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知道保險該怎麼買嗎?它的順序,它的做用都是什麼嗎?

奕辰保險顧問


1、我不喜歡在我的中販賣焦慮,更不喜歡預測別人的生老病死。

2、部分保險的條款實在是太複雜,摳算起來簡直是過度消耗腦細胞。

3、保險是一個概率型產品,這也導致了目前保險市場的混亂,變成了兩種極端的情況,因為厭惡而拒絕保險,或者是被身邊不專業的從業人員或者是親朋好友嚇唬著買了很多不著邊際的產品,錢花了不少,問題沒解決。

應該買什麼保險來風險對沖

既然我們要說風險對沖,那麼在購買之前要先知道自己會有哪些風險需要對沖才能去購買。

那麼我們生活在現在社會中的人有哪些風險呢?簡單來說就是因為某種不可預期並且不可控事件的出現,剛性花費大幅度上升、預期收入大幅度下降或者兩種同時出現。

對於成年人X來說,他會遇到哪些不幸的事情呢?

第一個,得了重疾,入院治療,無法上班。那麼就需要兩種,重疾險來彌補無法上班的收入,醫療險來補充治療費用。

第二個,X走在路上不幸被磚頭砸到頭,輕則受傷,重則致殘,那麼就是意外險搭配醫療險。

第三個,X先生治了好久沒治好或者是直接很痛快的去世了,但是他的作為一個成年人的責任並沒有完成,孩子的撫養費,老人的贍養費,還要可能存在的負債(房貸、車貸等),那麼就到壽險來解決了。

簡單一整理:

① 醫療險:主要是醫療和住院的費用報銷。關鍵是住院,這個往往最容易會被忽視。

② 重疾險:它主要負責你得了重疾,失去勞動能力期間的收入補償。

③ 意外險:由於意外而致殘、致死的收入補償和責任補償。

④ 壽險:用於對未來責任補償。

基本上以上四類就能覆蓋一個人在生活中的全部風險了。

買多少保險來對沖風險

知道了買啥保險之後,剩下的就是確定買多少,也就是我們所謂的保額是多少,然後倒推保費。

下面繼續有請我們不幸的X先生:

1、醫療險:

重疾的治療費用建議按照80萬/年測算,然後跑去社保醫療部分外,一般是按照50萬/年敞口測算,所以建議50萬額度起。

2、重疾險:

千萬千萬千萬不要混淆醫療險和重疾險的概念,一個是報銷,一個是一次性給付。針對的用途也不一樣(保險責任不同),建議設定康復時間為5年,假定年收入為20萬,那麼20萬*5=100萬,所以保額建議100萬起。

3、意外險:

意外險通常保費較低,不必精打細算,100萬作為基礎額度即可,主要負擔意外發生後至康復或者死亡這段時間的開銷。

4、壽險:

X的計算公式直接列出:

孩子撫養費用+老人贍養費用+未完成責任費用

舉個例子:

孩子12歲,到大學畢業還有10年,每年10萬元,預計撫養費共計100萬元。

老人70歲,到85歲每年生活費10萬元,每年退休金8萬元,缺口2萬元,預計贍養費共計30萬元。

房貸+車貸共計200萬元。

那麼總計財務責任的需求是100萬+30萬+200萬=330萬元。

那麼壽險的額度就可以按照這個額度來做。

但是有幾個點需要說明:

1、這裡的壽險沒有按照年金測算,只是為了讓大家能更好的測算壽險責任的內涵項目。

2、本意見只針對享受中國社會福利政策的人,享受第二國家社會福利政策的人不在此列。

3、其他類保險應該在這個基礎完成的前提下再研究。

4、其他人為因素,比如改嫁、破產、離異等其他風險不在考慮之內。


老張的後院


保險,是一種非常重要的風險轉移工具,要不要通過購買保險來轉移風險,其實取決於該風險發生的概率和風險一旦發生可能造成損失的大小。


那我們究竟會遇到哪些風險呢?按照對我們當前現金流的影響程度,我簡單羅列了一下:

大病:是我們生命中不可承受的風險,對當前現金流影響非常大,且對未來潛在收入影響巨大。

殘疾:是我們生命中不可承受的風險,對當前現金流影響較大,且對未來潛在收入影響巨大。

身故:是我們生命中不可承受的風險,對當前現金流影響較小,且對未來潛在收入影響是毀滅性的。

小意外,小毛病:對生活有一定的影響,但可以承受,對當前現金流影響較小,幾乎不對未來潛在收入有什麼影響。

長壽:長壽的風險主要體現在未來養老費用較多,對當前現金流影響非常小,也不影響未來潛在收入,甚至還有助於未來潛在收入。

財富積累:這裡關注的已經不是基礎保障了,更多的是滿足投資理財的需求,需要考慮的風險、收益、流動性的問題了。


為了應對這些問題,普通人應該選擇哪些商業保險呢?


