天。

劉備夷陵之戰後,第二年就病逝了。劉禪究竟能不能扶得起我們姑且不論,反正肯定是對付不了曹丕、孫權、司馬懿的。諸葛亮雖然掌握政權,但是身邊沒有好的助手。而且,蜀國的領土雖然易守,但是也很難出擊,諸葛亮每次出兵,還沒等開戰,就消耗了很多體力,所以也是連年北伐連年無功而返。

有這些因素,劉備的王國想要統一天下,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長安講歷史


《三國演義》是中國人家喻戶曉的四大名著之一,這部書中劉備敦厚仁愛,諸葛亮足智多謀,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勇武善戰,而且書中有言“臥龍鳳雛得一者可得天下”,“”臥龍先生”是諸葛亮,“鳳雛先生”是龐統,劉備兩個人都得到了,結果並未統一天下,反而落得個白帝城託孤而“中道崩殂”,那麼為什麼劉備擁有最優秀的謀士,一流的戰將卻未能統一天下呢?

這個問題還要結合三國當時的史實來分析:

首先,相對於曹操和孫權,劉備是平民出身——“織蓆販履”,這就決定了起兵爭天下的起跑線上劉備的知名度不高、影響力不大,所以起初不會有財閥的財力支持和各種高端人才依附——沒人看好!西漢和東漢時期,即便有大才、大能如果沒有當時社會上名望高的人的認可和推薦是不可能進入到社會上層的,也就沒機會施展報負建立功業。

所以說,劉備最後能建立蜀漢政權稱帝本身是非常了不起的,證明劉備絕不是泛泛之輩,《三國志》中劉備打仗還是很厲害的,比如《三國演義》中劉備剛得諸葛亮輔佐,諸葛亮以弱勝強,火燒博望坡,其實就是劉備指揮的戰役。

其次,劉備建立的蜀漢政權論實力達不到統一全國,冷兵器時代國土面積和人口數是最為重要的國力指標。

論面積,蜀國最小,當時魏佔了十州,吳有3州,蜀只有益州一地,赤璧之戰搶佔的荊州還讓關羽丟了。

論人口,魏四百多萬人口,吳兩百多萬人口,蜀不足百萬人口。

這樣的國力下,劉備的蜀國並不具備統一天下的實力,相反還是最弱的,為了安全反而要保持高人口比例的軍隊,根本無瑕發展生產提高國力。

導致劉備不能統一天下的直接原因恰恰是關羽!赤壁之戰後看似佔了荊州,其實是分兵兩地,在益州剛得手,還未喘息的時候因為關羽的戰略錯誤(未貫徹聯吳抗魏)丟失荊州,不僅損兵折將還身死麥城,接下來噩耗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倒下:張飛因為關羽身亡悲憤虐下被殺,劉備報仇徵吳兵敗,幾乎折光了全國軍隊主力,諸葛亮本來是在後方著手治國理政,結果匆忙趕到白帝城接手劉備後事安排,不僅造成劉備集團實力巨大的損失,還讓蜀漢政權錯失了唯一的整合理順、休養生息的機會,這個機會的失去也是劉備不能統一天下的深層次原因。

坦率地說,曹操,孫權,劉備三人只有曹操堪稱政治家,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不說,“唯才是舉”令的推出就打破了門閥豪強的政治資源壟斷,為國家源源不斷的提供人才,整個國家也淡化了集團勢力分立,達到政治上的統一和融合,為長治久安打下堅實的基礎。孫權繼位後也做出了這樣的調整,但東吳政權並無統一天下的意願只想偏安一隅。

唯獨沒有這種舉措的是蜀國,蜀漢政治勢力分成劉關張集團,諸葛亮為首的荊州士人集團和李嚴為代表的益州本地集團,前兩個集團因為劉備和諸葛亮的關係還比較融洽,但益州本土集團直到蜀漢滅亡都沒有和兩者一心,劉備忽視了或者是沒機會整合蜀漢內部的政治勢力,造成三國中蜀漢的內耗其實最大,這也是為什麼劉備死後諸葛亮“事必躬親”,為什麼諸葛亮六出祁山總是後方掣肘,為什麼諸葛亮死後蜀漢廟堂上主戰派的姜維退至劍閣遠離政治中心。

