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曾出版他的作品,而寫作卻只是他的業餘愛好!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曾翻譯出版他的作品,而論他的成就寫作只能算是業務愛好。

20世紀50年代已經被評為世界文化名人。

太陽上有以他名字命名的的小行星,月亮上有以他名字命名的的環形山!

中國近代著名文學家、歷史學家郭沫若這樣評價他的成就:“如此全面發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見,萬祀千齡,令人景仰。”一向驕傲的郭沫若能這麼評價一個人,可見此人在歷史上成就斐然。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曾出版他的作品,而寫作卻只是他的業餘愛好!

普林斯頓大學建築

他是誰?他就是我國被稱為“科聖”的張衡。

相信很多人和小編一樣,提起張衡的成就,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停留在地理課本里的地動儀。那麼能入選世界文化名人的張衡到底有何厲害之處呢?看完全文相信你會豎起大拇指。

天文學成就最高

1970年、1977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分別命名月球上的一座環形山為“張衡山”、太陽系中一顆編號為1802的小行星為“張衡星”。如此高的禮遇?張衡在天文學上到底有多大的成就?

張衡繼承前人智慧的基礎上,創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較準確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轉渾天儀。改進後的渾天儀主體是幾層均可運轉的圓圈,最外層周長一丈四尺六寸。各層分別刻著內、外規,南、北極、黃、赤道,二十四節氣,二十八列宿等天象。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曾出版他的作品,而寫作卻只是他的業餘愛好!

張衡改造後的渾天儀

儀上附著兩個漏壺,壺底有孔,滴水推動圓圈,圓圈按著刻度慢慢轉動。於是乎各種天文現象便赫然展現在人們眼前。這件儀器被安放在靈臺大殿的密室之中。夜裡,室內人員把某時某刻出現的天象及時報告給靈臺上的觀天人員,結果是儀器上、天上所現完全相符。

渾天儀是張衡血汗的結晶。他接著寫了《渾天儀圖注》和《漏水轉渾天儀注》兩本說明書,又撰成《靈憲》一部,繪製《靈憲圖》一份。同時作為天文學家的張衡,還觀測記錄了兩千五百顆恆星情況。在當時那個年代,張衡的思維空間已經開始遨遊太空。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曾出版他的作品,而寫作卻只是他的業餘愛好!

張衡雕塑像

文學上位列漢賦四大家

張衡與司馬相如、揚雄、班固並稱為漢賦四大家,四人都有多篇代表性的名篇傳世,在當時及後世文壇影響深遠,是漢大賦的最高成就者。

張衡的文學作品主要是辭賦和詩。他的散體大賦以《西京賦》、《東京賦》最為有名。這兩篇賦合稱為《二京賦》,是他早年入京後有感於“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而作。他的《二京賦》被譽為“長篇之極軌”,曾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翻譯出版。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曾出版他的作品,而寫作卻只是他的業餘愛好!

張衡畫像

藝術方面東漢六大畫家之首

張衡與趙歧、劉褒、蔡魚、劉旦、楊魯並稱東漢六大名畫家,後人排名時更多地把他放在首位。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卷三記有:“張衡作《地形圖》,至唐猶存。”這幅《地形圖》中是否還有地理科學上的意義,現已無可考了。當時還流傳有他用腳畫一隻神獸的故事。故事雖然神化了,但也反映出張衡有很高的畫技。

數學與機械製造

張衡的朋友崔瑗在為他寫的墓碑中讚道:“數術窮天地,製作侔造化。”前一句是道他數學天文學知識之淵博,後一句則是贊他製造的各種器物之神奇。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曾出版他的作品,而寫作卻只是他的業餘愛好!

張衡與地動儀

傳說他當時還製作過兩件神奇的器物。一件是有三個輪子的機械,可以自轉,名“計裡鼓車”;一件是一隻木雕,能在天上飛翔,“獨飛木雕”。除此之外還有各種各樣的器具,可以說是動手能力非常強。

晉代葛洪《抱朴子》曰:“木聖:張衡、馬鈞是也。”現在的中國科技史家都公認馬鈞是我國三國時代一位傑出的機械發明家,而在葛洪看來,張衡、馬鈞都是一代木聖。足以肯定張衡在機械製造方面的成就。

張衡在數學方面的成就,是他寫過一部書叫《算罔論》。可惜的是此書至遲到唐代已經失傳。但後世在討論東漢年代的數學家時,張衡也是榜上有名。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曾出版他的作品,而寫作卻只是他的業餘愛好!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

而至於我們所熟知的地動儀,只是張衡在地質學的成就。他發明了地動儀是世界上第一臺測定地震方位的儀器“地動儀”,開闢了人類用儀器記錄研究地震的新紀元(比歐洲早1700多年),並於公元138年測出甘肅地震,被世界公認為測震學創始人。

文章看到這裡,相信大家不得不豎起自己的大拇指,普通人終其一生能在自己所在的領域有值得稱道的成績已經非常難,而張衡的一生要是給予標籤的話,天文學家、地質學家、文學家、畫家、數學家等等都能配得上,不但配得上,無論那一項不管是當時代還是後世,都為人稱道,這樣的張衡你知道嗎?反正我是大寫的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