意外險:通常包含意外身故/殘疾責任,還會包含一定的意外醫療責任,價格也很便宜,30 歲左右的人,50 萬保額只要 200 不到;

醫療險:解決生病期間的治療費用問題,這個會有免賠額,但也因此價格很便宜,30 歲左右一年只要 400 左右,最高可以報銷幾百萬保額;

重大疾病保險:補償大病之後的收入損失及部分康復費用,通常保額是年收入的 5 倍;

壽險:推薦定期壽險,包含身故/全殘責任,Cover 住家庭經濟負責及責任負債(對家庭的責任:子女教育、老人養老等)即可,具體需要結合實際情況計算,相對也比較便宜。

養老年金:相當於年輕時強制儲蓄,年老時分期領取。


綜上,從風險轉移和槓桿的角度,購買的順序應該是:意外險>百萬醫療險>重疾險>定期壽險>小額醫療險>養老年金/終身壽險。


對於家庭裡,誰該先買的問題,通常來說是先保大人,再保老人,最後才是小孩。誰賺錢,誰賺得多,就先保誰。


安慶林奇


買保險基本遵循五大理念,兩大原則。

第1個理念,先做基礎保障,再做資金理財。

基礎保障包括醫療險,重疾險,意外險和壽險。基礎保障類的保險,是保障家庭不會因為疾病,身故而返貧的,家庭經濟的安全帶,屬於雪中送炭。

資金理財類的,包括教育金,養老金,增額終身壽等。這一類是會讓生活更美好,屬於錦上添花。建議做好基礎保障後再考慮。

第2個理念,先大人後老人孩子。

很多家庭的第1份保險都是為孩子買的。實際上大人才是孩子最好的保險,只有大人平安健康才能夠為孩子遮風擋雨。

第3個理念,先大風險,後小風險。

配置保險中應該先將難以承受的大風險轉嫁出去。

第4個理念,先保家庭第一經濟支柱。

家庭的經濟支柱是我們一個家庭收入的來源。一旦收入來源沒有了,對於家庭來講,就會陷入困境。生活費,房貸,孩子的教育費都會影響這個家庭的軌道。

第5個理念,看條款,重合同。

保險就是一份法律合同,最終理賠的依據還是以合同條款為主。

兩大原則就是保額要夠,保障要全。

買保險就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而不是以圖心安。保額是否充足直接關係到是否能解決問題。

風險無處不在,我們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只有做好全面的保障,才能夠坦然面對明天。











明亞保險人flora


保險在家庭資產理財當中的四個百萬:

1、百萬醫療:給醫院~解決住院費用!

2、百萬重疾:給自己~解決病後療養營養費及失能工作收入補償!

3、百萬意外:給家人~解決意外之後延長經濟生命給家人責任與愛!

4、百萬未來:給未來~解決不工作也可有源源不斷的被動收入,補充現金流!

購買順序:

先家庭經濟支柱購買,再為小孩與父母購買!

先意外險—再住院醫療和重大疾病險、再小孩教育金及養老金


黎明講風險


很榮幸回答您的問題。

關於保險的順序,我來說下我自己的觀點和意見

在家庭成員之間的順序方面,應該是先大人後孩子,先家庭支柱後其他人。這是因為,大人是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只有大人先得到保障,或者是家庭經濟支柱先得到保障,整個家庭的財務狀況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得到保障。

在險種方面,除去必備的國家醫保以外,我們需要按照以下順序去購買保險:

第一, 意外險。是為了預防突發意外而產生的保險。比如說乘坐交通工具的意外,或者骨折等。特點是保費低,對於大多數人來講,都不造成什麼壓力。缺點是保額較低,對於特殊情況的覆蓋面不夠全。

第二, 重疾險和醫療險。個人觀點兩者的優先級是一樣的。兩者的區別,簡單說,就是重疾險是得了重疾後一次性給你賠付,而不管你用不用來治病;醫療險是你生病去醫院,花多少保險就賠多少。兩者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只入一個。如果家庭財務狀況允許,也可以都入,互不衝突。

第三, 壽險。這個優先級最低。分為終身壽險和定期壽險。如果家庭財務狀況不允許可以不買。壽險主要作用是萬一被保險人在某個年齡前去世,那麼受益人會得到保險的賠付。這個險種是為了預防家庭支柱的身故而對家庭財務造成毀滅性的打擊而產生的保險。

以上是我的總結。希望對您有幫助。每類保險都有自己的特點和保障範圍,我們買保險時應當考慮清楚家庭或者自身面臨的主要風險,然後再據此選擇合適的保險。


沖沖炒股票


買保險的順序分為兩類:

一、先給誰買?

按照普遍的認知,重疾險是先大人,後小孩。大人又是先給掙錢較多的那位買。

因為重疾險是彌補家庭收入的,誰生病給家庭帶來的損失最大,就先給誰買。

二、買什麼保險?

1、首先是社會醫療保險(含新農合),這個是最便宜,也是最基礎的保障。

2、然後是重疾+醫療險。

剛才提到,在家庭預算有限的情況下,重疾險首先給賺錢最多的那位買。買重疾險的同時,一定要搭配醫療險,如果暫時無法給全家人上重疾險,可單獨給其他成員買醫療險,尤其是百萬醫療險,花錢不多,卻能解決大問題。

3、理財型險種。

如果全家保障型保險都上齊了,還有可分配資金,可以為將來做一個打算。

畢竟一個人不可能掙一輩子的錢,卻需要花一輩子的錢,提早進行資產配置也是很有必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