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監局長退休後傳孝道,助清豐孝文化名揚全國

安監局長退休後傳孝道 將清豐孝文化推向全國

袁冰潔/文

安監局長退休後傳孝道,助清豐孝文化名揚全國

(張建華在演講孝道)

2020年春節前夕,清豐縣啟動了第三屆“孝老子女”和“不孝子女”評選。該活動在清豐乃至全國都有影響,作為清豐孝道協會會長和評選活動參與人之一,即便深受疫情影響,張建華整個春節也都處於忙碌之中。曾任清豐縣安監局局長的張建華,退休後一個偶然契機“鑽”進了孝道文化傳播圈,並一發不可收拾,將所有時間和精力都交給了孝文化的傳播事業,助推清豐孝道文化之鄉叫響全國。

“我要回答一個問題”

今年63歲的張建華,和孝道文化結緣,源自一個偶然機會,別人向他偶然提出的一個問題。


張建華退休前曾任清豐縣安監局局長,退居二線後擔任了清豐商會會長,並創辦了《清豐》雜誌。因這個關係,他經常會接觸一些在外地工作和創業的清豐各界人士。


張建華到北京會見在京工作的清豐老鄉,席間大家聊起清豐發展問題。其中一位老鄉問張建華一個問題:“咱清豐是全國唯一一個以孝子名字命名的縣,也是全國孝道文化之鄉,但和全國其他地方到底有什麼區別啊!”


老鄉一個問題把張建華難住了。是呀,清豐縣是以隋朝大孝子張清豐名字命名的縣,還是中國孝道文化之鄉,這是清豐人都知道的。畢竟,專為紀念張清豐的清風亭,就建於清豐縣縣城,是清豐縣城重要的標誌性建築。但要說到清豐縣在孝道文化方面和全國到底有哪些不一樣,張建華也回答不出來。

安監局長退休後傳孝道,助清豐孝文化名揚全國

(張建華在演講)

從北京回來後,張建華開始了一項既宏大又有較強針對性的研究,那就是研究孝道文化。孝道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而清豐可以說是孝道文化在中國世代傳播的一個縮影。張建華把目光投向了腳下這塊流淌著孝道基因的土地,他要通過研究回答北京老鄉提出的那個問題。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張建華對清豐縣的孝道文化有了較深理解。此時,一個契機出現了。清豐縣縣委書記馮向軍在下鄉調研時,看到有些住戶,孩子住樓房,老人住老舊小破房。馮向軍非常生氣,這和清豐縣中國孝道文化之鄉的名號大不相符,也與黨和國家的脫貧攻堅政策不相符。回來後,他專門安排宣傳部門,在縣裡發起孝道大討論。由此,一場“孝老子女”和“不孝子女”評選在清豐拉開。清豐縣旨在通過此項活動,弘揚真善美,鄙棄假惡醜,助推扶貧工作。


2018年1月5日,他接到縣文明辦電話,通知他組織部分老幹部和知名人士參加清豐縣“孝老子女和不孝子女”評選方案的討論。本來就被縣領導的為民情懷所打動,現在又接到這個艱鉅任務,張建華深感責任重大,他在心裡暗暗發誓,一定要將這個任務完成好。他聚集了10多位清豐本土的文化人士,結合清豐縣實際,對評選方案進行了細化、完善、補充。


最讓他難忘的是,在縣文明辦起草制定的評選方案中,他親眼目睹縣委書記馮向軍在方案中多處進行修改批示,他深深地震撼了。當晚他通過朋友圈、把評選活動和標準編成順口溜,用不同方式在微信群進行轉發,在清豐引起強烈共鳴。這些既結合清豐縣實際、又通俗易懂的順口溜,很快在清豐縣傳開了。