儘管讀過《三國演義》的讀者受作者政治傾向影響都希望劉備能統一天下,但依據當時的真實史實,劉備不可能統一天下。


生活要真誠


魏蜀吳中,不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的劉備是最不可能統一天下的一位!甚至連方便麵都統一不了!

只不過《演義》中基本以劉備為主線來敘述的故事,不乏很多人物和事蹟都進行了誇大。為什麼那麼不看好劉備?原因有三……

原因一:不具備天時

劉備自搞起蜀國以來,運氣和時間從來沒有站在他這一邊。而且蜀國也是在屢敗屢戰、百折不撓之下拿到的。他拿到江山的時候,魏國的曹操基本上已經穩定了中原,連身後的遼東都基本平定。而東吳的孫權在江東歷時三代的經營,早已固若金湯。由此可見,劉備要想拿下魏吳,實在是太難,只怪起步太晚,輸在了起跑線上。

原因二:不具備地利

這個更為明顯,首先是魏蜀吳三國之中,只有劉備的蜀國最小,地勢最差。魏國、東吳都是一馬平川的大好地勢,轄區也大。更重要的是,諸葛亮的隆中對確實具備戰略上的可執行性。但我們細看內容就會發現,最理想的戰略局面始終沒有出現。所謂最理想的戰略局面就是劉備要佔據荊、益兩州,這樣才可以兩路出兵進行北伐。可是劉備在最好的局面下也只拿到了半個荊州,後來關羽兵敗身死,連這半個荊州都沒了。蜀漢就只能出川走漢中北伐,一路上得面對長安、洛陽這種天下雄城,補給線漫長無比。這種仗一打起來稍不小心就變成拼國力的消耗戰,蜀漢還不能不打,不打就被人堵在家裡揍,更沒有活路。所以老朽覺得應該理解劉備在關羽死後玩命式的進攻東吳,失去荊州對於劉備來說就是失去了進取中原的可能性,這時候不玩命,以後就得被被人玩了。但劉備終歸沒有收回荊州,在他死後,諸葛亮和姜維數次北伐也印證了沒有荊州的單線出兵很難成功。

原因三:不具備人和

可能大多數人會認為,劉備最大的優勢就是人和,但實際上,劉備確實手下有很多優秀的謀士和武將,但是並不比曹操和孫權的優秀多少。更重要的是,作為外來政權,劉備集團一直沒能完成本地化。在三國時期,政權本地化是曹劉孫三家都遇到過的難題,這事關人才儲備、政權延續性和合理性,是第一等的大事。曹操採用了在朝廷大義下挑動士族和寒門斗爭,從中得利的方法,他的人才儲備最豐富,但因為得罪士族,他也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最後曹丕用九品中正制籠絡士族才完成了篡位。而孫權本身就出身江東,在本地化方面沒有問題,他只需要籠絡住本地士族不被曹操以朝廷的名義徵用就好。

結論

不具備天時、地利、人和的劉備,是不可能一統天下的!也許放在現在,連方便麵都統一不了。


珍貴影像Pa


首先劉備的國力實力確實太差,等到劉備的蜀國正式安定成型時,曹操集團早已穩定江山,清除了內部政敵,走過了十多年修生養息,東吳也通過十多年的安定治理加上長江天險已經非常牢固了。此時劉備剛建國內憂普遍,人心也很混亂。

其次缺少了真正的統帥之才,那些跟隨劉備多年的兄弟都已老去,即算能夠攻入魏國和東吳,也經不起長期消耗,至少糧草也會供應不上,再說東吳和魏國那些老將大臣攻擊力也許打折扣,但是守衛本土還是可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