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薪嚐膽”三年再闖IPO,迪威爾“折戟”歷史或將重演?

近日,南京迪威爾高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迪威爾”)獲上交所問詢,公司擬公開發行股票不超過4866.70萬股,佔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不低於25%。

2019年10月,上交所受理了迪威爾科創板上市申請。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披露,迪威爾是一家全球知名的專業研發、生產和銷售油氣設備專用件的供應商,目前已形成以井口及採油樹專用件、深海設備專用件、壓裂設備專用件及鑽採設備專用件為主的四大產品系列,公司產品已廣泛應用於全球各大主要油氣開採區的陸上井口、深海鑽採、頁岩氣壓裂、高壓流體輸送等油氣設備領域。

數據顯示,公司2017年、2018年、2019年(下稱報告期內)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4012萬元、50253萬元、69389萬元;同期淨利潤分別為416.56萬元、5187.73萬元、9394.22萬元。

此次迪威爾改道科創板,上市的道路似乎並不會輕鬆。

研發投入不具“科創屬性”

3月20日晚間,證監會發布《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科創屬性評價指標體系採用“常規指標+例外條款”的結構,明確了“3+5”的科創屬性評價指標體系,包括3項常規指標和5項例外條款。企業如同時滿足3項常規指標,即可認為具有科創屬性。

其中,科創屬性評價指標體系的3項常規指標分別是“研發投入金額或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發明專利”、“營業收入或營業收入複合增長率”(如下圖)。

“臥薪嚐膽”三年再闖IPO,迪威爾“折戟”歷史或將重演?

以“最近三年研發投入佔營收的比例在5%以上,或最近3年研發投入累計在6000萬元以上”這一條件來審視迪威爾,其並不具備科創屬性。

從招股書申報稿及公司在回覆問詢時更新的2019年財務信息披露數據來看,報告期內,迪威爾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4012萬元、50253萬元和69389萬元。但公司的研發投入卻與營業收入的逐年攀升並不匹配。報告期內,迪威爾的研發投入分別為1022.62萬元、1534.13萬元及2886.51萬元,佔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3.01%、3.05%及4.16%。

據此計算,迪威爾最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為5443.26萬元,最近三年研發投入佔營收的比例僅為3.54%,這與科創屬性評價指標體系第一項的“6000萬元或5%”的標準相去甚遠。

“折戟”歷史或將重演?

原油價格變動趨勢與油氣行業景氣度、全球油田設備和服務市場規模的變動相一致。作為油服勘探行業設備商的迪威爾也在招股書申報稿中坦言,從總體上看,公司營業收入變動與油氣行業景氣度變動趨勢基本相吻合。公司報告期內對油氣行業客戶的銷售收入佔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6.13%、98.06%和98.66%。

實際上,早在2014年的11月,迪威爾就宣佈闖關創業板並正式提交招股說明書,但其上市進程在2016年9月被證監會終止審查。證監會認為,迪威爾主要存在的問題為:“2014年三季度以來全球原油價格大幅下跌,導致油氣設備專用件行業景氣度明顯下降,因此發行人經營業績持續下滑,且預計在2016年度無法改善。”

2014年9月開始原油價格走低,至2016年1月下跌至26美元/桶。迪威爾曾在彼時公開表示,當時IPO申請並沒有被否決,而是公司主動撤回申請材料,也是出於對當時業績的考量。

恐怕迪威爾自己也沒想到,在公司“臥薪嚐膽”三年後,再次衝擊資本市場之際,命運又跟它開了一個玩笑。今年3月份以來,一場石油價格戰打響,國際原油價格多次跌破20美元/桶,國際產油巨頭之間的分歧暫時仍未看到解決的曙光。

此外,新冠病毒疫情的大流行也影響了世界各國對原油的需求,隨著疫情在主要原油開採國的影響不斷深化,原油開採、陸上運輸、港口裝卸等都遭受巨大沖擊。世界各國對進出口貨物的檢驗檢疫要求也越來越高。

疫情因素對迪威爾油氣設備專用件設備出口業務影響幾何?大眾證券報記者試圖聯繫公司採訪,但對方電話一直處於無人接聽狀態。

研發投入嚴重不足卻對科創板情有獨鍾,“看天吃飯”又被上游市場重錘,迪威爾能否如願登陸A股,大眾證券報將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