足跡踏遍清豐503個行政村

根據方案,“孝道子女”“不孝子女”評選,涵蓋清豐縣所有的村莊,由群眾來投票,“孝道子女”和“不孝子女”每村必須各選出一個。此項活動得到了各村群眾的大力支持,經過100多天緊鑼密鼓的部署、安排、評選、統計,評選結果出爐。2018年3月7日,清豐縣召開全縣幹部大會,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對100位“孝道子女”進行通報表彰,對17位“不孝子女”進行公開曝光,廣播電視臺在全縣進行直播,活動取得了空前的成功。


活動舉行完了,對於官方來說可以告一段落了,但對張建華來說卻沒有結束。他開始思考:如何借活動之勢,進一步將孝道文化在全縣進行傳播?經過思考,在縣宣傳部的支持下,他組織20名清豐作家,入村入戶對孝道子女進行採訪,不僅採訪當事人,也採訪當事人的街坊鄰居,採訪的過程又是一次弘道的過程,讓孝道子女享受充分的榮光。採訪結束之後,張建華和他的同事們又將採訪內容編成了一本書,縣委書記親自題名。

安監局長退休後傳孝道,助清豐孝文化名揚全國

(張建華在採訪)

書籍出版後,張建華又組建了孝道子女宣講團,挑選了10位事蹟特別典型的孝老子女,進入全縣鄉村、機關、學校進行宣講。身邊人講身邊人的故事,這種形式受到了群眾的普遍歡迎。每去一個地方,群眾都夾道迎接,很多人早早搬好凳子坐好等著。張建華記得,在城關鎮張儀莊村,演講從上午8點半開始,一直持續到11點,群眾依然不讓走,不得已又往後順延了半個小時,接著再去另一個村演講。在另一個村講到下午1點50分才吃午飯。他說,這樣的場面太多了,經常會因為講過點而忘了吃飯。


張建華的演講在清豐成了品牌,群眾都喜歡聽他講,他講的恢宏風趣,聲情並茂,並且只要有群眾要求,即使困難再大他也不推辭。有一次,他因為腰間盤突出疼得十分厲害,醫生叮囑他千萬別下床,在家休息15天,否則後果嚴重。但第二天就接到城關鎮四合樓村的電話,請他去給群眾作孝道文化演講。張建華二話沒說就答應了,演講時大汗淋漓,講到最後身子直不起來了,被人架到車上,此時群眾才知道他是帶病演講,有些人感動得當場落淚,掌聲持續了數分鐘。回到家剛躺下休息,馬村鄉黨委書記又打電話,說尚村有一個好媳婦,希望能去採訪。張建華又立即和人到尚村採訪,回到家後再也站不起來了,被送到醫院住了半個月的院才慢慢好轉。


一年多的時間裡,張建華的足跡踏遍了清豐縣503個行政村。80多歲的老母親心疼的問他:“孩兒啊,你都退休了,咋還這麼大心勁啊!”張建華說:“娘,這是我的責任,我躺不住啊,社會需要熱心人。”

把清豐孝道文化推向全國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張建華在孝道文化方面的付出,也收穫了回報,他現在不僅是清豐縣孝道文化名人,甚至在全國孝道文化領域都有較高名氣。目前,“孝老子女”和“不孝子女”的評選,已經成為清豐縣的一個文化品牌,到2020年就是第三屆了。


孝道作為中國傳統文化,在和諧社會的建設中到底有哪些作用?張建華用一串數字來闡述。他說,孝道文化的傳播,在清豐的確起到了化民成俗、改善民風、引領鄉村文明的作用。此前,清豐縣一直是一個上訪大縣,但“孝老子女”“不孝子女”評選活動開啟以來,這種現象發生了很大改變。2018年,清豐縣到國家上訪同比下降了73.6%,到省上訪下降了53.7%,到市上訪下降了43.4%。2019年,清豐縣更是由信訪大縣變成了“全國信訪三無縣”“全國化解矛盾糾紛示範縣”。

安監局長退休後傳孝道,助清豐孝文化名揚全國

(張建華在採訪)

