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主要飲用水源地水庫系列之:長春兩大水庫

石頭口門水庫和新立城水庫是長春市兩大飲用水水源地。

中國城市主要飲用水源地水庫系列之:長春兩大水庫

中國城市主要飲用水源地水庫系列之:長春兩大水庫

長春兩大飲用水源地位置

一、石頭口門水庫

石頭口門水庫位於吉林省飲馬河中游,水庫壩址在長春市九臺區西營城子鄉石頭口門村西南500米處,地理座標北緯43°58'、東經125°45'。是一座以防洪除澇、供水、發電、旅遊、養魚為一體的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庫。

石頭口門水庫於1958年6月開工,1959年蓄水,1965年10月竣工,大壩長440米,高20米。按200年一遇洪水設計,1000年一遇洪水校核,總庫容12.64億立方米。

石頭口門水庫地處我國東北地區,冬季氣候寒冷,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乾旱多大風,夏季溫熱多雨,秋季晴冷溫差大,冬季嚴寒而漫長的氣候特點。多年平均氣溫4.8℃,最高39.5攝氏度,最低零下39.8攝氏度。暴雨常發生在7~8月,多年平均降雨量545.5毫米。

飲馬河為第二松花江主要支流,流域面積為18247平方公里,河流總長386.4公里,石頭口門水庫以上流域面積為4944平方公里,佔飲馬河流域面積的27%,上游有大、中、小型水庫及塘壩100餘座,其中:星星哨水庫控制面積845平方公里,黃河水庫控制面積為784平方公里,雙陽水庫控制面積為225平方公里,以上三座水庫控制面積為1845平方公里,佔石頭口門水庫以上流域面積的37.6%。

中國城市主要飲用水源地水庫系列之:長春兩大水庫
中國城市主要飲用水源地水庫系列之:長春兩大水庫

二、新立城水庫

新立城水庫位於中國吉林省長春市南郊,距市中心20千米,庫容5.92億m³,設計年供水量8880萬立方米。是以供水為主,兼有防洪、灌溉、養殖、發電等功能的大(二)型水庫。由新立城水庫管理局管理運維。

新立城水庫擁有控制流域面積1970平方公里,從建成至1999年,採用明渠供水方式、每日向下遊伊通河河道供水28萬立方米、供應長春市南嶺水廠的水源。2000年起引松入長工程向石頭口門水庫供水後,新立城水庫通過地下管道向長春市三水廠供水20萬方每天,明渠輸水洞關閘、伊通河長春段從此斷流。2005年起每年春季從三水廠向伊通河支流、長春南湖的源頭西河溝幹流補水150萬立方米。2013年起向伊通河下游河道注入生態流量300萬方每天供長春市一壩三閘完成景觀蓄水。

伊通河屬第二松花江流域飲馬河水系支流,發源於哈達嶺山脈伊通縣東南部大青頂子山西北側,流經磐石、伊通、長春、農安和德惠五個縣市,在新立城水庫上游納入伊丹河、下游納入新開河,至農安縣靠山屯東與飲馬河匯合後注入第二松花江,河流全長347公里。新立城水庫壩址以上河長為90.2公里,基本河槽寬10-20米,河深3-5米,坡降千分之一至兩千分之一,河漫灘寬1-3公里。

由於枯水期經常沒有徑流補水,長春市城市供水75%的水量已由石頭口門水庫供應,但新立城水庫仍然是長春市重要的水源和防洪屏障。

新立城水庫主要建設過程:

1、1952年,開展水庫選址工作。

2、1958年2月28日和4月9日,國家計委和國務院分別發文,批准新立城水庫一次建成方案,並批示新立城水庫建設應該以保證城市供水為主,儘可能滿足伊通河流域農業排洪、防澇和灌溉方面的要求。

3、1958年7月,上萬名水庫建設者陸續到達工地,工程開工。

4、1959年11月9日,新立城水庫大壩勝利合龍開始蓄水,整個水庫最重要的主題工程完工,大壩全場2630米,壩高15.3米,防浪牆高1.2米。

5.1962年,水庫全部工程竣工,水庫總容積5.92億立方米,貯水面積97.5平方公里,正常水位時貯水量2.88億立方米,日供水能力22萬噸。

6.1985年除險加固。

7.2004年擴容至目前的5.92億m³。

中國城市主要飲用水源地水庫系列之:長春兩大水庫
中國城市主要飲用水源地水庫系列之:長春兩大水庫

三、水源地保護

長春市實施了兩大水源地汙染治理工程建設,採取了溼地建設、劃界立標、垃圾清理等一系列治理措施,同時加強水源地保護巡查,嚴厲打擊非法涉河活動,加強水源地汙染防控,常態化地對水面和管理範圍內的垃圾進行清理,極大地改善了水源地生態環境,保證了水源地水質安全。

2018年長春市政府辦公廳下發通知,發佈《長春市石頭口門水庫水源地一級保護區綜合治理實施方案》和《長春市新立城水庫水源地一級保護區綜合治理實施方案》。

中國城市主要飲用水源地水庫系列之:長春兩大水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