清豐縣的孝道文化,在全國的名氣也漸漸大了起來,多個國家級孝道文化傳播活動、論壇都放在清豐縣舉行。清豐縣成為了河南省首個孝道文化示範縣,全國弘孝示範城市。2019年5月,全國孝道文化高峰論壇在湖北孝感市舉行,清豐縣作為全國唯一城市代表被邀請,張建華作為清豐縣的代表做了經驗交流。當年10月,全國孝老愛親向上向善活動啟動儀式放在清豐舉行,清豐縣也被確定為該活動的第一站,張建華在會上進行了典型發言,分享自己傳播孝道的故事。2019年12月,清豐、孝感兩個城市孝道文化交流會也放在了清豐召開,一個是全國唯一一個以孝子命名的縣,一個是全國唯一一個以孝道故事命名的市,兩個城市以孝結緣,張建華在會上做了主題發言。此外,張建華還受邀到北京、鄭州、商丘睢縣等地做孝道文化演講、交流或發言,分享清豐縣的孝道文化故事。


“我的背後站著的是清豐,孝道文化之鄉的名片,這兩年正在全國越擦越亮。”張建華驕傲而欣慰地說。

要用畢生精力傳播孝道文化

張建華傳播孝道文化的事蹟,感動了無數清豐人。但實際上,他在傳播孝道的過程中,也時刻被身邊人的孝道故事所感動。他向記者分享了兩個感人的孝道故事。


清豐縣瓦屋頭鎮的李豔紅,是一位90後小姑娘。她經人介紹認識了小夥陳學聚。陳學聚的母親有精神病,父親癱瘓在床,還有一個93歲的老奶奶。陳學聚給老奶奶洗腳洗頭時被李豔紅看到,李豔紅被陳學聚的孝順所打動,執意要嫁給陳學聚,共同孝敬老人,誰勸都勸不動。結婚那天,有鄰居斷言,“最多三天肯定住不下去!”但事實是,李豔紅不僅住了三天,三年過去了,為陳家生了個胖小子,而且還無微不至照顧陳學聚的家人,至今被街坊鄰居傳為美談,李豔紅因此被評為“孝老子女”。她說:“俺不圖有車有房,只圖孝順爹孃。”


韓曉慧本來是一位大學生,但在大三時,在安陽打工的父親因故變成了植物人。一開始,父親由韓曉慧的繼母伺候,但不久繼母丟下父親走了。韓曉慧毅然回家照顧父親,和父親睡在一個房間裡,一照顧就是五年,五年沒有進過一次商場,沒有買過一件衣服。有人勸她嫁人,她說:“爹不開口,俺不嫁人。”

安監局長退休後傳孝道,助清豐孝文化名揚全國

(張建華和人合影)

“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像帶母出嫁的李冰等,都是清豐縣這幾年推出來的孝道典型。每次採訪他們的故事,我都被感動到流淚。”張建華說,自己雖然60多歲了,但目前也是為人子女,這些孝道故事,激勵自己也要好好盡孝,2019年他被授予河南省首屆孝賢之星,同年又被授予世界張姓24孝賢楷模。


為了把孝道傳播四方,張建華每天凌晨四點準時起床,發憤忘食,樂以忘憂,筆耕不綴。他結合當前社會實際,引經據典,旁徵博引,撰寫了《孝道文化100講》,言簡意賅,深入淺出,把孝道文化編成小故事,一日一講,非常受歡迎,一度成為清豐人的精神早餐,在清豐縣引起巨大反響。朋友圈、微信群、微信公眾號到處都在傳播,很多年輕人由此改變了價值觀,張建華成了清豐縣網紅,濮陽市委組織部授予他十佳最美老幹部。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著淚水?是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張建華說,清豐這塊厚土養育了他,能為家鄉的父老鄉親做點貢獻,讓清豐孝道之鄉這個名片走向全國,是他晚年最大的願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